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消息,2022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15-17日召開。本次論壇以“行穩致遠,金融助力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聚焦中國與世界、市場與監管、學術與實踐三大層面問題,共商經濟金融領域重大問題,為中國金融開放與全球經濟發展建言獻策。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陸磊發表演講。
陸磊在會上發布《2022中國金融政策報告》,他表示在影子銀行方面,我國高風險影子銀行與國外不同,具有典型的“體系內”和“類信貸”特征,從2017至2021年共拆解高風險影子銀行25萬億元,過去兩年壓減11.5萬億元。資管行業方面,絕大部分銀行如期完成理財存量整改計劃,銀行理財步入全面凈值化新階段,業務模式逐步回歸資管本源;2021年底凈值型理財產品余額26.96萬億元,占比92.97%,較資管新規發布前增加23.89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方面,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增長勢頭得到初步遏制。
以下為演講實錄: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事,五道口的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感謝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的邀請,受吳曉靈院長委托,由我來正式發布《2022中國金融政策報告》,今年的《報告》以“積極應對多種風險挑戰的中國金融政策”為主題,重點總結了去年以來金融部門統籌發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實現宏觀杠桿率穩中有降、推動直接融資改革發展、加快健全平臺經濟治理體系等重要政策實踐,并對未來的金融形勢及發展進行展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要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當前百年變局的加速演進,尤其是2022年以來世界疫情、俄烏沖突和全球通脹相疊加,形成了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報告》的一條邏輯主線就是金融應該如何在統籌發展和安全方面發揮關鍵積極作用,金融的跨期資源配置、風險管理和預期引導等基本功能對于經濟保持韌性、提振活力具有極端重要性。圍繞這條主線,從宏觀方面看,貨幣政策、金融監管政策、地方政府債務和房地產等系統重要性行業的轉型發展都是穩定宏觀杠桿率的重要因素。從微觀方面看,重點領域如資本市場機制建設、平臺經濟的規范健康發展對于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和防范經濟金融風險具有重要意義。下面,我代表報告起草組從三個方面和大家交流幾點想法,敬請批評指正。
一、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成效顯著
黨的十九大作出“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重要部署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在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統一調度下,中國人民銀行執行靈活精準、合理適度的貨幣政策,銀保監會和證監會認真履行相關政策制定與監管職責,會同各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穩步推進工作任務,攻堅戰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以良好的金融環境助力“十四五”實現良好開局。
從宏觀來看,以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宏觀杠桿率向疫情前狀態逐步恢復。2020年,我國經濟增長在疫情沖擊下一度明顯放緩,宏觀杠桿率由2019年末的256%升至2020年末的280.2%。由于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率先控制疫情并持續復工復產,我國經濟“一枝獨秀”,成為2020年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在此基礎上,2021年,我國實際GDP增長8.1%,推動宏觀杠桿率于年末下降至272.5%,較上年末下降約8個百分點,同時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速保持在10.3%的較快水平,在未出現顯著信貸收縮的情況下,股權和債務融資結構持續優化,實現了由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杠桿率向疫情前狀態逐步恢復。通過國際對比可以更明顯地看到,我國以相對較少的新增債務支撐了經濟平穩運行。
從金融業來看,行業總體穩健運行,風險總體收斂。從銀行業主要監管指標來看,我國商業銀行經營總體穩健。截至2021年四季度,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73%,較一季度下降0.07個百分點;全行業撥備覆蓋率達196.91%,一級資本充足率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達12.35%和10.78%。證券行業方面,證券公司總資產和凈資產繼續以較快速度增長,根據證監會2021年對全體證券公司的評級結果,BB級(含)以上風險管理能力較強、在市場變化中能較好地控制業務擴張風險的證券公司達全行業80%以上。
從重點領域來看,多方面風險得到有效管控,金融體系防范外部風險沖擊的韌性進一步提高。銀行方面,高風險中小金融機構處置取得階段性成果。除依法接管包商銀行外,還會同有關地方政府和部門有效化解了錦州銀行、恒豐銀行等中小銀行風險;根據人民銀行公布的2021年四季度金融機構評級結果,高風險銀行業金融機構數量從2019年三季度的649家峰值水平連續6個季度下降至316家。影子銀行方面,我國高風險影子銀行與國外不同,具有典型的“體系內”和“類信貸”特征,從2017至2021年共拆解高風險影子銀行25萬億元,過去兩年壓減11.5萬億元。資管行業方面,絕大部分銀行如期完成理財存量整改計劃,銀行理財步入全面凈值化新階段,業務模式逐步回歸資管本源;2021年底凈值型理財產品余額26.96萬億元,占比92.97%,較資管新規發布前增加23.89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方面,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增長勢頭得到初步遏制。2022年1月20日,廣東省宣布如期實現存量隱性債務“清零”目標,成為全國首個基本完成地方政府隱性債務清零的省份。
二、形勢變化對金融工作提出新要求
從去年以來的內外部形勢變化來看,需關注多方面的風險挑戰。外部方面,一是全球通脹超預期、普遍性上升。通脹已經超預期成為全球普遍現象,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統計,2021年全球主要經濟體實際通脹率大幅超出年初和年中的預期值,當前近60%發達經濟體的通脹率超過5%,剛公布的美國3月CPI同比漲幅達到8.5%,創1981年末以來最高值;超半數新興經濟體通脹率高于7%。二是俄烏沖突導致全球能源價格和糧食價格快速抬升并保持高位波動,今年3月聯合國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較去年11月的階段性高點進一步上漲17.7%,3月8日布倫特原油收盤價創2009年以來新高。三是美聯儲將可能快速、大幅加息和縮表。根據芝商所提供的FedWatch數據,今年末聯邦基金利率可能達到2.5%以上,根據3月份美聯儲議息會議的紀要,可能最早5月開始縮表,且縮表速度會比上次縮表快,每月縮表上限可能達950億美元。最近一周,加拿大、新西蘭加息50個BP。在新興市場,阿根廷加息250個BP,基準利率達到47%。市場估計,歐央行也可能于6月起進入加息通道。國際金融市場在多重因素沖擊下出現較大波動,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去年由1.64%的階段性高位回落至1.28%后再次反彈至當前2.7%左右的較高水平,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由去年11月19日超出16000點回落至今年3月11日的不足13000點后又快速反彈至接近15000點。
國內方面,一是 “奧密克戎”變異毒株導致我國面臨的輸入性疫情壓力增大。截至4月10日,自2021年11月26日世界衛生組織確認該變異毒株以來,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新增感染人數大幅上升。受此影響,我國廣東、吉林和上海等地先后快速傳播,國內面臨的疫情防控壓力較大。二是經濟轉型過程中的金融風險防控壓力不容忽視。以房地產行業為例,去年年末以來,我國商品房價格下跌城市數量雖有下降,但仍處于高位。去年以來,房地產銷售額明顯下降,房地產投資增速處于低位,房地產市場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仍然需要付出一定努力。
面對復雜多變的新形勢和新挑戰,要進一步發揮金融體系的基礎性資源配置和風險管理功能,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金融機構方面,要更好地進行跨期資源配置和風險管理,以豐補歉逆周期穩定實體經濟。一是金融機構需要積極主動引導金融資源流向科技創新、綠色低碳、先進制造業等領域,更多開發符合科技、小企業、朝陽產業需要的產品和服務,推動金融結構優化升級,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二是金融機構要進一步做好跨期風險管理工作,積極用好金融機構在價格發現中的天然優勢,克服順周期思維,有效管理和調節自身的順周期行為,探索以豐補歉的跨期風險管理方法,在防范金融風險特別是重大金融風險中發揮更大作用。
金融市場方面,要提高競爭力和吸收風險的能力。一是要提升金融市場競爭力。進一步擴大金融市場對外開放,通過改革開放增強金融市場優化升級的內生動力,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原則,繼續積極引進國際金融業的標準和準則,提高金融從業人員的職業素質和綜合能力,增強金融機構法人治理現代化。二是要增強金融市場的風險吸收能力,有效發揮金融在宏觀經濟中的風險“做市商”作用,發揮金融市場的蓄水池作用,有效對沖、吸收和轉化經濟運行中積累的風險矛盾,為“六穩”“六保”創造有利的金融環境。
金融管理部門要堅守底線,保障金融體系平穩健康運行。維護金融穩定、保障金融安全、嚴控金融風險是金融監管部門的天職。一是要加快《金融穩定法》落地實施進程。出臺金融穩定法是我國建立維護金融穩定長效機制的關鍵舉措,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提升系統性金融風險防控能力的堅實制度保障。要在充分總結國內外金融穩定實踐經驗以及廣泛征求社會各界意見建議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修改金融穩定法草案,繼續積極配合立法機關推進后續立法工作,加快《金融穩定法》落地實施。二是要加快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金融穩定保障基金。設立金融穩定基金是歐美發達經濟體構筑金融安全網的常見工具,如歐洲設立的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歐盟單一處置基金(SRF)和歐洲穩定機制(ESM),美國設立的有序清算基金(OLF),英國的金融機構的特別處置機制(SRR)和德國的金融市場穩定基金(FMS)。我國要建立金融強國,也需要將金融穩定保障基金作為我國國家重大金融風險處置后備資金池和金融穩定長效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繼續完善金融穩定保障基金資金管理和使用方式,創新金融穩定保障基金資金來源,制定金融穩定保障基金動用細則,形成與現有存款保險基金和行業保障基金相互補充、協同配合的高效金融安全網。
三、推進管理能力提升和實踐中的理論創新
通過總結過去取得的成績和分析當前金融政策面臨的復雜形勢,對我們有兩方面啟示:
一方面,要以預期管理為核心構建宏觀引導+微觀響應“兩位一體”的經濟金融管理體系。回顧歷史,應對復雜局面、風險和危機的現實需求推動了經濟金融管理體系的進步。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催生了“凱恩斯革命”,人類從此邁入到宏觀調控的時代,以逆周期為特征的總需求管理成為了國家宏觀管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70年代的經濟“滯脹”導致貨幣主義和理性預期學派的崛起,管理部門也更加重視市場機制的自我穩定功能,傾向于簡單化的政策規則;此時私募股權基金和風險投資的發展促進了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避免要素在舊體系中反復循環,激發微觀創新活力并促進宏觀經濟走出困境。80至90年代的美國儲貸危機,推動了《巴塞爾協議》的誕生,標志著以資本充足率監管為核心的微觀審慎管理成為金融監管的重要內容。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推動了同時強化經濟穩定和金融穩定的一系列監管改革。
從歷史經驗可以總結出,當代經濟運行的微觀決策之本質是預期,不論是30年代旨在穩定經濟預期的擴張性財政政策、80年代旨在穩定金融機構穩健性預期的監管改革還是本世紀旨在穩定金融市場預期的貨幣政策框架優化,所有的政策改革都在根本上立足于預期管理。可以說,以預期管理為核心的前瞻性指引和市場溝通等宏觀經濟管理“軟實力”是金融現代化的重要指標。在當前高水平開放環境下,面對復雜多變的經濟金融形勢,為防范跨境傳染,尤其需要以預期管理為核心構建科學的宏觀引導+靈敏的微觀響應“兩位一體”的經濟金融管理體系,由此形成當代經濟金融管理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另一方面,要以我為主推動創新理論,打牢貨幣金融管理工作的基礎。新世紀以來國際貨幣金融領域發生深刻變化,如發達國家在非常規貨幣政策的實踐中將現代貨幣理論推到舞臺中央,金融科技快速進步驅動貨幣產品迭代創新,應對新形勢新問題不能完全遵循原有理論,對科學理解金融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立足我國實際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學理論。我國金融體系具有獨特性且正處于轉型過程中。長期以來以銀行為主導的金融結構正在逐步優化,近年來直接融資比重明顯提升;銀行信貸在社會融資存量中的占比由2005年末的83%下降至2021年末的61%,同期股票和債券市場融資占比由5%上升至13%。而且,隨著經濟發展方式從主要依靠擴大投資、大量投入能源資源等轉向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相應金融資源的流向也從以往的房地產、建筑等傳統行業占主導轉向更多投向綠色、小微和創新企業。因此,有必要基于我國金融體系的特征和所承擔的功能,形成跟得上經濟結構變化的金融方法框架。
二是運用好我們成功應對宏微觀挑戰的金融管理經驗。2020年以來,我國有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完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體系,在加大對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的同時穩定債務水平和宏觀杠桿率,是貨幣政策和宏觀調控的重要創新。以兩項直達工具為例,截至2021年末,人民銀行通過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支持工具累計提供激勵資金217億元,直接帶動地方法人銀行對2.17萬億元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實施延期,撬動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共對16萬億元貸款本息實施延期,減輕了小微企業階段性還本付息壓力。通過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計劃累計提供優惠資金3740億元,直接帶動地方法人銀行發放小微企業信用貸款1.05萬億元,撬動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累計發放普惠小微信用貸款10.3萬億元,有效緩解了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
再如,我國通過穩定市場支持企業依法合規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更好發展。今年以來中概股市場大幅波動,尤其是在3月10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對中概股退市風險名單披露后,中概股集體經歷了新一輪暴跌。在市場動蕩下,監管部門不斷釋放正面信號穩定市場,始終堅持資本市場高水平開放,加快推動企業境外發行上市監管新規落地,保持境外上市渠道暢通,推動中美審計監管合作取得成果,為資本市場高水平開放構建可預期的國際監管環境,促進中概股市場企穩反彈。
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在當前形勢下更要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初心使命,堅持黨對金融工作的統一集中領導,充分發揮資源配置、風險管理等核心功能,構建“雙循環”貨幣金融新發展格局,有效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和加快經濟高質量發展,在實踐中不斷譜寫新時代中國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趙般嬌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