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原副行長馬德倫:金融市場上沒有不可打破的神話

央行原副行長馬德倫:金融市場上沒有不可打破的神話
2018年01月21日 14:12 新浪財經

【金融曝光臺315特別活動正式啟動】近年來,銀行卡被盜刷、買理財遇飛單的案例屢見不鮮,金融消費者維權舉步維艱,新浪金融曝光臺將履行媒體監督職責,幫助消費者解決金融糾紛。 【在線投訴】

中國金融會計學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馬德倫中國金融會計學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馬德倫

  2018年1月21日,貨幣金融圓桌會議十周年論壇暨國際貨幣研究所2018新年報告會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本次會議主題是新時代金融改革與開放。

  中國金融會計學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馬德倫發表以《金融業要在強身健體上干細活》為題目的主旨演講,他在演講中談到,為何金融最發達的美國會爆發金融危機,所以我們應充分認識,市場上沒有不可打破的神話,要深刻領會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要求每個機構、每個產品、每項業務、每個環節都要謹慎、管住。

  凡此種種告訴我們,在貨幣政策+宏觀審慎的框架下,在強監管的約束下,我們的經營策略和經營行為會改變,但內在的自覺才是根本。而一點一滴的改進,為長期目標的努力,金融的強健始于足下,金融改革開放就有堅實的基礎。

  以下是馬德倫的全文實錄:

  首先,熱烈祝賀貨幣金融圓桌會議10周年,祝賀十周年來在這個論壇上產生和收獲的成果。

  說到10年,不由讓人想起10年前的此時,美國的金融市場沒有“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前奏,更沒有“黑云壓城城欲摧”的景象。危機似乎不露痕跡。但是美國抵押銀行家協會公布的一個數字,雖然只增加了0.8個百分點,卻成為引發次貸危機乃至于猛烈的國際金融危機的導火索。

  事情發生后,人們亡羊補牢,從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到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以及各國金融監管部門和貨幣當局,都在紛紛檢討和制定了一系列新的監管政策、監管標準和準則。

  面對這樣一場危機,我也總是沒想明白:

  為什么在經濟實力最強、金融最發達的美國,會爆發這樣一場危機?

  為什么在最有效率、功能完善的美國金融市場上,能夠允許次級抵押貸款一步步地膨脹,直到最后引爆?

  為什么那些經歷風雨、幾代人艱辛創業成長的百年老店也會利令智昏、頭腦發熱,乃至于一夜之間倒閉?

  為什么上個世紀70年代就提出的宏觀審慎政策沒有人重視?在全球流動性過剩的時候,貨幣當局為何視而不見,不見行動?

  凡此種種,事后有許多反思,但我還是心存疑慮。也許事實告訴我,市場上沒有不可打破的神話。

  前美國紐交所集團副總裁喬治·烏杜博士在它所著的《金融的背叛》一書中,為我們揭開了此前美國金融業虛假繁榮背后的真相。他從幾個方面做了全面的反思。他認為,金融家對金融的背叛已是毋庸置疑,為了追求自身薪酬利益最大化,他們早已與自己的核心業務漸行漸遠。“多數金融機構都因涉足自身交易而充斥著大量的投機泡沫”“由于金融家們的背叛,金融業也背離了經濟。金融自身成為了目的,而不再關乎其理應發揮的社會與經濟作用。更有甚者,金融家們已經全然不記得這個行業的金融是‘金融服務業’。實際上,他們保留了‘金融’兩字,而將‘服務’拋諸腦后,在行業各個層面,情況皆是如此。”

  所以,盡管過去了10年,教訓應該時刻新鮮。尤其是對于我們沒有真正經歷過市場風險的金融業從業者、管理者來說,尤應牢記。

  所以,我們應充分認識,深刻領會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要求每個機構、每個產品、每項業務、每個環節都要謹慎、管住。

  貨幣金融圓桌會議的十年,見證了中國金融業改革開放不斷深化、不斷發展的累累碩果。我們成功抵御了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在金融資產總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市場的變化展示出新的格局,到去年底,中資中小型銀行的存貸款占比,分別達到存款類金融機構的43%和44%。特別是十八屆三中全會后,金融改革攻堅克難,我們基本實現了利率市場化,我們完善了匯率形成機制,以人民幣加入SDR為標志的人民幣國際化,以債券市場為代表的直接融資的發展,從移動支付開始的互聯網金融和金融科技對金融變革的深刻影響等等。人民銀行構建了貨幣政策+宏觀審慎雙支柱的宏觀調控框架和監管部門一系列強監管政策措施不僅是防患于未然,也是中國金融體系強健所必須的保障。

  現在,當我們思考金融改革與開放的時候,我們看到,當我國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十九大勾勒出到本世紀中葉,我國要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我國經濟在穩增長的同時,更強調質量。我國金融業在牢牢把握服務實體經濟,不斷增強實力的同時,金融自身也要強健,要成為國家的核心競爭力,還要經受國際金融市場的檢驗,更應在“質”的提高上下功夫。

  當央行的調控手段從數量型轉向價格型,如何對此做出反應?如果一味盯著數量擴張的經營目標,貨幣政策傳導效果會怎樣?同樣,價格信號如何影響引導融資需求?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不應止步于金融體系,管理和引導預期也應包括實體部門。

  當我們的手機年末時收到客戶經理發來的短信,告知有新的理財產品,收益率比一個月前多了一個多百分點時,是商業銀行的頭寸緊張還是分支行完成存款計劃的壓力?這和其內部的績效考核、薪酬關系以及隨之產生的經營行為是否關聯?這些管理體制的健全完善和經營決策的長期目標考量應怎樣更上一層樓?打破剛性兌付,理財經理銷售時是否充分提示了風險?不然,富國銀行的影子也會時隱時現。

  如何制定差異化的發展戰略,使我們每個金融機構的服務更具特色,更能滿足不同的需求?同質化的發展易于帶來風險的集中和累積。

  中介機構是對客戶負責還是對投資者負責?資產證券化的投資者是重視主體風險還是基礎資產風險?信息披露是否真實充分?這些看似市場行為中的問題背后,又透出怎樣的管理理念,責任意識和市場進步要求。

  對實體經濟的服務不僅在于資金,如何更好地幫助客戶的財務管理,引導和運用避險工具來規避匯率、利率的波動;粘住客戶,不只是錢,更應該和客戶貼心。

  凡此種種告訴我們,在貨幣政策+宏觀審慎的框架下,在強監管的約束下,我們的經營策略和經營行為會改變,但內在的自覺才是根本。而一點一滴的改進,為長期目標的努力,金融的強健始于足下,金融改革開放就有堅實的基礎。

責任編輯:楊群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 最近訪問
  • 我的自選

7X24小時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