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益平:P2P平臺的業務模式可能較難在我國運行起來

黃益平:P2P平臺的業務模式可能較難在我國運行起來
2020年12月11日 09:59 新浪財經
視頻加載中,請稍候...

  12月11日消息,由新浪財經主辦的2020中國銀行(維權)業發展論壇智慧金融峰會于今日在北京舉行,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出席會議并發表演講。

  黃益平表示,P2P的平臺從定義上來說它是一個信息中介,也就是說平臺不能在中間做征信,不能做擔保,不能做資金池等等。這樣的一個業務模式在我們國家可能運行起來比較困難。因為我們這些平臺既不能用央行的征信系統,而且在上面借貸的雙方從來沒有見過面,也缺乏很好地評估對方信譽的方法。

  以下為嘉賓發言全文:

  大家早上好,很高興今天來參加數字金融的峰會,我想借這個機會分享我對數字經濟、數字金融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現在轉眼2020年就將過去,在我們過去這一年,應該說是經歷了很大的風浪,我們的經濟遇到了前所未有、始料未及的沖擊,新冠肺炎的沖擊,經濟幾乎已經停頓,各個方面都受到了很大的傷害。但與此同時,我們知道在經濟學里有一個“破窗理論”,所謂的“破窗理論”是玻璃打碎了,它造成了對財產和經濟活動的損害,但與此同時它可能也會創造一些新的就業和經濟活動的一些機會。我覺得這次新冠疫情可能也是同樣,一方面使得我們的投資消費甚至貿易活動停頓下來,而起碼是明顯地減速。但同時我們也看到,在這個新冠疫情期間看到了經濟的亮點,就是數字技術在經濟和金融應用當中的優勢明顯地體現,尤其是我們所說的無接觸交易。我們看到當隔離和封城成為控制疫情傳播最主要的手段的時候,我們很多線下的活動一下子就減少了,但線上的活動很明顯就開始活躍起來。比如說我們的網購、我們的線上教育,還有其它一系列的活動,在一定意義上來說我們線上活動的活躍起到了宏觀經濟穩定器的作用。因為線下活動一減少,線上活動可以起到一定的補充作用。在新冠疫情剛剛開始頭一個月的時候,我們看到一組數據,當時線下的餐飲業大概是減少了70%,但我們同時看到線上這一塊也是在減少,因為快遞、外賣也是受到了很多的沖擊,但是減少了40%,也就是說減少的這個幅度遠遠低于線下減少的幅度。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把線上這一塊經濟活動稱之為宏觀經濟的穩定器,應該說還是比較恰當的。

  與此同時,我們看到的很多其它的線上的經濟活動,比如說我們上半年北大就沒有進行線下的教育。我講的兩門課都是在線上完成的,使得我們的教學和其它的經濟活動可以延續下去。

  現在我們都知道,世界各國的很多經濟活動也還受到很多限制,尤其是國際的旅行。但客觀地來說,在過去這一年我所參與的國際的交流活動,線上的討論,遠遠超過往年同期的數量,現在幾乎每周、每個月都會有很多次的線上討論,這也是因為我們的數字技術帶給了我們的便利,我們可以通過線上的方式繼續交流。

  這是我覺得數字技術確實是給我們帶來了非常大的好處,它最突出的一點就是無接觸交易,就避免了在疫情期間仍然需要見面來做交易所帶來的很多的不方便。但是我們知道無接觸交易其實僅僅是一個方面,事實上數字經濟的發展、數字金融的發展應該已經是延續了相當一段時間,我們現在一個說法,我們正處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當中。

  第四次工業革命什么時候開始,有各種各樣的說法,大致是說在過去7到10年以前開始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其實講的主要就是數字技術的大力發展,我們一般講的數字技術就是大科技平臺、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這樣的一些工具當然在一定意義上體現了很多事情不需要線下接觸就可以完成。我們原來需要到超市、百貨商店買東西,現在直接在線上下單,直接就送到家門口了,這是無接觸交易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表現。但是數字技術對于經濟活動的改進,對于經濟活動的支持,不僅僅是無接觸交易,無接觸交易其實只是一個方面。我剛才說的我們現在看到的大科技平臺、人工智能、大數據和云計算,它結合起來在很多方面其實是可以幫助我們克服過去經濟活動當中的一個限制。

  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一般說在經濟學里頭講規模報酬遞減,也就是說我們同樣生產一個東西,如果我們不斷地增加投入品,一開始可能回報會增加,但過了一定的規模以后,邊際回報就開始下降。所以,并不是說規模越大越好,規模太大,有的時候會影響投資回報的問題。

  數字技術在一定意義上有可能克服這樣的一個問題。我們現在都知道,在數字經濟當中有很多大科技平臺,在國內比如說我們有淘寶,有微信,有京東,有美團,甚至有抖音等等,這樣的一些大科技平臺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所謂的長尾效應,也就是說平臺建立起來了以后,多增加幾個用戶,我們一般來說增加幾百萬、幾千萬甚至上億,對我們成本的影響其實是非常小的。比如說騰訊的微信,現在全世界有12億的人在用,大概10億人在國內,2億在國外,這樣一種服務的規模,我們把它稱之為“國民級的app”,在傳統的領域里是很難想象的,它的一個很重要的優勢就是因為大科技平臺長尾效應。平臺一旦增加新的用戶,一般來說它的邊際成本就非常低,甚至可以說為零。即便不是零,也就是說我們傳統經濟活動當中非常明顯的報酬遞減的定律已經被很大程度上被緩解了,這是為什么我們看到很多大科技平臺的用戶的數量都非常大(的原因),這是數字技術反映出來的可以突破我們傳統經濟當中對規模的一個限制。但是它的好處可能還遠遠不只這些,它可以突破我們過去對經濟服務的規模的局限,可以更好地改善我們用戶的體驗,我們每一個人上去,因為它效率比較高、速度比較快,而且是很多個性化的服務,所以用戶的體驗就會有很大的改善,當然效率也就同時提高了。另外一方面,它可以降低成本,甚至可以幫助我們克服風險。

  所以,數字技術應用到我們的經濟活動當中去有很多方面的優勢,如果簡單地總結一下,就是可以擴大規模、提高效率、改善體驗、降低成本,甚至控制住風險。這是我們在經濟和金融活動當中已經看到的很多很明顯的好處。

  如果拿數字金融為例,我在過去這五年一直在跟蹤學習我們國內的數字金融的發展,當然數字金融發展的業務形態也是多種多樣,我就以金融科技信貸作為例子。

  過去銀行做信貸都是在線下進行,誰想要貸款,到銀行做一個申請,銀行的信貸員專門對你進行風險評估,通得過,給你貸款,通不過,不能給你貸款。它有一個基本前提就是要當面見面,要盡職調查,要深入地了解。一般來說我們看到銀行對于企業或者個人做信貸,它需要做信用風險評估。信用風險評估傳統的方法無非就是三條:第一條,看你的財務數據,一般是歷史的財務數據,通常是三張表:資產負債表、利潤損益表或者是現金流表。

  當然大多數大型企業沒有問題,有這些信息,但是很多中小微企業沒有這些信息,所以銀行轉而用抵押貸款的這個方法,也就是你把房地產抵押給我,我給你發放貸款。當然很多中小微企業也沒有這個房地產做抵押。所以,銀行還有一種做法,就是叫關系型貸款,或者我們把它稱之為線下軟信息,就是銀行的信貸員對企業主有充分的了解,了解它的人品,了解它的歷史,了解它的能力,了解它創業的前景。根據這些軟信息來做一個信貸決策,效果也不錯,實際上我們看到像這樣的一些關系型貸款,它的不良率往往是比一般銀行的平均的不良率要低一些。說明它的風險控制效果還不錯。但是這樣的做法它有一個問題,就是成本很高。因為信貸員要了解每一個可能來借錢的這些企業主的情況,全方位地了解、長期地跟蹤,成本就比較高。所以,要規模做起來也確實非常難。

  數字技術運用到金融里,實際上是可以有一些新的突破。我以信貸為例,我們國內過去這幾年發展,應該是有三個比較有意思的模式。有的做得好,有的做得不太好。

  第一個模式,從2007年開始,國內叫“個體網絡借貸平臺”,或者我們叫P2P。P2P平臺實際上就是搭一個平臺讓大家都來借貸,有錢的人到這個上面來出借,需要錢的人到平臺上來借。應該說它作為一種信貸的補充形式,它是有一定的價值,這個模式最早是在美國和英國開始發展起來的。但是這個模式有一個比較大的短板,大家都知道任何的信貸都是需要做信用風險的評估,但我們做這樣的一個P2P的平臺,從定義上來說它是一個信息中介,也就是說平臺不能在中間做征信,不能做擔保,不能做資金池等等。這樣的一個業務模式在我們國家可能運行起來比較困難。因為我們知道我們這些平臺既不能用央行的征信系統,而且在上面借貸的雙方從來沒有見過面,也缺乏很好地評估對方信譽的方法。我們一般說評估信用風險,其實看的是能不能降低信息不對稱,就是要充分地了解對方。因為如果不能了解對方,可能會引發兩個方面的問題,一個是叫逆向選擇,你把錢借給了不合適的對手。另外一種做法,就是你把錢借出去了之后,他可能錢不還回來,這就是一個道德風險的問題。

  現在回過頭來看,我們從2007年開始的P2P平臺這樣一套業務,其實在我們國家當前的信用文化的背景下,其實是很難發展起來的。但是因為我們過去在長時間沒有去管理它,野蠻生長最多的時候有6000多家平臺,但最后實際上是做了各種的征信,實際上都變成了金融中介。但是到了2016年,監管部門出臺,說只能做信息中介,實際上這樣的一個商業模式其實是持續不下去,現在基本上這個平臺已經清零了。應該說第一個P2P平臺的嘗試,在我們國家基本上是失敗了。它的核心是什么?核心其實是雖然有了數字技術來支持金融的形式,但它沒有實質,沒有真正地能幫助你來做信用風險評估。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教訓,我們需要吸取。

  第二個信貸比較普遍的是大科技信貸,就是這些大科技公司利用它的大科技平臺和大數據對信用風險分析模型,決定要不要做貸款。我們國內的三家新型互聯網銀行,在這方面都做得不錯,騰訊支持的微眾銀行,螞蟻支持的網商銀行,新希望和小米支持的新網銀行,這幾家其實做得都不錯,尤其是在疫情期間,還在持續地發放貸款,實際上這引起了國際組織的一些關注。這樣的一些業務模式,它從本質上來說,第一是利用大科技平臺來獲客。大科技平臺有一個長尾效應,它可以通過平臺的建立吸引很多用戶到它的平臺上,比如說微信和淘寶,包括像支付寶,都是十億以上的用戶。所以,它首先解決了一個獲客的問題。第二,既然用戶在平臺上活動,他會留下數字足跡,這個數字足跡可以支持下一步大數據對信用風險的評估,我們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做了研究,我們發現用大數據來做信用風險評估的效果,尤其是對這些中小微企業,對規模特別小的這些企業,效果不比傳統的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模型效果差。當然它有一些條件,你既有大科技平臺,同時你還有很多的大數據來做分析,最終的效果不錯。應該說開通了一條用數字技術支持中小微企業的新的道路。當然它服務的企業規模一般都比較小,而且貸款的數量和期限也是比較小,它其實和傳統銀行的服務還不太一樣,但它也是服務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群體。

  第三個模型將來會有進一步的發展,我們把它稱之為“數字供應鏈金融”。供應鏈金融其實在線下有很多,傳統銀行已經在做。但是數字技術應用到數字供應鏈金融里,它起的一個作用是什么作用?其實是兩個方面的作用。一個方面的作用就是驗真,就是你的很多供應鏈金融,因為你需要利用供應鏈上的信息來支持你的信貸決策,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你要利用這個供應鏈上的一些信息來做判斷。但是這個信息是不是準確的?有沒有被多次使用?中間有沒有出現調整等等,這些利用數字技術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一些問題,比如說我們一些預付款的利用和應收賬款的使用,來支持信貸決策,就有一個交易是真的,而且這個交易沒有到其它地方去獲得融資。

  還有一種就是動產質押,你這個貨物在我的這個系統里,我知道是什么樣的產品、什么樣的價格、什么時間在我的這個系統里,它在一定意義上來說有一點類似于抵押貸款,但它是動產質押。

  這樣就通過物聯網、大數據和區塊鏈的技術,把供應鏈上的信息給調整了,然后提供新的決策。這樣的一些信貸模式應該說是大有可為的,甚至它們服務的對象其實是企業的規模會更大,而且是直接支持我們中小微企業的生產和經營活動。

  我簡單地做一個總結,我覺得數字技術支持經濟活動在未來一段時間會有很大的發展,現在正處在我們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當中,同時在這中間我們看到我們政府在做新基建的投資,5G通信網絡在全國鋪開,再加上央行的數字貨幣馬上就要推出,我們的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這樣的一套技術會有進一步的發展。再加上今年經過新冠疫情的洗禮,我相信數字技術和數字金融都會大幅度地發展。

  我剛才給大家講用數字技術來支持信貸這樣的一些模式,我們有做得很成功的業務模式,也有做得非常不成功的模式,事實上它說明這樣的一種應用最終關鍵還是看你有沒有實實在在地幫助、改善我們的金融服務的效率,突破我們過去的一些門檻,最關鍵的是我們在提高效率的同時很好地控制住了風險。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潘翹楚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12-15 吉大正元 003029 --
  • 12-15 振邦智能 003028 --
  • 12-14 明冠新材 688560 15.87
  • 12-14 悅康藥業 688658 24.36
  • 12-14 通源環境 688679 12.05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