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行高管回應次貸損失問題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6日 08:42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李禮輝表示,目前計提減值準備12.95億美元足夠覆蓋損失 證券時報記者 鄭曉波 本報訊 雖然中行2007年31.33%的凈利潤增長率高于市場20%左右的預期,但它仍受到媒體對其次貸損失問題的不斷追問。在昨日舉行的中行年報業績發布會上,中行副董事長兼行長李禮輝、副行長朱民和王永利就集體回應了中行的次貸損失問題。 中行昨日公布的2007年年度報告披露,其在美國次貸危機中共損失155.26億元,其中已終止確認損益32.63億元,計提損失122.63億元。截至2007年12月31日,中國銀行持有美國次級住房貸款抵押債券的賬面價值為49.9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64.54億元),占集團證券投資總額的2.13%。 對此,朱民表示,中國銀行持續跟蹤美國信貸市場變化對美元投資組合的影響,對有關投資采取了審慎的減值評估程序。截至2007年底,就美國次級住房貸款抵押債券計提減值準備12.95億美元,并針對上述債券公允價值的下降,在股東權益中確認了2.82億美元的公允價值變動儲備。 李禮輝認為,中行在計提減值準備時,已經考慮到2008年1、2月的市場變化。“未來會不會加提撥備要根據市場的變化,盡管市場的變化是不確定的,但是目前計提減值準備12.95億美元足夠覆蓋損失。” 王永利表示,為了應對可能繼續惡化的次貸危機,目前中行已經完善了《債券投資減值準備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了減值準備確認原則、計量方法、工作流程,并已經成立證券投資管理委員會。 “次級危機反映出的是一個系統性的風險,很多世界一流銀行都參與其中并損失慘重。這與當前的貨幣體系有關,全球流動性過剩問題應該引起更高層面的關注。”王永利說。他認為,對投資新的產品和新的領域,銀行必須加強自身的能力,提高市場判斷力;對于不熟悉的新產品,且本身對新產品不具備很好的掌控力,銀行更要審慎參與。 王永利還表示,次貸危機不會影響中國的資產證券化發展,因為這類產品確實有市場需求,中行對資產證券化持支持態度,正在探索推出相關產品,預計很快便可以進行試點。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