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時報
剛過去的2022年,理財市場航行于波瀾之中:兩輪股債大沖擊、多項新規落地、高管密集調整、養老理財規模近千億、多只新主題理財產品密集發行……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整個信用債市場最大的持有機構,過去一年銀行理財經歷了兩輪較強贖回壓力,也正式告別以往安逸的“溫室”環境,走向疾風驟雨的市場。
兩輪股債大沖擊
2022年銀行理財則分別于3月份、11月份迎來兩輪“沖擊波”,因股債市場的調整,引發了銀行理財產品大面積破凈。
在“破凈潮”中,銀行理財公司短期應對策略基本分為兩種:一是以自有資金投資旗下管理的理財產品;二是密集推出攤余成本法估值產品,以“低波”估值來留客。
2023年債市將如何演繹,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多項新規落地
2022年,有關理財公司流動性管理、內控管理以及相關資管產品會計規范等政策紛紛落地實施。
2022年5月10日,《理財公司理財產品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正式落地實施,該文件在投資資產、認購與贖回管理等方面做了細致規定。
可以展望,在產品運作方式、合理設計認購和贖回安排以及制定相應的流動性風險應對措施方面,理財公司已逐漸向公募基金看齊。
財政部下發的《資產管理產品相關會計處理規定》2022年7月1日起實施,對資管產品可以使用攤余成本法計量的金融資產進行了嚴格限定,亦對銀行理財產品凈值化轉型有了更高一層的要求。
2022年8月,銀保監會發布的《理財公司內部控制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理財與母行之間的風險隔離。
現金管理類產品整改
2022年隨著各家銀行現金管理類產品基本整改完畢,商業銀行存續規模已降至不足5000億元,多數設有理財公司的銀行已將產品移至理財公司,這也使后者成為該類產品的市場主力,過去現金管理類產品規模“野蠻生長”、高流動性風險得到有效控制。
整改完成后,現金管理類產品迎來新紀元。這也意味著,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后續發展將主要面臨三大趨勢:一是該類產品規模將隨風險準備金的增加而穩健增長;二是清算規則從“T+0”調整為“T+1”,僅保留1萬元上限的T+0快贖功能,收益分配也從現金分紅轉為紅利再投資,并新設強贖費用;三是產品收益率顯著縮窄,向貨幣基金靠攏,但在債市調整、理財凈值回撤時,現金類產品將更受投資者青睞。
50張理財罰單涉案超1.5億
銀行理財全面凈值化元年,理財領域的監管延續強勢。一方面,2022年銀保監會首次對理財公司作出處罰,3家理財公司領罰;另一方面,全年銀行業涉理財業務的罰單金額創下新高,證券時報記者對銀保監會官網不完全統計,2022年50張涉理財業務罰單金額高達1.52億元,釋放出對銀行理財領域的嚴監管信號。
理財公司作為首度領罰的主體,其被罰事由主要集中在實際業務的操作層面,大多數是因為違反了產品集中度要求和理財銷售管理辦法,以及業績比較基準設置不規范等行為。
9家理財公司迎來新高管
資管新規正式運行首年,理財業務加速適應全面凈值化轉型的同時,理財公司內部人事也迎來大幅變動。
據銀保監會官網不完全統計,2022年至少有9家理財公司迎來22位新任高管、董事或下屬部門負責人,分別是上銀理財、光大理財、興銀理財、交銀理財、平安理財、建信理財、農銀理財、工銀理財、中銀理財。變動的人選不乏董事長、總裁等關鍵崗位。
從人才構成來看,根據各理財公司高管履歷,各銀行旗下子公司干部成為理財公司高管輸血的主要來源。至于各理財公司高管密集變動原因,有行業專家分析認為,近年來,理財公司進一步強化與母行的風險隔離,為避免造成系統性金融風險,更多機構調整了來自于母行及關聯方的人員,這也有助于保持業務決策的獨立性。
多個新類型產品開始出彩
在新形勢下,2022年,養老理財產品、綠色低碳類理財產品、同業存單和存款類產品開始密集發布。其中,有關個人養老金制度從頂層設計到配套細則密集落地,養老理財迎歷史發展機遇。在理財產品方面,截至目前,養老理財產品數量達到51只,募集規模突破1000億元。
在經濟綠色低碳轉型的大勢下,2022年成為綠色主題類理財產品爆發的一年。而同業存單指數基金受到投資者青睞,銀行理財子公司也開始積極布局。2022年,招銀理財、交銀理財、工銀理財、農銀理財發行此類產品共計20只。 (劉筱攸 張艷芬 謝忠翔)
責任編輯:呂成飛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