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昉:農民工回流鄉村不利于中國經濟增長

蔡昉:農民工回流鄉村不利于中國經濟增長
2018年01月13日 09:40 新浪財經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

  新浪財經訊 由佛山市總商會主辦,《財經》雜志、《財經》智庫承辦的“2018中國制造論壇”于1月13-14日在廣州佛山舉辦,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出席并演講。

  其表示中國出現了逆庫茲涅茨的趨勢,總的來說,我們每年還能有三千多萬的16歲到19歲這部分農民戶口進城,但每年返鄉的大齡農民工也在逐步增加,這就導致每年外出勞動力增長的數字已經接近于零,一增一減,所以看不到這幾百萬農名工進城,出現了勞動力城鎮化的停滯狀態。

  這個時候,如果你不能善待外來人口,不能善待農民工,他的返鄉意愿就會提高,回去的人就會多于進城的人。蔡昉稱,“進城的人是一個死的數,是由人口數量決定的,回去的人既是人口數量又是一個概率,又是一個意愿,因此回去的人是一個可變的數,不好的政策,他就要回去。”

  如果回去大于進城,意味著勞動力倒流,而勞動力的倒流意味著,過去是勞動力從生產率低的部門到生產率高的部門,現在變成了勞動力從生產率高的部門和地區向生產率低的部門和地區變化,因此它就是一個逆庫茲涅茨過程,這是不利于中國經濟增長,也不利于中國實體經濟的發展。

  “并不是說我們產業轉移、勞動力轉移已經達到什么高的水平了,我們仍然處在比較高的農業勞動力比重和比較低的城市化發展階段上,更不用說我們的城市化中還有戶籍人口城鎮化和常住人口城鎮化的差別。”蔡昉表示中國勞動力轉移和城市化尚有巨大潛力。但是很多人被城市化了,農民工被城鎮化了,卻沒有得到城市的戶口,因此他們不像城市人一樣消費,也不能像城市人一樣積累人力資本。

  因此,他認為我們要轉向新的生產率源泉,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傳統的勞動力要保持從一產到二產、三產,從從農村到城市的轉移。

  基于此,他給政府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要素成本提高是必然趨勢,須打破“競爭到谷底”的思維,要讓企業要充分競爭,誰活不下去了,就要讓它退出。“因為沒有退出,沒有創造性破壞,就會有僵尸企業,就意味著有那些不生產產出的、沒有效率的還在使用你的生產要素,因此我們必須要退出。”然后把它的生產要素轉給生產率更高的部門來做,這叫創造性破壞,它也是資源重新配置的過程。

  他認為理解資源重新配置是全要素生產率的核心,這就容易讓政府知道我該抓什么。對政府來說,首先就要允許資源配置,允許資源流動,生產要素流動,包括勞動率流動的政策建起來,要把這個壁壘拆除掉。

  第二,率先取得戶籍制度改革突破,消除人才、勞動力流動體制機制障礙,培養中等收入群體,從勞動力供給和人力資本積累獲得改革紅利。蔡昉測算,如果進行戶籍制度改革,能夠提高非農產業的勞動參與率,提高資源重新配置,可以把潛在增長率再提高兩步,這是政府應該做的一個事。

  第三,政府應該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促進充分競爭呢和創造性破壞,實現創新驅動。蔡昉強調,“既要讓人能自由的進來,同時還要自由的退出。”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責任編輯:謝長杉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 最近訪問
  • 我的自選

7X24小時

夏斌 夏斌 樊綱:解決地方債務問題不能全靠市場把握好“穩中求進”和“防控風險”兩個底線。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