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觀新聞 作者:張楊
今天,在外灘,這一傳統金融的發源地,上海將舉辦一場全球范圍內最高級別的金融科技盛會——外灘大會。
1984年的一天,在中國銀行(維權)珠海分行工作的周炳志正在香港探親。與哥哥喝完茶結賬時,哥哥拿出一張卡,刷了一下就付好了錢。周炳志十分好奇,一問才知道,這叫信用卡。回到珠海,他立刻向領導介紹了這張“高科技”卡片。不久后,周炳志加入了信用卡籌備組。中國內地第一批信用卡,即將由此誕生。
30多年后,中國人早已不再會對信用卡感到陌生和好奇,反而是用手機付錢這一“高科技”,開始讓外國人嘆為觀止。
新加坡人力部部長林瑞生有天在上海的路邊攤買栗子,發現每個人不用付現金,揮揮手機就可以拿走栗子,他以為這是一種特別的優惠方式。輪到他時,他很自信地說,自己不需要優惠,現金付全款。小販一臉疑惑地指了指身邊地付款二維碼。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后來在公開場合說,那一刻,林瑞生感覺自己是一個鄉巴佬。
這樣的彎道超車背后,是中國金融科技高速發展的結果。
金融科技,在國外也叫FinTech。2016年,金融穩定理事會(FSB)提出了一個被廣泛認可的定義,金融科技是技術驅動的金融創新,它能夠改造或創新金融產品、經營模式、業務流程等。
實際上,雖然金融科技這一定義才剛剛出現,但金融與科技的緣分,可由來已久了。
1.反客為主的科技
1967年6月27日,英國巴克萊銀行倫敦北區支行門口,新放置了一臺機器。圍觀的人們發現,這臺機器竟然能夠自動吐出鈔票。
這就是世界上第一臺ATM,由約翰·謝潑德·巴倫發明。一天他急需用錢,卻發現銀行關門了。懊惱的他想,銀行為什么不能一直營業呢?在巧克力自動售賣機的啟發下,他設計出了這臺在當時充滿科技意味的機器。
之后,這臺機器被不斷改進,并被廣泛應用。人們發現,借助這臺機器,銀行打破了營業時間和人力成本的限制,得以7*24小時不間斷地開始為人們服務,效率大為提升。
而提升效率這一思路,成為了那一時期金融應用科技的主流。此時的科技對于金融而言,就像是偶爾請入家里的幫工。
此時的中國,更多是一個跟隨者的角色。發達國家的一些科技創新,逐漸也影響到中國。很快,中國銀行業常見的算盤和賬簿,被計算機替代,新興的網絡也連接起金融機構內部和外部,金融業務計算、存儲和傳輸的效率得以大幅提升。
不過,科技的發展速度,超出了金融人的想象。漸漸的,科技開始在金融領域反客為主,而中國,也慢慢扮演起主角。
2003年10月,一位名叫崔衛平的日本留學生,以750元的價格在淘寶網上掛出一臺九成新的富士數碼相機,并很快被人看中。但是當時淘寶網剛成立不久,沒有信用擔保,買家和賣家互不相識,自然都不信任對方,所以付款方式遲遲沒有確定下來,這筆小生意也一直沒有談成。直到當年10月15日,淘寶網上線了一種第三方擔保交易,崔衛平和買家僅用了不到兩個小時就完成了交易。這一業務后來有了自己的名字——支付寶。
找到了賽道,中國金融科技企業開始加速奔跑。網絡支付,移動支付,智能理財……一連串的創新讓中國人享受到金融科技帶來的便利。
此時的科技已經不僅僅是金融的手段、工具,而是驅動金融體系變革的源動力。科技的倒逼,使得傳統金融業務和產品不斷創新,不僅讓老百姓改變了自己的金融思維,也逼著傳統金融業改變自己。在這一階段,“金融科技”作為獨立的名字,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2008年11月1日,一個化名為中本聰的人,提出了比特幣的概念。這一激進的創新,有著近乎烏托邦一般的構想,它試圖用金融科技的力量,挑戰,或者說徹底顛覆傳統金融的格局。
盡管這種挑戰至今并未成功,但人們卻意識到,其背后的區塊鏈技術,完全可以應用到金融領域。
不只是區塊鏈,高速發展的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已經開始主導金融全方位變革。今天,不只是新興的金融科技企業,傳統金融行業已經無法再忽視金融科技的決定性作用。
在這場你追我改的過程中,沒有人愿意被拉下。
行業如此,國家更是如此。2019年,中國人民銀行推出了《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提出到2021年,推動我國金融科技發展居于國際領先水平。中國的金融科技發展,終于迎來了頂層設計。
很明顯,這一規劃的落地實施,需要一個各方面條件都符合的承載區,來引領中國整個行業快速前進。
哪座城市,能擔此重任呢?
2.金融科技中心
1987年,美國華爾街。那時候還沒有成為“華爾街之狼”的貝爾福特,記錄下股票經紀人忙碌的工作場景:
“不時會有經紀人在勝利中掛上電話,然后填寫一張購買單,走到附加于支撐柱的氣送管系統前,將購買單塞入一個玻璃管,然后看著它被吸到頂端,在那兒,這張單子將被送達大樓另一端的交易桌上,然后再改道送往紐約證券交易所執行。”
此時的紐交所內同樣人生嘈雜,場內競價交易還是采用高聲喊叫配合打手勢進行,熱熱鬧鬧,看上去甚至有些瘋狂。
這些現在看來有些過時的交易場景,一度被認為是證券交易所的標配。
但這一標配卻在3年后的大洋彼岸被打破。
1990年,一群中國人開始謀劃,在上海外灘建立一所證券交易所,也就是如今的上海證券交易所。一開始,他們也想模仿成熟交易所那種標配的人工報價方式,但培訓了半天,老是出錯。
怎么辦?用計算機!籌備組拍板了這一大膽的想法,并找來上海財經大學從事計算機教育的年輕教師謝瑋,由他編寫包括撮合、結算在內的應用系統程序,并找了深圳黎明公司做網絡系統。
程序和系統做好了,但直到開業前一晚,謝瑋還沒有十足的把握。他回憶,第一天交易完,有一位“老法師”來找他,懷疑電腦賬算錯了,所有人嚇了一跳。最終結果證明,還是人算錯了。
初出茅廬的上交所沒有想到,之后竟然有國家專門前來取經。原來,利用計算機這一全新的交易方式,已經讓上交所處在了國際領先的位置。
這樣的敢為人先,是上海這座城市的基因。許多重要的金融科技創新,都會選擇上海。
早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中國銀行業開始引進國外小型機進行試點,80年代初期開始的聯機實時處理,最早就是在上海南京路一條街進行6家儲蓄所聯網。
如今,各家銀行早已實現了全部聯網,而一個更龐大更高端的系統,也在上海建設并連接全世界。
2012年4月12日,為配合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中國人民銀行宣布組織開發獨立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英文簡稱CIPS。
此前,兩個國家的銀行想匯款,都要通過美元占主導地位的SWIFT系統,現在,中國要給出一個新的選擇。
3年后,CIPS在上海正式啟動。這一匯聚中國金融科技高精尖力量的系統,如今已經覆蓋全球6大洲94個國家和地區,業務實際覆蓋167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多家銀行法人機構。而CIPS二期也已經在上海順利投產,實現對全球各時區金融市場的全覆蓋,支持全球的支付與金融市場業務。
類似CIPS這樣中國最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選擇在上海建設發展,更像是一種必然。
上海通過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集聚了中國幾乎所有的金融要素市場和各類型的金融機構,這里有最廣泛的金融應用場景。
上海正在推進科創中心建設,有能力探索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新科技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搶占金融科技制高點。
上海已集聚了一批優質的金融科技企業,支付產業頭部企業有中國銀聯、支付寶,大型金融機構下屬金融科技公司有建信金科、中銀金科、金融壹賬通,新興企業有萬向區塊鏈、云從科技等。
今年3月,第27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公布,上海首次晉級全球第四。其中,金融科技評分貢獻頗多。
這座城市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優勢,被各方看在眼里。在中國金融科技發展的頂層設計文件發布后不久,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即發文表示,支持上海建設國內領先、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金融科技中心。
對于上海而言,這是推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聯動發展的重要著力點,是任務,更是機會。
目標已明,時不我待。2020年1月,上海發布了《加快推進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設實施方案》,明確提出用5年時間將上海建設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金融科技中心。
上海,已經開始摩拳擦掌。
3.尋找答案的盛會
2008年5月9日,此時美國次貸危機已經爆發,一場世界范圍內的金融危機即將席卷全球。這一天,在上海浦東香格里拉大酒店,一場高規格的金融論壇正式拉開了帷幕。倫敦證券交易所、東京證券交易所、高盛、摩根斯坦利、瑞銀……全球金融精英云集于此,試圖為世界經濟尋找一個答案。
這就是如今已經大名鼎鼎的陸家嘴論壇。從2008年開始,這一論壇至今已舉辦了十二屆。
十余年來,陸家嘴論壇的溢出效應,讓上海受益匪淺。這一高規格的金融論壇,已經成為了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金字招牌。每年,監管層在這里傳遞信號,業界在這里分享經驗,學界在這里建言獻策。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的陸家嘴論壇的關鍵詞是“新起點、新使命、新愿景”,其中專設了一場全體大會,主題為“金融科技中心助力金融業高質量發展”。這足以證明,建設金融科技中心,已經成為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新的發力點。
今天,在浦江對岸的外灘,這一傳統金融的發源地,上海又將舉辦一場全球范圍內最高級別的金融科技盛會——外灘大會。新舊交匯之間,這場定位更為精準的大會,顯然將為中國金融科技發展,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設,探尋新的可能。
上海為什么要舉辦這樣一場大會?
首先,大會將為上海建設金融科技中心集結更多的力量。
當前,上海正通過完善配套、優化布局等方式吸引更多金融科技龍頭企業在滬集聚,吸引更多頂尖人才在滬發展,打造一個金融科技生態圈。一場行業的盛會,無疑將凸顯上海建設金融科技中心的信心,也能提升上海在金融科技圈的地位,擦亮上海金融科技的名片。
同時,大會將凝聚金融科技領域政產學研各方的共識。
不可否認,雙刃劍一般的兩面性一直存在于金融科技的發展之中,機遇與挑戰并存。金融科技的發展速度,超過了大部分人的想象,且一度形成了監管的灰色地帶,使得有些人和企業走了彎路,過度利用金融科技來逐利,迷失了前進的方向,暴露了一系列問題,也讓金融科技曾在一段時期內成為了一個敏感的詞語。
說到底,科技可以創造工具,但背后的主體,還是人。金融科技可以加速金融的發展,但如果不加以規范監管,野蠻生長,后果可想而知。但監管的尺度,如何不影響金融科技的進一步發展,又是需要探索的問題。
從這一點上看,此次外灘大會的主題“科技,讓未來更普惠”,正是未來中國金融科技的的一個方向。
這與人民銀行監管的理念也頗為一致。與國外的金融科技監管沙箱相比,我國新近推出的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更加符合中國國情,意在引導持牌金融機構、科技公司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的框架下,賦能金融“惠民利企”,紓解小微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等痛點難點,著力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這也是大會希望凝聚的共識,發展金融科技,歸根結底不能忘記金融的初衷,那就是服務實體經濟,讓老百姓獲得更為便利的金融服務。凝聚了這一點共識,中國發展金融科技、上海建設金融科技中心的路徑,將愈發清晰。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以往上海舉辦的各種盛會,外灘大會是一場完全由企業主辦的大會,主辦方正是中國金融科技行業的領軍企業螞蟻集團。作為從市場中成長起來的中國金融科技行業,市場主體自發辦會參會,不僅有助于對接市場資源,距離行業需求、問題和趨勢更近,更能促進這一金融生態圈在寬松的環境下全面良性互動。
這一互動,也將為上海建設金融科技中心帶來更多的可能。
2020年,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將基本建成,而2020年,又是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設的起步之年。
未來,全球金融增長點在于金融科技,國際金融中心競爭的焦點也在于金融科技。
站在新起點上的上海,已決心打造一個海納百川的金融科技生態圈,不斷擴大上海在全球金融科技領域的影響力、號召力。
在外灘,在上海,這一信號,已然向全世界發出。
責任編輯:杜琰 SF007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