刊首語:2021,中國金融業新十年大幕開啟。新浪財經推出《金融大時代》年度專題,專題包含“100人100瞬間”、“時代有溫度”、“行業有情懷”三大篇章,回望歷史鏡鑒,記錄金融人物,展望星辰征途。
作為銀行業的重要組成群體,城商行為地方經濟搭橋鋪路,為企業、居民提供特色金融服務……“100人100瞬間”之《城商行巡禮》由新浪財經聯合《銀行家》雜志社共同推出,聚焦城商行發展,迸發時代之聲。
江蘇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 夏 平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確立了建設科技強國的重要戰略目標,明確提出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金融支持科技創新,既是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使命,也是商業銀行乘勢作為的新藍海。本文梳理了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國內外實踐,從政策環境優化、科技產業發展、資本市場改革、經營模式轉變等方面分析了商業銀行服務科技創新面臨的發展機遇,以江蘇銀行為例總結商業銀行服務科技創新的策略和路徑,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一、商業銀行服務科技創新的國內外實踐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實體經濟是發展的主體和基礎,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和血脈,人力資源是發展的第一資源。四者的協調、同步、融合、互動發展,是現代產業體系的顯著特征,是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壯大國家經濟實力的根本舉措(林兆木,2018)。具體來看,現代金融和科技創新密不可分,金融業通過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科技創新,而科技產業的蓬勃發展給金融業帶來更多機遇,兩者的融合發展逐漸形成并豐富了科創金融的內涵和實踐。目前,學界和業界尚未對科創金融的定義尚未形成統一看法,但從科技創新和現代金融的融合發展來看,科創金融既包括面向科技開發、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提供的金融服務,也包括金融業以科技創新不斷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水平。國內外已有實踐也充分論證了這一理論內涵。
(一)國外實踐
1.美國。美國是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和金融市場最為發達的國家,成熟的多層次資本市場是科創企業成果轉化最主要的融資路徑。美國也擁有十分完善的政策支持體系,通過實施小型企業創新研究計劃和小型企業技術轉讓計劃,刺激技術創新以滿足研發需求和加速成果創新的商業化。小企業管理局專業化的基金管理為科創企業的創新研發活動提供資金支持。美國完善的科創金融環境孕育出了硅谷和硅谷銀行這樣科技創新和金融創新深度融合的典型。硅谷銀行40年來專注于服務高成長企業,對美國高成長企業的貸款市場份額接近50%。依托硅谷地區獨有的產業生態,硅谷銀行在基礎的信貸業務之外打造了涵蓋投貸聯動、財務顧問、企業創業平臺等創新服務的科創金融生態,并通過對細分領域的專業化管理,為科創企業制定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專屬服務方案。這種金融與科技共生共榮的關系幫助硅谷逐步壯大了科技產業集群,使硅谷成為全球科技創新的典范,硅谷銀行也成為全球科技銀行的典范。
2.德國。德國金融支持科技創新體系以商業銀行為主導。隨著德國金融深化程度的提高和法律環境的完善,德國商業銀行逐漸發展成為全能型銀行,能夠滿足科創企業全面的金融服務需求。德國的擔保銀行體系通過與商業銀行合作放貸,降低了商業銀行獨自承擔貸款損失的風險。同時,相比股權融資,銀行貸款可以享受稅收優惠,因此德國的科創企業更容易與商業銀行保持長期的合作關系和暢通的溝通機制。通過緊密的合作方式,不僅降低了銀行的信貸風險,科創企業也可以在信貸期限和利率方面得到更多優惠。德國金融體系服務科創企業的經驗和做法主要體現為充分發揮信貸融資、擔保體系、稅收扶持等各項舉措的作用,對于其他國家發展科創金融具有較強的借鑒作用。
3.日本。日本十分重視使用政策性金融來彌補市場機制調節不充分的地方,形成了政策性和市場性科創金融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模式。日本的政策性科創金融以“政府擔保+政策性科技貸款”為主,中小企業信貸擔保計劃可以為科創企業提供全額擔保。日本政策金融公庫針對中小科創企業特點提供政策性貸款以及企業所需的技術開發支持貸款、經營革新支持貸款等,極大激勵了企業的技術創新。除了政策性科創金融外,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的OTC市場是中小科創企業上市融資的主要場所,還有許多定位明確的區域性金融機構,專業服務于中小科創企業。這些區域性金融機構立足熟悉的經營環境,通過與企業頻繁的業務往來掌握更多企業信息,進而為不同企業提供多樣化的金融產品。它們還與政策性銀行合作,既拓展了自身業務,又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政策性銀行的資金壓力。
(二)國內實踐
1.中國建設銀行。“創業者港灣”是中國建設銀行與多機構共建的服務中小科創企業的“平臺中的平臺”。主要聚焦5G、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國家戰略新興產業,并基于科創企業成長周期前移金融服務,以有效增加金融供給。“創業者港灣”通過投貸聯動、風險補償、經營指導等一系列機制,為科創企業提供全景式、全要素、全生命周期的資金支持。同時,依托建行大學愚公學院為其提供免費教育,幫助企業既融資又融“智”。兩年來,“創業者港灣”已在全國服務企業6800余家,正在打造一個“金融+科技+產業+教育”的線下+線上科技創新綜合孵化生態。
2.招商銀行。“千鷹展翼”是招商銀行推出的創新型成長企業培育計劃。該計劃創辦已有10年,旨在每年發掘1000家具有成長空間、市場前景廣闊、技術含量高的中小企業進行全方位扶持。該計劃借助招商集團銀行、證券多牌照的優勢,不僅提供創新的債權融資,還通過與PE和券商合作為創新型成長企業提供股權融資服務,形成債股聯動的運作體系和間接融資與直接融資相匹配的金融服務架構,構建起商業銀行、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券商三位一體共同服務創新型成長企業的平臺。
3.杭州銀行。該行依托當地信息技術產業集群優勢,探索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科創金融經營模式。一是創新特色產品。針對互聯網科技企業的資產和現金流特點,重點推出不需要提供抵押和擔保的創新產品,滿足不同生命周期科創企業的多樣性需求。二是探索專營模式。總行設立科技文創金融事業部,整合內部資源成立科技支行,實行“五個單獨”模式,即單獨的客戶準入機制、單獨的信貸審批機制、單獨的風險容忍政策、單獨的撥備政策和單獨的考核制度。三是開展五方聯動。加強與政府、創投機構、科技園區、擔保公司的聯動,搭建銀政、銀投、銀園和銀保的合作平臺,建設科創企業金融一體化服務聯盟。
(三)實踐啟示
一是良好的政策環境是科創金融的基礎保障。國際經驗表明,一個健康的科創金融體系需要政府和市場的共同配合,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從而有效破解科創企業融資難題。各類宏觀調控和支持保障政策不僅可以為包括商業銀行在內的各類金融機構提供良性的外部環境,激發其服務科技創新的積極性,而且可以優化企業營商環境,促進技術創新,形成科技創新和金融之間的良性互動,從而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是健全的金融生態是科創金融的重要支撐。從已有實踐來看,金融深化有助于形成一個健全的金融生態,商業銀行可以在這個生態中獲取多方面的支持。政策性銀行和科技型企業融資擔保機構的設立可以提供有力的政策性金融支持和完善的信用擔保體系。多層次資本市場可以拓寬科技企業融資渠道,發展和活躍風險投資市場。產學研一體化的構建,能夠促進科技創新主體的培育,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三是完善的服務體系是科創金融的內生動力。當前,國內部分銀行從行業選擇、客群分類、服務模式、產品設計、外部合作等多方面搭建的科創金融服務體系為其他銀行提供了一定參考。面對多元的科技創新主體,一個完善的科創金融服務體系不僅要有專業的管理制度,還要有創新的服務模式,才能成為商業銀行科創金融業務發展的重要引擎。依托這一體系,商業銀行可以通過制定多樣化、差異化、綜合化的金融服務方案,來滿足不同類型、不同生命周期的科創主體需求。
四是深度的聯動協同是科創金融的發展方向。科技產業具有明顯的集聚效應,目前世界級的科技產業聚集區域都有較高的金融與科技協同度。為實現科技與金融的深度融合發展,各方要廣泛建立互聯機制,使得區域內的資源和信息高度共享,最終實現科技與金融的共生共榮。商業銀行應以此為發展方向,在自身科創金融服務體系基礎上,適配區域特點,聯動各方與科技產業深度融合,助力區域經濟布局優化和完善。
二、商業銀行服務科技創新面臨的發展機遇
(一)政策環境不斷優化
“十四五”規劃將“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列在首位,提出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放管服”改革對高新技術企業持續實施“五免五減半”“兩免三減半”“十年免征”等財稅優惠政策。《中國銀保監會關于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積極開發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和科技創新的金融產品,擴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的中長期貸款投放。隨著上述系列政策的深入推進,科技創新的政策紅利持續釋放,科技創新能力將得到穩步提升。面對這樣的政策窗口期,商業銀行服務科技創新要積極主動作為,并且大有可為。
(二)科技產業蓬勃發展
“十三五”以來,我國科技創新實力顯著增強,戰略性新興產業保持快速發展,國際專利申請數量居全球第一,研發投入總量居全球第二,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近60%。同時,我國科技產業結構調整和改革推進力度持續加大,區域產業逐漸向產業技術高級化與產業鏈現代化轉變。從科技產業的地區分布來看,科創企業向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等區域集聚的趨勢十分明顯。全國18萬戶高新技術企業中,廣東、江蘇、浙江、北京和上海合計占比達60%。“十四五”時期,科技創新的步伐將進一步加快。商業銀行要抓住這一機遇,把握好科創金融發展重點,實現自身經營布局與科技產業發展同謀劃、同部署、同推進,推動金融服務與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的協同發展。
(三)資本市場改革持續深入推進
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可以為科創企業提供極大的融資便利。我國資本市場發展三十年來,形成了涵蓋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科創板、新三板和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不斷提升。尤其是科創板的推出和注冊制的實施為更多科創企業帶來社會資本的支持。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穩步推進注冊制改革,完善常態化退市機制,更好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作用。面對我國新一輪資本市場改革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要求,商業銀行要緊跟這一多重戰略機遇期,主動借力、明確定位,積極探索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相結合的科創金融服務。
(四)商業銀行綜合化經營步伐明顯加快
隨著行業競爭進一步加劇、數字經濟發展進一步加快,商業銀行依靠利差的傳統盈利模式受到挑戰,對商業銀行科創金融業務的價值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當前,國內商業銀行綜合化經營步伐明顯加快。各銀行一方面緊隨科技發展新態勢,在全國不斷優化科創金融整體布局,加強對新發展格局的一體化綜合金融服務能力。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在為優質科創企業提供綜合金融服務方案的同時,不斷調整經營策略,提升自身價值,真正實現銀企“同發展、共成長”的目標。
三、江蘇銀行服務科技創新的探索實踐
近年來,江蘇銀行認真貫徹國家重大決策部署,積極以自身金融高質量服務推動科技產業高質量發展,聚焦“三大服務重點”,創新“三個服務方案”,構建“三項服務機制”,完善“三種服務模式”,形成了富有自身特色的科創金融之路,助力科技自立自強。
(一)聚焦重點領域,持續發力科創金融
一是聚焦重點區域。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等科技創新資源集聚區域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大動脈”。江蘇銀行的經營范圍與科技創新的資源分布高度一致,在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發展的土壤和環境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圍繞科技創新資源集聚地和省級以上開發區、科技園區,江蘇銀行設立了23家科技支行,實現區域全覆蓋,致力打造服務科創“產品創新的試驗田、專業人才的孵化器、品牌彰顯的排頭兵、價值貢獻的新高地”。截至2020年末,江蘇銀行科技型企業授信客戶近萬戶、貸款余額超千億,位居江蘇省內市場份額第一。
二是聚焦重點產業。產業鏈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毛細血管”。圍繞產業鏈服務創新鏈是金融服務科技創新的重要路徑。江蘇銀行圍繞“卡脖子”“高精尖缺”等重點產業鏈大力實施“蘇銀強鏈”行動,創新“蘇鏈融”“蘇鏈云”“蘇鏈投”“蘇鏈租”“蘇鏈保”五大特色化產品,沿產業鏈支持鏈主企業、冠軍企業、專精特新企業。截至2020年末,江蘇銀行服務戰略性新興產業科創企業5573戶、貸款余額641億元,占科創金融總量超過6成,形成了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江蘇銀行產業鏈服務品牌。
三是聚焦重點客群。各類科技創新主體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造血干細胞”。一方面,江蘇銀行堅持“立足早、著力小”,努力為更多早期科創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支持。全行普惠科創客戶7500家、貸款余額250億元,戶均金額300萬元左右,首貸客戶比例超3成。另一方面,江蘇銀行堅持“助力精、覆蓋廣”,以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人才及其創辦企業為主要目標客群。全行已服務高新技術企業6000多家、貸款超600億元,在江蘇省內實現“三分之一有服務、五分之一有授信”。
(二)注入金融“活水”,精準直達創新載體
一是助力完善人才支撐體系,出臺“人才金融”方案。千秋基業,人才為本。產業發展的背后是人才,關鍵核心技術“壁壘”的突破更需要高質量的人才隊伍支撐。江蘇銀行于2014年在全國率先開辦“人才貸”業務,推出專屬金融產品,大力支持人才創新創業。2021年初,專項出臺金融助力人才高水平發展行動方案,聚焦較高學歷背景、較高專業技能、較高社會價值貢獻三類人群,推出服務人才“金融十條”。搭建人才金融智慧服務平臺,創新構建人才識別、需求挖掘、精準服務、管理評價的服務體系,致力打造“覆蓋最廣、服務最全、體驗最優”的人才金融服務品牌。目前,江蘇銀行已服務人才近4000位、貸款260億元,真正讓金融“活水”直達創新根本。
二是助力園區轉型升級,出臺“園融智慧”方案。高新區是人才和科創企業的集聚地,也是創新的孵化器。江蘇銀行歷來高度重視園區金融服務對接,專項出臺服務高新區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通過持續開展“進園區、搭平臺”系列活動,與省級以上高新區建立長期產融對接機制,省內合作覆蓋超90%。優選具有開放式合作共贏理念和數字化合作意向的園區,開展雙方數據共享、系統互聯、場景嵌入等深入合作,創新“園融智慧”數字化園區對接模式,真正讓金融“活水”激發創新活力。
三是助力高校院所提升創新能力,出臺“三全金融”方案。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原始創新的重要來源。江蘇銀行圍繞大院大所、產研院重點研究所以及重點高校,出臺了針對孵化科創企業的全周期金融服務方案、引進人才的全方位金融服務方案以及科技成果項目的全覆蓋金融服務方案。與江蘇省科技廳、南京大學共建“科技金融創新實驗室”,開展人才交流,共同研究科創企業融資問題,真正讓金融“活水”融入創新源頭。
(三)銀政高效聯動,創新金融服務機制
一是優化項目遴選機制。良好的創新氛圍大大激活了各類創新主體的活力。江蘇銀行深度參與各類科技創業大賽、人才創新大賽,形成了早期創新創業項目的遴選機制。多次支持江蘇科技創業大賽,支持并培育了一批優秀科創企業。自主打造“黃金眼”智能平臺,構建涵蓋科創企業合作度、貢獻度、價值度、風險度、成長度的五維篩查和評價機制,選擇有市場潛力、成長前景良好的科創企業作為目標客戶。
二是構建培育成長機制。江蘇銀行秉持“成就客戶就是成就自己”的理念,在金融助力科創企業發展的同時,積極幫助企業申報各類科技、人才項目,形成了助力科創企業成長的培育機制。緊跟“小升高”“小升規”行動,大力推進“科創100助力計劃”。2020年有超過1000家科創客戶通過高企認定,14家科創企業通過科創板、創業板等上市。累計支持超4000家科創客戶通過高企認定,400家科創企業上市或掛牌。
三是完善風險共擔機制。江蘇銀行積極參與各級政府設立的風險補償資金池,形成了初創期科創企業融資風險共擔機制。先后設立100多個“銀政風險分擔”資金池,推出“蘇科貸”“人才貸”“錫科貸”等多項產品,貸款余額超100億元。在風險補償業務辦理中,江蘇銀行建立與科創企業相匹配的風險識別、防范、化解措施,積極探索科創企業融資全流程、系統化的閉環風控管理。
(四)持續迭代創新,打造多樣服務模式
一是全生命周期服務模式。科創企業在不同時期都有對應的生產經營模式和資金需求特點。江蘇銀行以滿足科創企業需求為核心追求,建立了與科創企業成長周期、需求相適應的服務體系。對孵化期企業,發揮“金融導師”服務功能,密切關注企業經營發展狀況,提供“孵化貸”“蘇知貸”支持。對初創期企業,發揮“人才貸”“蘇科貸”等風補業務作用,為產品進入市場、形成銷售或有在手訂單的科創企業提供融資支持。對成長期企業,充分發揮“高企貸”“成長之星”額度高、純信用的支持效用,探索提供集合票據、集合債券等直接融資服務,提高深度服務能力。對成熟期企業,在提供日常結算服務和傳統金融產品的基礎上,主動提供投資理財、外匯、并購、重組、發債、私人銀行等一攬子綜合金融服務。
二是智慧金融模式。要適應新發展格局更多依靠創意、創新、創造,推動金融服務模式的轉變。近年來,江蘇銀行持續推進智慧變革,大力實施智慧銀行建設,探索運用金融科技服務科創金融,在科技創新能力評價、線上審批、線上用款等方面創新突破。自主打造的“隨e融”智能平臺,為科創企業提供全天候、全線上、無接觸金融服務。主打產品“隨e貸”具有免擔保、額度高、期限長、易辦理、模式多等特點,科創企業從申請到放款全部在線完成,微信掃一掃就可以知道貸款額度,資金分鐘到賬。上線以來,已服務科創企業近4000家。
三是投貸聯動模式。科技創新主體多元,需求多樣,要提升服務科技創新的整體能力,需要多方聯動、全面支持。江蘇銀行率先成立國內首個投貸聯動合作聯盟,探索基于外部合作的投貸聯動模式,為科創企業提供“跟投跟貸”“選擇權貸款”“基金直投”等綜合服務。通過構建雙向互動的平臺機制,舉辦系列路演活動,推進“先投后貸、先貸后投”模式。目前,江蘇銀行“跟投跟貸”模式已服務科創企業788家、貸款72億元。通過創新“投融貸”選擇權貸款,實現信貸業務“傳統動能”與股權投資“新興動能”的有機融合。通過向合格投資人募集專項資金、發行專項基金債等方式,加大與國內知名創投機構合作,先后參與了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江蘇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基金、“一帶一路”基金等多個重點基金業務,重點投資科技型中小企業。
四、對策建議
商業銀行服務科技創新既是貫徹落實中央大政方針、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又是推動商業銀行自身轉型發展、應對激烈市場競爭的現實需要。為了商業銀行更好地服務科技創新,助力科技自立自強,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一是以大數據助力科創金融提質增效。當前,稅務、電力、社保等公共數據已廣泛應用于金融機構,金融科技的進步給大多數小微企業帶來了“福利”。在服務科技創新過程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高新技術企業評定、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人才項目等科技創新類數據尚未對商業銀行開放。商業銀行難以通過大數據手段準確評價科創企業,形成了科創金融的“數字鴻溝”。建議在符合“最小、可用”的數據采集原則和數據保密要求下,加大科技創新類數據整合,為商業銀行構建“技術流”信用評價模型提供基礎數據,進一步探索信用貸款、中長期貸款,拓展科技中小企業融資渠道。
二是持續推進投貸聯動試點工作。科創企業大多具有“輕資產、高成長、高風險”的特點,其發展初期抗風險能力和財務成本承受能力較弱。商業銀行針對這類企業發放的貸款往往具有無抵押、低利率的特征,而在科創企業發展壯大后無法分享企業成長帶來的溢價收益。建議加強頂層設計,重啟投貸聯動試點工作,支持銀行機構根據自身稟賦條件,按照商業自愿原則設立專業子公司,投資重點科學技術、重點攻關項目和未上市中小科技企業股權,為科技創新建立更有活力的金融服務體系。
三是凝聚金融服務科技創新的強大合力。完善科創信貸風險補償機制和政策性擔保體系,調動保險、擔保、創投等各類金融機構共同助力科技創新。切實加大創新人才的培育和管理力度,幫助其持續穩健經營,建立健全現代公司治理和經營管理制度,提高承載金融資源的能力。加快修訂完善《貸款通則》第二十條、《商業銀行法》第四十三條等相關法律條款,為銀行機構加大信貸投放和投貸聯動業務創新提供更好的制度支撐。
責任編輯:張玫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