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消息,2022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于15日-17日召開。本次論壇以“行穩致遠,金融助力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聚焦中國與世界、市場與監管、學術與實踐三大層面問題,共商經濟金融領域重大問題,為中國金融開放與全球經濟發展建言獻策。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何平發表講話。
何平提到,未來綠色價格唯一的定價就是它可能帶來企業利潤上的差別或者違約率上的差別,體現在綠色產品價格當中,但現在都不是。所以仍然處于準金融產品,不管是15萬億綠色貸款,還是幾萬億的綠色債券,都沒有逃離行政化綠色定價。
要實現市場化的綠色金融我們需要建立統一的碳市場,所有跟碳相關的東西都需要統一的定價。所有采用綠色排放技術的企業,因為減排獲得的收益要直接反映在融資成本上,我們使用的金融服務和產品上。
以下為講話實錄:
謝謝主持人,非常榮幸能夠參加2022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我分享的主題是碳匯與碳排放權,關于綠色金融的一點思考。剛才包括朱民院長和其他幾位嘉賓都系統、全面地討論了綠色金融。我們認為綠色金融是實現雙碳目標的“市場化手段”。把“市場化手段”加了個引號,因為如果你從嚴格市場化的定義來看,我們目前綠色金融產品,包括綠色貸款、綠色債券都屬于準金融產品,因為里面的定價不是市場化的。比如說綠色貸款,說降息0.5,這0.5是怎么來的?是因為企業信用評級采用了綠色手段帶來了更低的違約率,使得0.5是合適的嗎?并不是。這和我們采用的財政手段、碳稅沒有本質區別,依然屬于行政化的定價,所以我不認為它是一種市場化的手段,所以我叫它準金融產品。這是我們未來綠色金融市場最需要改進的地方,提升的地方。
未來綠色價格唯一的定價就是它可能帶來企業利潤上的差別或者違約率上的差別,體現在綠色產品價格當中,但現在都不是。所以仍然處于準金融產品,不管是15萬億綠色貸款,還是幾萬億的綠色債券,都沒有逃離行政化綠色定價。
要實現市場化的綠色金融我們需要建立統一的碳市場,所有跟碳相關的東西都需要統一的定價。所有采用綠色排放技術的企業,因為減排獲得的收益要直接反映在融資成本上,我們使用的金融服務和產品上。
所以簡單談一下碳匯和碳排放權應該存在怎樣的關聯。首先雙碳目標實現手段是各不一樣的,碳達峰主要是減排,碳中和是減排+固碳。所以森林固碳是減緩氣侯變化的主要途徑之一,固碳主要靠森林,當然現在有一些技術也可以固碳,但森林固碳是主要途徑,所以碳匯必然和碳排放權從宏觀上有非常密切的關聯。
所以理論上講,化石能源的使用量和固碳量相等時,碳中和才能實現,我這是宏觀上均衡的概念,所以在長期的穩態下,自然生態系統碳蓄積和碳釋放是基本平衡的。但是,如果使用化石能源必然會帶來額外的碳排放,無法避免。所以在實現碳中和三四十年的時間里,我們必須系統規劃林業發展,充分利用林業固碳,必須用額外的森林種植才能吸納額外的化石能源使用,這是一個不可避免的均衡條件。
所以林業碳匯,就是森林固碳的過程中產生的碳匯,一種金融產品或者計量單位。怎么定價?和碳排放權怎么關聯?這個很重要,所以我只是進行了一些簡單的思考。
碳排放權市場上有兩類產品,第一政策制定者初始分配給企業的配額,另外一類就是CCER(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我們就講碳排放權和碳匯之間的關聯,碳交易市場是通過碳排放權的交易實現減排,在同等碳排放下實現最高的經濟效益。哪個企業因為用最低成本減排,或者同等排放量下取得最高的利潤,它就是碳排放權的邊際價格最核心的。碳匯定價是激勵植樹造林實現固碳的,和碳排放權的目的是完全不同的,所以碳匯該如何定價?我覺得這是個理論問題,是個機制設計問題,所以我們是不是需要?我這里沒有打問號。我們是不是需要建立碳匯和碳排放權之間的關聯?有沒有必要?因為激勵減排的同時可以激勵固碳,碳排放權價格越高就會激勵減排,碳匯價格越高就會激勵固碳,碳中和必須雙管齊下,所以有可能我們需要建立一種關聯。
碳匯價格整體上應該和總排放額掛鉤,因為總排放額越高我需要固碳的需求越高,產品更高的激勵要植樹造林,保持排放和固碳之間的平衡,這是基本邏輯。你要和碳排放權掛鉤,要和總排放額掛鉤,時間不多,講一下設想。
如何建立碳排放權和碳匯之間的價格關聯?就取決于碳排放權的分配。理論上,碳中和狀態下碳排放權分配總額和林業碳匯總額應該相等,這個沒問題,或者可以是一個固定比例,如果你有其他渠道固碳的話。你將碳排放權在林業碳匯的生產者和碳排放的主體之間進行分配,就會影響固碳和減排的激勵,也就是說你可以說你產生一噸碳,給你多少碳排放權在市場上賣,一對幾的比例。如果有更高的比例分配給林業經營者時,就會產生更高的固碳激勵,如果更多分配給碳排放主體,也會有更高的減排激勵,企業需要花更多的錢,所以減排訴求更多,你固碳減排的激勵越大。最終狀態下,碳中和狀態下,把所有碳排放權分配給林業種植者這個幾率是最大的,所以需要建立完整的碳排放交易核算制度,需要把碳排放權在碳的生產者,以及林業的生產者、種植者之間進行科學分配,或者確定碳匯和碳排放權的轉換比例,平衡整個社會固碳和排放的發展趨勢和生產激勵,我就說這些,謝謝。
責任編輯:趙般嬌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