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消息,由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主辦的“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2022資管峰會”今日在京舉行。光大理財總經理潘東表示,回顧中國2021的資管市場,我們覺得最重要的一個主題詞就是“提速換檔”,我們看到全行業去年的增速11%,是《資管新規》四年以來首次回到了兩位數的增長。第二整體規模到了133.7萬億,這是創了歷史新高的。所以站在今天,站在《資管新規》的收關之年,我們可以說中國的資管行業回到了一個新的關鍵一躍的增長路徑上。
以下為嘉賓發言全文:
感謝劉喜元秘書長,尊敬的各位嘉賓,下面請允許我代表光大理財,代表50人論壇,代表波士頓咨詢公司發布今年我們《中國資產管理市場2021》報告。
確實也感謝社會各界的關注,我們的報告到今年已經連續第七年發布,2021主題是“時代擔當、關鍵一越、信義為本、踐行使命”。這次的報告發布是圍繞五大主題展開,“市場總結、時代擔當、關鍵一躍、信義為本、踐行使命”,分別也是今年報告五個章節的題目。
回顧中國2021的資管市場,我們覺得最重要的一個主題詞就是“提速換檔”,我們看到全行業去年的增速11%,是《資管新規》四年以來首次回到了兩位數的增長。第二整體規模到了133.7萬億,這是創了歷史新高的。所以站在今天,站在《資管新規》的收關之年,我們可以說中國的資管行業回到了一個新的關鍵一躍的增長路徑上。
從機構的格局來看,其實是跟去年一樣,呈現了一個漲跌皆有的狀況,最大的公募基金,這是我們最大的行業,它去年的增速是24%,奠定了公募基金在中國資管行業的主力地位。第二個特點是銀行理財保持了三年穩定增長。我們看到銀行理財的凈執行產品占比超過90%,保本理財已經為零,最重要的理財子公司作為一個新的物種,三年時間占到了整個銀行理財60%的份額,已經成為主力。
我們還看到,券商資管去年下降4%,但是我覺得是一個特別可喜的信號,表明我們券商資管的轉型終于迎來了止跌企穩的曙光。但是我們看到信托還在轉型的路上探索。
從資金和渠道的角度,剛才幾位領導也講了,資管端得益于我們財富在后面的推動,我們看到了中國資管市場的資金結構是非常穩定的,三年多以來體現了第一零售為主,中國的資管市場的資金來源零售的占比56%,多年都是穩定在50%以上。第二整個資金端的增速保持了兩位數,去年是14%,今年依然是14%。同時我們看到,養老金這個板塊,是一個從20到50的非常高速的增長,所以我們可以預計,未來的養老金一定是中國資管市場最強大的增長力量。這個是資金端。
但是我們渠道端,我們看到不一樣的變化,渠道端是在監管政策、數字化趨勢,以及財富管理轉型推動下格局在重塑。所以在這個格局重塑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線上化、開放化、頭部化、規范化。從產品和資產的角度,我們看到中國的資管市場去年凡是跟大類資產配置相關,多資產多策略相關,絕對收益相關,這樣的產品包括固收+,包括后服類都在快速的增長。權益類的市場盡管去年股市波動很大,但是權益類的基金依然是平穩增長,尤其是股票型EPF突破了一萬億的關口,現金管理首次出現了增速放緩,這也是我們在監管的引導下。
最重要的有三個現象級的創新現象:第一是養老理財揚帆啟航;第二是公募reits破土而出;第三ESG投資方興未艾。這三個在今天可能都是幾百億級的數量,但是我覺得三到五年、五到十年可能會成為一個幾萬億級,甚至十幾萬億級的資管的藍海資產端,去年大類資產我們看到工業品的再通脹,我們看到權益類資產收益回落,我們看到了中美貨幣政策的非同步。從銀行理財角度來講,在資產荒的背景下,債券類資產成為我們資金增配的信用債成為主要的配置對象。同時公募reits成為銀行理財新的配置對象。非標的占比是大幅壓降的,到底在關注重點的經濟領域和社會發展的一些機會。
同時在報告的市場總結里面,我們還深度分析了中國和美國公募基金全市場的全量數據。這是五年的細分,我們可以觀察到兩個市場有特別不一樣的現象,以主動型的公募基金為例,我們可以看到周圍的主動型公募基金,增長速度的中位數,五年了21%,而美國只有5%。所以我們是一個高速增長的市場。第二我們的管理費率,中國的中位數是100個BP,美國是64個BP。所以我們是一個管理費率高于全球的狀況。第三是我們單支基金的規模是小的,我們的單支基金的平均規模大數是3億美金,美國是20億美金。第四我們看到我們策略是偏在深紫色的債券型和淺藍色的混合型,而美國市場是重在淺紫色的股票型。我想這些差距,不管是規模、增長速度、費率,在主動市場、被動市場都呈現了非常類似的結構。
同時我們打開了中國的公募基金和美國公募基金全量產品和產品策略的對照。我們發現在產品策略上,除了主流的策略,大家參與不太大以外。我們在主動管理的特殊型產品,比如說高收益債、通脹掛鉤、結構性金融這些方面,我們在另類產品,比如說流動性另類、基礎設施、結構化、私募股權。我們在解決方案,比如說平衡型、目標日期型,我們在全球市場的產品,不管是債還是股,其實差異都是非常大的,差異大是用了淺紫色表述。
這種差異背后根本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我覺得有幾個,第一我們資本市場的全球化程度;第二底層資產,美國的資本市場的底層資產每一類資產在廣度、深度、豐富度、活躍度,都是足夠的。所以在此基礎上,可以構建非常精細化和體系化的策略,資金體量是非常大的,資金結構是機構資金主導,即使是零售資金也非常強調大類資產的配置。
總結完2021的資管市場之后,我們要回答在中國當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我們資管行業怎么跟隨應變,所以我們提出來資管行業要做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時代擔當。這個地方放了一張投融資結構的生態圖。總結一句話,就是所有的資金和財富端的錢,是通過金融產品、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通過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最后間到實體經濟,是這么一個路徑圖。
在這個路徑里面,我們看到資管行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首先資金端幫助資金端和財富端長期化、專業化、機構化,這個是間接融資體系做不到的。第二幫助金融市場端定價的匹配、風險的傳導、資金效率的提升,以及系統性風險的下降。實體經濟端,特別重要,起到了配置資金、并價資產以及賦能企業的作用。尤其是在中國當下的實體經濟里面,我們資本市場是非常缺乏資本金、缺乏長錢,我們的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是長期復雜的項目,是很難找到匹配的資金,我們的宏觀杠桿率、債務率是非常高的。我們在專精特新領域也是需要權益類資金的,這些我覺得都呼喚著我們資管行業要有一個使命擔當。
看一下實踐,我們取了19、20年代大蕭條以來,美國的100年的數據,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在美國的經濟躍升的六個階段:蕭條復蘇、養老起步、工業轉型、科技騰飛、資本向善、抗疫疫情。在整個過程中,其實資管行業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中樞作用,伴隨著實體經濟的快速增長,我們看到資管行業的占比也從1980年代之后,資管行業是最底下這個小的,開始在快速增長,到現在占比是42%,已經成為美國金融體系最大的一個資金供給系。最早是銀行體系,后來變成了非銀中建,到現在其實已經是資管行業了。
我們覺得這個對照一下中國,會發現當前在金融體系里面,資管行業的占比是27%,基本上是1997年美國的水平。同時我們看在融資結構上,我們直接融資占比到去年38%,美國是81%,其實這個38%是低于以間接融資為主的,像日本跟我們差不多的國家。同時從資管機構的實力上,我們拉了全球,就是美國和中國前50大的機構,按照單支基金的規模和產品的數量,因為我們覺得產品的數量代表你的策略的豐富度,單支基金的規模代表投資者對你的認可度。我們發現中國發行產品支數最多的基金公司基本上是易方達,在這里,它的單支基金的規模是很小的。單支基金規模最大的是興證全球,因為是股票型管理的一家機構。
這個差距在那邊角上看到Vanguard,還有好多領先的機構,在資管機構的實力上,其實大家的差異也是非常大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追趕,我們要發揮資管機構對實體經濟的賦能作用,我們對資管領域,對資管行業提出了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躍,如何做的一個問題。
圍繞這個,我們圍繞資管行業的使命、模式、能力、科技提出了是十個問題,我們認為只有回答好這十個問題,我們的資管機構才能夠行穩至遠處
首先使命,我覺得任何時候都不要忘了中國的資管機構叫“雙重使命”,首先是為投資者去創造價值,我們叫客戶價值,第二我們要為實體經濟賦能,去創造社會價值。基于這個使命,我們的Q1如何回歸對投資者負責的本源,其實這是老生常談,但是放在當下,這個話題特別有價值,特別有意義。第二如何助力實體經濟轉型。
在模式端,中國的資管行業應該突破傳統的價值鏈,傳統的價值鏈其實很簡單,我們投資的是標準化的產品,我們在資金端是產品銷售的邏輯在做業務,我們要突破這個傳統的價值鏈,向客戶端、資產端做延伸,升級我們的商業模式。回答好四個問題。在零售客戶端要回答好如何做好資管和裁管的融合。在機構客戶端,我們要回答好如何為機構客戶打造解決方案。在政府和企業端,我們要去想,資管行業如何賦能政府和企業客戶。在資產端,我覺得大家要重新去系統性的思考如何構建中國資管行業的另類資產的投資能力。
在能力端,因為能力是核心,沒有能力是走不遠的。圍繞產投研銷服,我們自己做了一個資管價值鏈的微笑曲線,圍繞這個微笑曲線,要回答好,第一如何打造體系化平臺化的投研能力,第二如何打造客戶導向的銷售和服務能力,第三如何系統性的提升資管公司的產品創新和布局能力。
在科技端,科技是基礎,也是我們源源不斷的動力。在科技端,我們覺得要從硬和軟兩個角度去著手。在硬的方面,怎么打造端到端的系統架構,怎么提升數據能力,在軟方面怎么構建數字化體制機制和人才,我們要去回答如何構建面向未來的科技體系。
十個問題問完之后,第四章節重點展開了信義為本,重提如何對投資者負責。
實際上大家經常講一句話,我們也常講叫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所以這次報告我們拉了15年的中國公募基金市場的數據。我們確實發現不管是全市場,還是任何門類的公募基金,我們都顯著的看到了投資者的實際收益,是按照金額加權是淺紫色,基金凈值的變化是深紫色。基本上我們看到一個非常明顯的趨勢,確實是投資者的實際收益是明顯低于公募基金的凈值走勢的。然后我們又仔細的打開了其中的一支,單支基金產品,這是一支規模在500億以上的大公司的明星基金經理管理的產品,九年的數據。我們確實發現,這支基金到今天它的凈值大概是5.7,但事實上投資者的收益有多少?投資者的收益只有3.0。這中間是特別復雜的數學現象,我們想讓團隊做一個歸因,后來我們覺得可能中國資本市場大家都共同面對,去思考的一個復雜體系化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只有回到根上,怎么更好的實現客戶的價值,要讓投資者掙到錢。
在這個邏輯下,我們重提了信義義務,信義義務是1940年代美國投資公司法就把它寫進了資管機構的責任里面。2019年的時候進一步把信義義務區分成忠實義務和審慎義務,忠實義務的核心是解決利益沖突,主要是說信息披露怎么做,審慎義務是要求機構要基于客戶目標,提供最佳利益的解決方案。
在這個大的宗旨下面,我們覺得要構造一個強大的說三大機制,來保障信義義務的落地,這三大機制分別是:
第一叫利益分配機制,我們希望在這個利益分配機制里面既要體現控股股東如何管理資管機構,也要體現資管機構如何考核投資經理,要有長期和價值的導向,也要考量資管機構和銷售機構之間的利益怎么去分成。
第二是加強易結透明的信批和評價機制。
第三個是加強監管機構的監督。因為資管行業其實是有很強的外部性的,大家講的工地悲劇,很有可能就是在資管行業也會出現這種情況,所以第一監管機構的監督,第二投資人、管理人、托管人之間的三權分設的科學的治理結構,我們覺得這三大機制是行業要去努力的。
最簡單講信息披露,其實公募基金的信息披露相對是做的比較好的,但是我們會發現如果按照完整、明確、易得、易解,按照這四個東西考察信批,會發現信批既是易得也不易解,太長太多,而且看不懂。所以我們覺得這是三打擊值。
三大機制之下,信義義務如何做實,要有三大抓手,這三大抓手都是當前行業的基本功:
第一構建符合客戶最佳利益的銷售服務。我們可以在中國把它講成教授適當性管理,在美國他們是叫做最后佳利益原則。也就是說我們任何機構在對客戶去銷售產品的時候,要盡好披露義務、審慎義務、利益沖突義務和合規義務。
第二個抓手是基于客戶的生活目標,去創造解決方案的產品。這可能是跟我們以前的資管行業,是以產品思路不太一樣的,基于客戶的養老儲蓄、大學教義以及人身特定目標去創造一個投資、生活高度關聯的產品,是很有價值的。
第三是投資者教育,投資者教育,大家說的多,但是做的沒有那么好,真正的投資者教育,如果按照國際準則的話,投教應該是一個生態,包括了機構、形式、內容、對象等各種多樣化。
最后一章高質量發展踐行使命。我們覺得中國的經濟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資管行業要從四個方面去創造社會價值。
1、科技自強,科技自強離不開資管行業,不管上市的股票債券,未上市的PE投資、并購融資,以及一些不動產、基礎設施都離不開資管行業。
2、雙碳承諾,過去我們叫ESG,今年我們講商談,我們講綠色,這一切背后資管都是巨大的驅動力。
3、共同富裕,這個要發展普惠和數字金融,發展公益理財,發展慈善信托,要讓資管行業在普惠,在人們的美好生活中去發揮積極作用。養老體系就不說了,這是資管行業特別重要的一個點。
圍繞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我們覺得中國的資管機構應該躬身入局,補短板,打造三種能力,這三種能力都是短板:
第一如何通過投資和商業銀行融資聯動,解決初創企業的融資痛點。我們查了,在報告里頭做了硅谷銀行的案例,全美華爾街可能一半的客戶都是硅谷銀行的客戶,他們在早期是通過投資和商業貸款共同資助他們的發展。
第二專業投后賦能北后企業,目前大家做的多的是投完之后參與到企業的監測支持,有小部分做的比較好的機構跟被投企業開始合作孵化,去創設一些新的價值增長點。現在其實全球有很多頂級的私募機構,他們在深度改造被并購企業上,其實是做了很多的努力。尤其是端到端的深度運營實物資產,在中國公募reits剛剛起步的今年,這個話題特別有價值,這個地方舉了一個博楓的例子,它是全球最大的另類資產管理公司,7000億美金,運維了雙子塔爆炸之后的重建,包括倫敦的碼頭。它是整合了工程技術、成本管控、開發、租賃、物業管理等所有的領先資源,實現了端到端的資產價值的提升。其實它是一個資管+運營的架構。它是從投研、開發、建設、招商、管理全鏈條的介入到了。我覺得在reits里面可能將來中國也可以產生這樣的一些深度的公司。
第三上周國務院剛剛出臺了個人養老金的重磅文件。大家都看到了,全市場都在熱議,我覺得這個熱議的點,第一是中國的養老三支柱終于起步了,第二大家熱議的興奮點,資管行業的興奮點是在這里,因為我們看到美國的個人養老賬戶一半的投資是公募基金和ETF,80%以上的個人養老客戶都選擇投公募基金和ETF。所以伴隨著個人養老金的發展,資管行業,大家都覺得藍海時代到來了。
整體的報告是五章,每一年在主要的章節之外都有專題的深入研究,今年我們是做了四個專題,各位領導包括各位線上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我們的報告,這些專題里面覆蓋了監管體系的演進,中外資管行業和產品的對比,人才的激勵機制,以及如何賦能實體經濟。
我覺得時間總是過的很快,2021都成了過往了,2022一開局就是變局,一切都是始料未及,我們看到戰爭和疫情,其實是在深刻的變革我們的當前。所以我們大家都一起在共同的經歷戰爭和疫情下市場的變化,資管行業如何保持韌性,不被脆弱性打敗,在被動的市場下,中國的資管市場能不能保持今年的兩位數增長,中國企業的資本融資的新生態,資本市場的建設、財富和養老端以及渠道端如何去發生變化,這些問題我覺得大家都在共同的經歷在思考。我們從今天開始,發布完2021,我們要構思2022。
所以我想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合作伙伴,有好的真知灼見給我們分享,明年2023年我們的報告發布會再見。
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宋源珺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