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新浪財經客戶端第一時間接收最全面的市場資訊→【下載地址】
“2020中國金融科技論壇”于9月8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中再集團信息技術中心總經理兼中再巨災管理公司總經理馮鍵出席會議并發表演講。
巨災領域有哪些突破點?馮鍵介紹到,第一,更重要的問題是研發模型,“模型在巨災領域像芯片一樣重要。”巨災模型非常復雜,涉及內容很多,還有很多痛點,中國長期沒有符合中國國情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巨災模型。
第二,臺風巨災模型研發也是一個突破點。馮鍵表示,我國是多臺風國家,臺風造成的風險非常復雜,除了風本身問題,還有臺風造成的降水、沿岸丘陵地貌的影響、降雨對城市造成的內澇、以及沿岸風暴潮等多個災因的耦合,如何量化對海上風電、海上養殖產生的風險,將成巨災領域研究的重要一步。
“我們希望能夠用數字化技術去量化數字化巨災風險管理,能幫助政府、行業真正量化風險到底在哪兒,損失大概多少,資源怎樣調配,救災怎樣安排等等。我們還考慮做風險教育和培訓,通過我們的通道賦能保險公司,服務于我們的社會和大眾,增強大家的風險意識。”
以下為演講實錄:
各位嘉賓下午好,我的演講題目是構建巨災風險管理的新生態。今年疫情對我們產生了很大影響,結合銀行金融科技的話題,我想談談構建巨災數據庫和巨災風險管理新生態。
整個新冠疫情是一個新的巨災,在疫情早期,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是黑天鵝事件,隨著發展更多像灰犀牛。從整個巨災看,巨災發生頻率比較低,特征機理也非常復雜,大家在談巨災的時候更多存在僥幸的心理,風險描述方面更多是采用傳統的概率、統計等方式。我們對巨災的管理手段基本偏少,更多是在救災,我們的認知能力受限,管理手段也受限。所以從整個巨災風險來看是兩極化,一是霧里看花,花落誰家,二是巨災風險管理難上加難,可以看到涉及巨災方面的保險很少。
巨災發生概率低,損失巨大,存在看不清、算不明、管不好、社會成本高等系列問題,這實際上也影響了我們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首先看不清是數據的問題,巨災研究需要各種各樣的數據,我們不僅需要災害的數據,也需要影響災害的數據,比如說這棟樓詳細的數據怎么知道,這存在數據盲點的問題,造成我們看不清。另外如何量化也很難,涉及的學科非常多,缺少計算分析模型。還有管理難的問題,我們平時比較被動,從管理角度來講我國巨災保險的覆蓋率滲透率都不高,國際上30%,而我們不到5%,我們在汶川地震是0.2%。另外整個社會管理成本居高不下。
我們從傳統事后被動管理,轉向新型的事前預防和預測,實際上是全球巨災風險管理的新趨勢,驅動力來自數字化技術、數字化轉型,一系列創新技術,包括ABCD,像區塊鏈、人工智能,還有安全等。我們通過數字化技術讓風險從原來的霧里看花,轉變為用高分辨率方式分析表達。這塊的邏輯很簡單,在預測清晰的情況下就會有更好的應對,但我們缺少這方面的能力、技術和平臺。
我們要解決這些問題,僅有數據是不夠的,我們還要研究各種技術,研究巨災模型,量化計算風險造成的損失。目前依靠現有數據使用國外模型算出來的風險損失結果不完全符合中國的實情,這樣對可持續健康發展是不利的,另外,還要在金融方面有相應方案;還需要國家層面開展制度建設。這是系統性工程。
我國由于巨災每年造成的損失巨大,中再集團作為中央金融企業,有責任推進巨災模型研發工作,一方面是我們內部使用,另一方面是做行業的公共基礎設施,服務行業巨災風險管理。所以我們聯合華風集團、四維圖新在2018年共同成立了中再巨災科技公司,聚焦于巨災模型研發和巨災風險管理數字化,是國內唯一一家聚焦巨災管理的科技公司。
從近些年發展來看,我們聚焦了各方面數據,包括住宅數據、不同標準規范的數據等,把它們進行融合,這項工作難度很大,經過多年深耕,現在已經初步研發了多源數據融合的巨災基礎數據庫。
從看得見的角度來看,我們研發了再瞰平臺并已在多家運用,能看到風險,知道風險,實現“看得清”。
更重要的問題是研發模型,我認為模型在巨災領域像芯片一樣重要。巨災模型非常復雜,涉及內容很多,還有很多痛點,我們長期沒有符合中國國情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巨災模型。成立巨災科技公司后,我們把模型研發作為基礎性工作持續開展,跨行業聚合國內頂尖資源,包括地震局、氣象局、國家海洋預報中心、水利部水科院、國家超算中心等研究機構和相關大學,已經做了三年多了。舉個實際例子,我們承擔了科技部一個國家重大攻關項目,聚合了國內各領域的100多名專家和工程師,自主編寫代碼。我們的地震模型不斷完善,從2018年發布地震模型1.0版本填補國內空白,到2019年發布2.0商業版,到現在完全商業化運用,近期我們將發布3.0版本,進一步推進保險場景應用和創新。
臺風巨災模型研發也是一個突破點。我國是多臺風國家,臺風造成的風險非常復雜,除了風本身問題,還有臺風造成的降水、沿岸丘陵地貌的影響、降雨對城市造成的內澇、以及沿岸風暴潮等多個災因的耦合,我們最近也在研究量化對海上風電、海上養殖產生的風險,今年年底會有一個基礎框架完成,明年會發布完全可以商用的中國臺風模型商業版本。這將是國際上唯一一個把風、水、風暴潮、內澇等聚合在一起的模型,不同于僅計算風場的國外模型。
整體來看,我們做巨災風險管理,其實更主要的是構建一個巨災風險管理新生態,能以我們的數據作為根本,用模型作為芯片,場景作為應用,與更多的合作方構建一個新的生態體系。我們在保險端場景里面,無論是承保、核保以及風險管理,都可以看到風險的累計,實時的計算,以及后續超保的管理,也非常歡迎與相關機構進行合作。今年我們還將研究氣候變化可能造成的金融風險和損失。我們今年也和一些銀行開展合作,計算信貸資產的巨災風險損失。
我們希望能夠用數字化技術去量化數字化巨災風險管理,能幫助政府、行業真正量化風險到底在哪兒,損失大概多少,資源怎樣調配,救災怎樣安排等等。我們還考慮做風險教育和培訓,通過我們的通道賦能保險公司,服務于我們的社會和大眾,增強大家的風險意識。另外就是社會治理、社會共治方面,會有更多方參與進來。
最后,我們本著共商共建共享原則開展工作,甚至部分合作可以以共同享有知識產權的方式去加速推進。0-10的劃分來看,我們自身做的工作聚焦在0-1,把1-10的工作放開,讓我們的合作更好地開展,實現開放合作,共享共贏。
我們會持續聚焦在巨災領域,實現巨災風險的數字化轉型,這個工作可以做五年、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我相信我們能在這個領域構建一個新的生態體系,更好的服務于行業、社會、以及國家的現代化建設,讓社會更韌性,讓我們的產業包括業務的發展更有可持續性。希望能和更多方開放合作,共享整個數字化成果在商業化和社會化的應用。
謝謝。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責任編輯:薛永瑋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