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新增貸款創紀錄 通貨膨脹會否重新復燃?

1月新增貸款創紀錄 通貨膨脹會否重新復燃?
2018年02月17日 16:35 新浪銀行綜合

【金融曝光臺315特別活動正式啟動】近年來,銀行卡被盜刷、買理財遇飛單的案例屢見不鮮,金融消費者維權舉步維艱,新浪金融曝光臺將履行媒體監督職責,幫助消費者解決金融糾紛。 【在線投訴】

  來源:潮起網

  春節假期前夕,央行發布了2018年1月信貸數據,新增人民幣貸款、M2(廣義貨幣)增速等多項指標超出市場預期。其中,新增人民幣貸款2.9萬億,創歷史新高。為此,有市場人士在擔心,如此大的信貸投放量,不僅會使資產泡沫持續隆起,而且還會給今年隱藏通脹的風險。

  事實上,大家的擔心也并非空穴來風,之前哪一次不是銀行的信貸大跌進,造成了資產泡沫的吹起,以及通脹的來襲。而且通脹一旦形成趨勢,再將其趕回籠中恐怕會有很大的難度。

  不過,也有專家表示,大家不宜過分夸大信貸單月增量的影響。信貸年初大幅增長,除年初首月的季節性特征外,部分原因也來自于去年末考核的影響,可能部分可投貸款被延順至今年初進行投放。

  為此,我們認為,M2的增速8%-9%說明仍處于歷史最低增速水平,單個月的修復性上行并不能代表趨勢,鑒于金融大規模趨勢不變,金融監管也在不斷深化。所以,盲目說當下信貸擴張會影響到通脹水平還為時過早。

  當然不管怎么講,如果每個月的新增貸款都達到2.9萬億的規模,那么傳統的各大銀行在發放貸款時就會存在信貸投放過度的嫌疑。那么,先讓我們來分析一下,這次1月份信貸規模突然暴增的主因。

  首先,在金融去杠桿之下,表外融資正逐步向銀行表內回歸,從去年開始就已經形成這一趨勢,因為表外融資處于監管的盲目區,而只有將表外資金移至表內,這樣方便于監管層更好的監管。

  讓我們看一下1月份的數據,表內融資27166億元,直接融資1694億元表外融資,而僅僅表外融資只有1178億元。目前表外融資規模已經萎縮至一個前所未有的規模。所以新的監管統計方式,把貸款增速一下搞上去了。

  再者,1月份貸款資金都跑到實體經濟中去了,這說明了實體經濟在年初有集中投資的愿望,所以這樣的信貸高增長難以長期持續。資金脫虛向實效果顯現。央行數據顯示,1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3.06萬億元,當月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2.69萬億元,同比多增3717億元。

  此外,信貸結構也發生了大的變化。個人貸款,尤其是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占新增貸款的比例均大幅下降。1月住戶部門貸款增加9016億元,占新增貸款的比重從去年12月的56%降至31%。中長期貸款增加5910億元,占新增貸款的比重為20%。受到消費類貸款需求的上升,1月份的貸款規模有所回升,但代表房地產的中長期貸款需求卻在大幅減少。

  最后,M2增速有所回升,但還處于回落的中繼階段。1月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8.6%,增速比上月末高0.5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54.32萬億元,同比增長15%,增速比上月末高3.2個百分點。

  應該說,M2的這點增長速度,不僅與央行制訂的標準13%左右還相差一大裁,而且與歷史上2007年由于信貸大擴張,導致我國的M2增速達到29%,當月CPI指數曾經達到過6.9%時期落差也很大。如果當年是貨幣寬松導致了通脹持續惡化,那么今年我國的CPI數據似乎尚未走出2%的低位。

  1月份各項金融數據正在陸續公布,從這些數據來分析,由于1月份情況比較特殊,這個月的信貸增長過快。實際上,短期內中國并無通脹之憂,起碼在2018年上半年國內物價水平將一直穩定在較低水平。我們預計今年央行的貨幣政策仍然為穩健中性,持續的貨幣寬松不復存在。人們若僅對1月份新增信貸數據來判斷未來通脹走勢,那也會存在較大誤差的。

責任編輯:楊群

新增貸款 通脹 信貸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