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社論:別讓消費金融成為下一個現金貸
對違規放貸企業依法嚴厲打擊,倒逼企業自律
當部分消費金融企業逐漸脫離本來定位,甚至變種為與此前套路多多的現金貸如出一轍時,呼吁監管整治的聲音越來越多。
近日,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發布《關于馬上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通報》,指出該公司存在七項違規行為:營銷宣傳夸大誤導、產品定價管理不規范、學生貸款管理不規范、合作商管控不嚴、聯合貸款管理不到位、不合規催收、消費者權益保護體制機制不完善等。
事實上,這不是馬上消費金融一家的問題。隨著監管層對消費金融監管和違規處罰力度的加大,今年以來已有捷信消費金融、中銀消費金融、晉商消費金融等先后受到行政處罰或被責令整改,其中中銀消費金融因貸款調查審查不盡職、存在以貸收費行為被罰100萬元。
消費金融既包括正規金融機構給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提供的消費類貸款額度,也有種種互聯網貸款平臺主要給收入較低、不穩定的年輕人甚至是學生提供購物支持。很明顯,亂象來自于后者,且提供消費貸款的互聯網平臺,不少就是此前現金貸平臺甚至P2P搖身一變,套路也十分相似,只是在監管的背景下稍作調整。
這幾年,針對現金貸等互聯網貸款平臺陸續引發惡性事件,監管層相繼從不同進行整頓規范。比如對于高利息,多次強調互聯網平臺貸款的綜合息費水平應當控制在24%以內。今年1月,銀保監會發布消費金融公司五級分類監管規定,隨后發布通知明確小額貸款公司不得向大學生發放互聯網消費貸款,3月央行也發布公告要求,包括消費金融公司內在的所有貸款產品均應明示年化利率。
不過,現實中消費金融企業要么想方設法規避監管,要么審核不嚴未嚴格按照相關規定行事,比如對于超過法定利率的部分,馬上消費金融公司設置“溢繳款”管理,據通報頻頻存在部分借款人貸款已還清,但溢繳款未返還到借款人賬戶的情況;對于學生貸款,則普遍沒有嚴格的審核。此外還出現誘導消費現象,包括與醫美商戶合作,誘導消費能力弱、自制力低的年輕人高額消費。至于催收,不合規、管理不到位現象普遍存在。
從負面影響角度講,目前消費金融至少有兩大危害,一是將誘導年輕人跌入消費主義陷阱的深淵。消費貸對象主要是收入較低的年輕人,他們普遍自制力偏低,很容易受消費主義影響。據機構調查,中國使用消費貸款的人群中近半數是90后,在亞洲同齡人中排第一。雖然貸款的路徑、目的各不相同,但結局異曲同工:要么忍辱負重耗費時間精力償還高息貸款,要么拆東墻補西墻四處借貸導致個人信用破產由父母親人接盤。
此外還可能引發金融風險,目前提供消費貸、分期貸的平臺年化利率多在24%~36%之間, 如此高利息的借貸,對象又是信用和質地被正規金融機構排除的客戶,一旦出現集中違約現象,數以萬億計的消費貸規模或將一定程度上沖擊金融系統,不可不防。
因此,針對近年蓬勃發展的消費金融行業,監管必須出手整治,雖然不應該“一棍子打死”,畢竟作為金融創新,消費貸有其可取之處,對于提振內需也有一定的貢獻。但是,務必對消費金融套上“緊箍咒”,規范發展,對貸款額度、貸款對象、貸款利息以及從業者資本金等進行嚴格且細致的規范限制,防范風險于未然。同時對違規放貸企業依法嚴厲打擊,倒逼企業自律。
責任編輯:潘翹楚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