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獨家|金融科技巨頭與銀行實現數據“斷直連”,或將引發助貸大地震?
來源:新言財經
作者:馮錫
《新言財經》獨家獲悉,某金融科技巨頭或已與銀行實現了底部數據“斷直連”的共享模型參數。
據知情人士透露,該金融科技巨頭是較早觸碰到相關條款的公司,對于央行“斷直連”的要求,該巨頭有一些解決方案,“解決方法本質上是進行隱私計算,避免數據流出數據庫,就能達到精準投放的效果;該巨頭的兩個相關產品已經商用,很多中小互聯網企業會有相應的服務訴求,央行政策對該巨頭是個利好。”
此外,上述知情人士還透露:該巨頭已經與銀行實現了底部數據的“斷直連”共享模型參數。對此,《新言財經》向該巨頭求證,截至發稿前,尚未獲得回復。
底部數據“斷直連”=斷直連?
今年4月29日,央行、銀保監會等金融監管部門聯合對騰訊、度小滿金融、京東金融、字節跳動、滴滴金融、陸金所、360數科等13家從事金融業務的網絡平臺企業進行監管約談,提出了七大整改要求,其中一項便是打破信息壟斷,嚴格通過持牌征信機構依法合規開展個人征信業務。
7月7日,央行征信管理局給向上述網絡平臺機構下發通知,要求網絡平臺實現個人信息與金融機構的全面“斷直連”:平臺機構在與金融機構開展引流、助貸、聯合貸等業務合作中,不得將個人主動提交的信息、平臺內產生的信息或從外部獲取的信息,以申請信息、身份信息、基礎信息、個人畫像評分信息等名義,直接向金融機構提供。
上述知情人士指出,“共享模型參數是銀行與該巨頭共享神經網絡隱藏層與共享應用算法,讓模型到各自的數據庫中進行學習,再將最終的參數結合并糅合。”
底部數據“斷直連”的共享模型參數,是否符合央行“斷直連”的要求?業內人士張爽認為:謎底就在謎面上,只要沒經過相關的征信機構、只要二者信息流直接進行了交互,就不是斷直連,“不直連,參數是怎么結合的呢?”
目前,我國個人征信機構包括:央行征信中心和兩家市場化機構“百行征信”、“樸道征信”。
此外,某互聯網大廠工作人員李輝也對《新言財經》表示:不太可能,“無論是直接給數據、信用分還是其他形式的參數,都是換湯不換藥。”據李輝介紹,頭部互聯網平臺一般會通過自己的風控方式,對用戶的信用出信用分或者其他參數,結果和金融機構共享,不會把用戶的隱私信息告訴銀行,但是按照“斷直連”的要求,這也是不行的。
不過,從上述知情人士的表述也可以看出,所謂“底部數據‘斷直連’的共享模型參數”,并非金融科技企業與監管之間的貓鼠游戲,“若監管層面最終禁止金融科技企業與銀行合作,則企業一定會按規定走流程,向監管部門匯報,征得監管同意;目前監管未明文禁止金融科技企業與銀行合作。”
也有人對此上述“斷直連”模式抱有期待,某被約談企業員工章北表示:“不管這種方式會不會成為監管認可的斷直連方式,都可以為其他企業提供一個參照”,一家曾被約談企業的員工章北分析說。
“斷直連”對助貸影響幾何?
“斷直連”對助貸業務會產生哪些影響?業內專家、從業者對于央行“斷直連”的解讀,基本可分為四類。
第一類認為:“斷直連”將引起助貸行業大地震。
某助貸平臺對《新言財經》表示:我們現在是B2B2C,如果“斷直連”落地,我們可能會變成B2B。
第二類則認為:“斷直連”沒什么大影響,反而是利好。
一家助貸上市公司表示:其實對我們的影響,無非就是利潤降低一些,一些利潤從我們這里給到了征信機構,但這部分占比很小。
“這難道不是利好嗎?互聯網平臺講金融業務產生的數據給征信機構,這不就是所有金融活動納入監管,建立征信基礎的先決條件嗎?”張爽說道。
第三類觀點則是:影響的大小、好壞,還要看下一步的具體政策。持這類觀點的最多。
“這只是整改中的一個環節,目前只是郵件層面,還沒有最終成文的政策,所以各個機構都在觀望”,章北認為,“斷直連影響的大與小,最終還要看最后會不會發文件,以及在細節層面怎么說。”
零壹研究院院長于百程與章北看法相同:影響大小,還要看下一步的政策。
于百程對《新言財經》表示:“平臺機構在與金融機構開展引流、助貸、聯合貸等業務合作中的直接信息流動,已涉及到征信業務范疇。因此,斷直連是基于征信監管和個人信息保護等方面的目的,同時也規范了征信業務和市場。”
業內也還有第四類觀點:“斷直連”影響最大的不是助貸機構,而是中小銀行。
“未來金融機構要進行數字化轉型,但是中小銀行科技水平并不高,相關專業人才也少,沒有互聯網平臺提供的個人信息,它去哪里獲客呢?一般就是客戶去網點辦理相關業務,才能和客戶取得聯系,但小銀行能有多少網點?”張爽反問道。
《新言財經》向美團金服、天星數科、攜程金融等企業,詢問對“斷直連”相關問題的看法,以及目前業務進展和下一步的計劃,截至發稿前尚未獲回復。
(注:本文提及人員,均為化名。)
責任編輯:陳嘉輝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