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管理:聯想突破 跨國并購的沖動與焦慮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20日 13:58 《中外管理》 | ||||||||
本刊記者 鄧羊格 王 纓 “圖謀”產業鏈? 環視2004年中國企業的全球化,你的目光不得不越來越聚焦。你無法回避這些激動人心的名字:新中基、五礦、上汽、上海電氣、上工股份、兗礦、格林柯爾……以及聯想!我
關于產業鏈,有個著名的微笑曲線。曲線的低谷是制造,曲線的兩端是研發和品牌、銷售。我們驚喜地看到:國內的行業龍頭們正在敢為天下先地向曲線的兩個高端上行,去對接跨國公司的下游品牌、銷售與上游研發、配件。 為何在2004年? 而這一切,都恰好在剛過去的2004年!為什么在2004年? 如果把沒有了政府支持與保護的WTO時代稱為“后WTO時代”,那么將會有一定數量的中國企業在后WTO時代深度窒息。低成本將不再是中國企業獨有的優勢,低價格將被越來越多的壁壘擋在國際市場之外,知識產權大棒會更猛烈地揮向中國企業。 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一些具有遠見、有實力的企業已深刻意識到這一點。和這些中國行業龍頭們接觸得越久,你越能感受到他們做自有品牌、獲取核心技術、攻占新市場的擴張沖動,以及對由國家政策導向的資源、能源的控制沖動。 守望英雄! 然而幾乎每一種走出去的模式浮出水面時,又總會被大片的質疑聲淹沒。2004年年末,全球第三大咨詢公司羅蘭·貝格公司創始人羅蘭·貝格,曾直率地評論中國企業的跨國并購:TCL在德國讓人戒備和害怕……原因是TCL并購施耐德不夠慎重,有損公司名聲。 而2004年12月8日上午,當柳傳志、楊元慶撣去談判的疲憊,自豪鏗鏘地宣布聯想將以12.5億美元并購個人電腦鼻祖、藍色巨人IBM公司的PC及筆記本的全球業務時,發布會廳堂內迅即掌聲雷動……而廳堂外,對聯想此舉的各種疑問聲也同樣甚囂塵上…… 本刊關注跨國并購,來源于做“英雄的守望者”的沖動。畢竟,跨國并購是唯有強者方可嘗試的一條全球化捷徑。 本刊關注跨國并購,同樣也來源于作為“英雄的守望者”的焦慮。畢竟,韋爾奇也警告過李東生,跨國并購不可輕為。 為此,我們走近,再走近,力圖厘清一次名載史冊的壯舉真相;傾聽,再傾聽,試圖看清壯舉之后的未來走向,為英雄及其后繼者提供些許新的視角,助他們一路走好。 2004年,是中國企業國際化歷程中值得樹碑的一年!這一年,我們不僅擁有了國際化的聯想,還開始嘗試掌控全球化的產業鏈。當然,一切都還剛剛開始……正如張瑞敏所言:更關鍵的,還在于一次正確的重大決策之后的后續決策…… 責任編輯:楊 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