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管理:聯想突破 跨國并購的沖動與焦慮(4)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20日 13:58 《中外管理》 | ||||||||
- 本刊記者 王 纓 當國內,當民間,對聯想此次大手筆充滿了質疑與否定時,或許我們更有理由用鏡頭去尋找國際眼球,看看他們從中都感受到了什么?果然,不一樣的聲音,不一樣的視角,不
臺灣明基集團全球副總裁 洪宜幸:聯想太賺了! 17億做出世界品牌,值! 與洪宜幸的交流可以用兩個字來形容:樂觀!他那夾帶著濃烈臺灣口音的輕松交談,不由地會令人想起韋爾奇的一句話:經商,就把它當成游戲來玩。 一談及聯想的收購案,他的聲音竟提高了一倍:“聯想劃得來啊,它太賺了!它現在用十幾個億去買下IBM的PC業務,全世界都得打聽這是哪家公司?一下子就都知道你Lenovo的牌子了!17億就在全世界做了一個牌子!當年宏基要做一個牌子,明基要做一個牌子,一個全世界都知道的牌子,要花多少錢哦!” 真是的,直到今天,有多少中國人能體會得到去國際上打一個品牌會有多難?!只有那些成天在國外闖蕩的企業家們心里才最明白:得讓外國人知道你的牌子,夸你的牌子,那才叫國際品牌。而據說,其實今天真正讓外國人能脫口而出的中國品牌只有一個:青島啤酒。 大家都不做,機會就來了! 洪宜幸話鋒一轉,道出了一番生意經:“我們來看一個脈絡:TCL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向國際化發展,買下了這么多公司。你可以發現,歐美公司把它不再賺錢的東西全部丟出來了。像電視機,他們認為是‘垃圾’。這樣的‘垃圾’全部都丟到亞洲來,亞洲最有條件接的就是中國大陸了。假如現在全世界有十家生產電視機,如果其它都不做了,最后只剩下三家,那會怎么樣?那就一定是賺錢的嘛!TCL過去生產多少電視機?現在一下變了,又要生產多少?采購的力量一下就增長了很多。國外把不要的東西陸陸續續丟到中國來,這些‘垃圾’對于中國來講都是寶了。在國外做不好的,到中國絕對做得好!PC,IBM不要了,惠普將來也不要了,到時候全世界只剩下三家做,你想聯想賺錢嗎?絕對賺錢!這是一個產業脈絡:大家都放棄時,你就肯定賺錢!” 這是一場全面的大碰撞! 洪宜幸話鋒再一轉,又上了另一個境界:“你有沒有發覺,過去中國企業派一大批高層到國外去學習,那種沖擊、碰撞,火花都還產生在高層,還在人的身上;而聯想這樣的合并,產生的是組織跟組織的碰撞,這個意義是太大了!它會使企業產生一連串的變化。 “宏基的施(振榮)老板2000年退位時立了兩個標桿:一個是他不把事業交給他的兒子,而是交給了職業經理人;二是這個企業已經大到某種程度,他把公司拆成了三等分,讓他們各自有自己的理想,各自去努力。現在這三家都發展得很好。我們明基已經是70億美金的公司了。聯想也一分為二,因為要處理郭為跟楊元慶的問題嘛。現在柳傳志又退到了后面。聯想這次找的CEO經理人是IBM的副總,一個徹底的老外,楊元慶則做了董事長。產業發展在國內又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可尋的脈絡:一個位置,只要有更好的人,他就可以來做。這會帶來影響,國內的其它企業將來都會朝這個方向做的。” 人才的國際性流動和崗位的合理更替,是一個企業健康的象征。我們曾經苦思冥想地探討“如何引進國際型人才”?似乎這是個十分嚴肅的課題!可在企業,該來的時候他就來了。 宏基產生了組織變化,聯想、神州數碼、TCL也都在發生組織變化。對此,洪宜幸乍舌:“哇!這太‘恐怖’了,單一地看聯想所做的事情是一種情形,當你把中國企業里發生的這些變化前前后后串起來看,聯想所做的這件事情那可就不得了!這對中國企業的整個思想會產生很大的沖擊!不管最后盈虧,這樣的大碰撞能真正地影響中國,是10年以后都受用的東西。” 洪宜幸如此興嘆,因為這是企業國際化才能帶來的一條真正激勵中國企業的道路。從這個意義上說,聯想做得好不好并不重要,有這樣一個高度的碰撞,中國企業將來的發展才真的是“不得了哦”! 員工流失不足為慮! 洪宜幸肯定聯想在大思路上沒有錯,況且聯想不是第一個做國際化的企業,前面的企業做國際化,一路鋪經驗、鋪教訓,聯想是在做接力棒而已。“如果做不好,那不是結構性問題,是實施的問題,是執行!三個領導人就要負責任了。” 那么在企業的有效執行上,什么是最棘手的問題呢?業內最不看好大企業跨國并購的,是文化融合。可洪宜幸卻說:“兩家合并,企業文化有什么了不起嘛!一個企業,兩個制度嘛!海外那塊業務仍是海外那一套,國內是國內的一套,然后再慢慢地整合嘛!” 可如果這個過程中留不住人才怎么辦?他的看法是:“IBM這一批人現在成了聯想的員工,好像留不住,但是現在絕對不會跑掉!因為至少他們要等18個月——IBM跟他們有約是18個月,他們一定會等拿到可觀的遣散費。另外,IBM國外虧本的那一塊是一定會被處理掉的,工廠要搬到海外去,那一定會搬到亞洲來,不外乎只有兩個去處:一是大陸,一是臺灣。這樣的話,美國那批人即使走掉了,會有亞洲精英補進來,影響不大。” 撞開聯想的封閉文化! 那么重要的又是什么呢?今天,但凡對聯想發展有所了解的人,無不認為聯想文化已經處在亞健康狀態。 對此,洪宜幸像在談起一個老朋友一樣也毫不避諱:“我去聯想,跟他們談起過:你們企業文化太封閉,等級太森嚴。大門都有門禁系統,都刷卡,為什么里面還有那么多警衛?為什么有那么多的房間?每一個主管都有房間,這會造成主管跟員工離得很遠,帶來官僚主義。而且部門之間的隔斷為什么那么高?其實,這個行業是不需要等級森嚴的。這對于國際人才的引進,是很不利的。他們的副總一級,幾乎沒有外來的‘空降兵’。所以聯想的企業文化,是一個封閉的企業文化。 “今天有IBM進來,原來的文化一定會被打開,這會給一大批人帶來想象,做好了,會吸引一大批亞洲人才,絕對會吸引人才的!所以怕什么,不用怕。當然,歐美人才還是進不來,歐美人才要等到你聯想的牌子真正地起來了,他才來。” 怕什么!真正有了員工認同的文化,什么人才都能吸引來。能吸引來人才,就能吸引來客戶。 不外乎國際化與做品牌! 國際化道路,其實是逼出來的。當年的宏基三分天下,明基獨闖海外,都是因為臺灣島內已經沒有選擇。臺灣太小,能養幾個企業?相比大陸,有13億人口!所以還真別以為是什么企業家的功勞,實際上就是因為有13億人口的大市場養著您,賣個東西就掙錢。這對數十年在IT業翻滾、有著豐富國際化工作經驗的洪宜幸刺激太深了:“一個國際化,一個品牌,這是一個企業真正的資產,永久的資產!”從宏觀來看,這也是中國企業一定要走的路。只不過明基在臺灣,被逼得提早做了。 打開歷史的大視野或許我們才能看清楚:一個企業的行為做對了,還是做錯了?是要看它對企業自身的生命遞進過程是否真正邁出了步子?對整個產業,甚至對整個社會的貢獻是什么?對一個時代的推動在哪里?中國企業的國際化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用洪宜幸那樂觀的語言就是:“當然,萬一你做不好,也無所謂呀,你后面還有人接啊,還有企業,還有企業家接啊。總有一天,中國企業是發誓要在世界上發揚光大的了!” 責任編輯:楊 光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