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田國立:金融是把溫柔"手術刀" 一切痛點皆是機遇

建行田國立:金融是把溫柔"手術刀" 一切痛點皆是機遇
2020年08月11日 10:36 新浪財經綜合

  原標題:建行董事長田國立溫柔的手術刀!位尊未敢忘憂,一位出色銀行家的大情懷

  來源:今日建行

  近日,建行董事長田國立在建行大學的“數字金融系列大講堂”中首講授課,他說:“我們常常忘記,真正好的、有創造力的產品往往是源自一份責任感、一份善意、一份感同身受、一份利他之心,唯此不急功近利、愿為長遠計的產品方能成為受歡迎的、對社會有益的、站得住腳的金融產品。”

  好似每每校長們的開學講話總要從“學風”說起,田國立也首先談及于此:“希望建行大學的同志們今后辦學應該把創新放在第一位,把創新思維的培養作為著重的方向。同時,教學也一定要與日常工作緊密結合,只有這樣我們這個大學才可以辦出特色來。”同時,田國立也很贊同清華大學錢穎一教授在《人工智能將使中國教育的優勢蕩然無存》一文中的觀點,即“創造性思維不僅取決于好奇心和想象力,還與價值取向有關,所以當我們討論創新人才教育時,它不僅僅是一個知識和能力問題,也是一個價值觀的問題。”

  由此,田國立談到建設銀行在推行“三大戰略”之一的“住房租賃”戰略過程中也曾有所阻,很多時候大家會優先論證“效益”,但我們常常忘記,真正好的、有創造力的產品往往是源自一份責任感、一份善意、一份感同身受、一份利他之心,唯此不急功近利、愿為長遠計的產品方能成為受歡迎的、對社會有益的、站得住腳的金融產品。

  一切痛點皆是機遇

  而今看來,于2018年啟動的“住房租賃”已然成為令建行人深感自豪的住房問題系列解決方案:“我們搭建的開放共享的住房租賃服務平臺,已覆蓋94%的地級以上城市,上線房源超過2000萬套;開發的‘數字房產’系統,助力住建領域治理能力提升,已推廣至全國40多個城市;創新推出的‘存房業務’,激活存量房源,累計簽約超過80萬套;打造的住房租賃產業聯盟,合作機構已達1.17萬家。可以看到,住房租賃新生態正綠意蔥蘢。”

  田國立談到,打造住房租賃平臺的過程好似輸液:“我們已然扎進了社會的血脈里,并通過輸液瓶可以灌入多種‘消炎藥’,比如在此之上,我們陸續地開發出了智慧政務系統,與政府深度連接,推動實現‘省市縣鄉村’五級公共服務的‘掌上辦’‘指尖辦’,助力‘放管服’改革和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截至目前,我們已與130多個省市縣簽訂了合作協議,其中已成功上線運行的智慧政務系統,累計支持政務事項286萬,注冊用戶超過5200萬,業務辦理量超過2.4億筆。”

  抗擊疫情以來,建設銀行依托自主的金融科技平臺,在提供數字金融服務的同時,為地方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城鄉社區提供疫情防控的相關線上服務和技術解決方案,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新金融之力……

  “這些事兒與我們有關系嗎?如果只局限于所謂‘屬于我們的事兒’,那可以說,這些跟我們都無關,但當你用一個新金融邏輯和思維去思考這個問題時就會發現,沒有什么事情是跟我們沒有關系的。過去我常說金融是把‘溫柔的手術刀’,以微創或無痛的方式,一點點地化解社會問題。”那么現在看來,這把“手術刀”是將所有痛點都納入“治療”范疇的——田國立希望這也能成為所有“大講堂”學員、所有建行人的“志同道合”——為社會計,為國家計,為民生計:“我們不只是有緣一同工作,更應該一起為國家做點事兒,幫助老百姓解決點兒實際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會收獲快樂。”

  田國立認為,金融可以說是最有條件深度參與并服務社會的行業了,“希望未來有志于加入建設銀行的同志們,能夠抱持一個服務社會的責任和理想而來,因為金融是跟社會方方面面打交道的,銀行可以給你提供一個服務社會的無限疆域,怎么做、干什么都可以說是分內事。”而這也就是從講堂一開始田國立便一再強調的“價值觀”——“因為新時代,我們是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的奮斗目標的,為此,我們有太多事可以做了,一切痛點皆是機遇。”

  如何擁抱新金融的溫暖

  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不僅承擔著最重要的資源配置功能,還是諸多社會難點和痛點問題的直面者。依托數字技術,金融也有能力整合各方面的資源,激活要素市場、打通斷點、疏浚堵點,為解決經濟社會深層次的問題提供金融的疏導方案。而建設銀行的“普惠金融戰略”便是方案之一。

  “通過組合工商、稅務、電力等多維度信息交叉驗證,對小微企業進行立體式全息畫像,同時利用大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等技術,建立主動授信模型。我們的畫像和授信,不僅針對建行已有客戶,更是面向數據所觸達的全量客戶,這就使得眾多沒有抵押物、缺少銀行信貸記錄的人群獲得了信貸機會。”田國立舉例2018年7月建設銀行所推出的“惠懂你”APP,可以讓小微、“雙創”、涉農、扶貧等群體獲得7x24小時的全流程在線信貸服務,做到“一分鐘”融資、“一站式”服務和“一價式”收費。截至今年6月,“惠懂你”已累計接入了77類普惠金融場景,個人注冊用戶超過1100萬戶,認證企業超過360萬戶,授信金額超過2500億元。

  田國立認為:“這就是一個新金融新邏輯下的新模式,曾經困擾小微企業已久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也會在這個模式中逐漸得到解決。”而從數據中也可看到“藥效”已經發揮作用:“建設銀行原先每年的小微企業貸款新增只有100-200億元,貸款客戶新增不到1萬戶,不良率也高至7%-8%。2018和2019年,當年新增小微企業貸款分別超過2000億和3000億,并于2020年3月成為全國首家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突破萬億元的商業銀行,新模式的不良率也控制在1%以內。”

  同樣,在數字技術助力挖掘“溝渠”之下,新金融之水也來到了田間地頭。建設銀行搭建的“裕農通”綜合金融服務平臺讓手機成為農民的“新農具”——在未設立網點的縣域鄉村,只要是有合法營業執照及固定營業場所、擁有一部智能手機、現金流充足且信譽良好的商戶都可以申請成為“裕農通”服務點。于是,隨處可見的小賣部、超市、醫務室、供銷社等場所都成為了引流金融服務的“水渠”,還通過建行大學“裕農學堂”將金融、農技等培訓帶到鄉間,也裝進了農民的手機里。“截至2019年底,我們的‘裕農通’服務點已經超過了60萬個,覆蓋了全國近50萬個行政村。”

  那么,在城市里的農民又如何擁抱新金融的溫暖呢?

  我們不時會看到,一些農民工辛辛苦苦工作了一整年,卻面臨著“討薪難”的窘境,那么讓勞有所得成為“理所應當”,新金融也可以在其中發揮力量:“2018年10月,我們運用供應鏈金融思路和區塊鏈技術,開發了‘民工惠’產品,連通政府部門、業主、包工頭、勞務公司、農民工和用工管理平臺,通過金融資源的介入,確立合理的債權關系,保證按時出工的工人可以按月拿到薪水。目前大約有400多萬農民工享受到了‘民工惠’服務。”

  重修金融“水利工程”

  田國立在授課中也一再強調,作為服務行業,銀行人應多去“感同身受”,比如可以去感同身受農民工按月拿到工資成為產業工人的欣喜;去感同身受在“勞動者港灣”中獲得片刻休憩的戶外勞動者的慰藉;去感同身受疫情期間依托智能撮合平臺得以迅速恢復生產的企業主的安心——最終會感受到作為銀行人的尊嚴和榮耀。

  授課尾聲中田國立提到,新時代的新金融“無定式”的同時也“有堅守”——凡是活水必有源頭,金融活水的源頭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重修金融“水利工程”,歸根結底,是要借助數字技術,讓金融更好地堅守初心、溯洄本源,讓金融活水清澈澄明,源源不竭。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潘翹楚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8-12 天陽科技 300872 21.34
  • 08-11 南大環境 300864 71.71
  • 08-11 歐陸通 300870 36.81
  • 08-11 時空科技 605178 64.31
  • 08-11 回盛生物 300871 33.61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