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摘要)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摘要)
2025年01月18日 09:46 山西發布

轉自:山西發布

一、2024年工作回顧

  剛剛過去的2024年,很不平凡、極為不易,是砥礪奮進、克難前行的一年。一年來,面對結構性和周期性矛盾疊加、長期性和短期性問題交織的復雜嚴峻形勢,全省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山西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省委堅強領導下,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化全方位轉型,新質生產力加快壯大,改革開放走深走實,人民生活持續改善,社會保持和諧穩定,現代化建設各項事業開創新局面。

  過去一年,我省經濟承壓前行,運行態勢總體平穩、穩中有進,主要經濟指標前低后升,進入四季度增速加快,許多領域發生積極變化,有利因素不斷增多,回升向好態勢明顯。一批打基礎利長遠的大事要事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標志性成果。

向新而行

動力澎湃

  全力打造促進四鏈融合的創新驅動平臺,6個設區市“晉創谷”掛牌運營。全省創新能力排名上升5位。太重軌道公司獲評全球軌道交通行業首座“燈塔工廠”,標志著我省制造業細分領域達到全球智能制造最高水平。高速飛車全尺寸試驗線一期項目通過驗收,實現國內首次低真空超導懸浮航行。新培育高新技術企業1599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626家。120個“山西精品”享譽海內外,手撕鋼、車輪鋼等特種鋼材料,T800、T1000等高端碳纖維,8英寸碳化硅襯底、深紫外LED芯片等半導體產品,在高端裝備、電子信息、航天航空等領域廣泛應用。“新三樣”出口增長兩倍多。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現代消費品營業收入預計分別達到2000億元、1800億元、1400億元。大閘蟹、三文魚、火龍果等成為新特產。

向綠而行

生態宜人

  新創建38個省級綠色工廠。能耗強度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標并持續下降。累計成交綠證131.7萬張,綠電交易量76.6億千瓦時,外送量全國第一。投資超過550億元的晉北采煤沉陷區新能源基地開工建設,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裝機占比達到49.7%。營造林319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79.6萬畝。平朔煤礦生態修復、靜樂汾河川國家濕地公園建設成為全國典型經驗。華北豹、褐馬雞種群數量保持全國首位。“三晉綠色生活”碳普惠機制入選全國十佳案例。PM2.5年均濃度降至36微克/立方米,PM10年均濃度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國考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達到93.6%。“一泓清水入黃河”工程全部開工、加快建設,汾河入黃口斷面水質首次達到優良標準。晉祠泉水位再創出流新高。

向效而行

惠民可感

  集大原高鐵開通運營,實現市市通高鐵動車。汾石、浮臨高速建成通車,提前一年實現縣縣通高速公路。瓦日鐵路開通客運業務,結束了5個革命老區縣不通旅客列車的歷史。歷時7年建設、投資近千億元、全長1.3萬公里的三個一號旅游公路提前三年全線貫通。項目建設“四全工作法”、發展農村電商、推行惠商保、不動產登記和辦稅“晉心登”服務得到國務院肯定。完成22件便民利企“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新生兒出生聯辦服務、示范區企業投資項目開工“一件事”做法在全國推廣。省市縣三級用地預審平均時間壓縮至10個自然日內。電力現貨市場交易降低電力供應成本5.3億元。新增規上企業法人1802戶。省屬企業發展質效不斷提高,資產總額、營業收入、利潤總額排全國前列。9家民企上榜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創歷史新高。城鄉居民收入預計分別增長4.1%、6%。“一老一小”普惠補貼、扶殘助學、消化道健康篩查等15件民生實事全部兌現。

一年來,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著力推動經濟持續穩定恢復

  加強經濟工作指導幫扶,逐月調度經濟運行,常態化開展入企服務。全面落實一攬子增量政策和存量政策。加快“兩重”“兩新”政策落地,76個“兩重”項目開工建設,設備工器具投資增長11.2%,發放以舊換新補貼48.3億元,帶動新能源汽車、家電類消費分別增長40.9%、24.8%,惠及160余萬人。工業投資增長7.7%,高技術產業、新能源發電投資分別增長33.4%、29.6%。民間投資增速快于全國平均水平。三晉人民期盼已久的古賢水利樞紐工程開工建設。服務消費快速增長,演藝經濟蓬勃興起,晉祠天龍山晉級5A級景區,喬家大院恢復5A級景區,太行錫崖溝成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廣武滑雪場入選國家級滑雪旅游度假地。策劃“跟著悟空游山西”活動,隰縣小西天、應縣木塔等景區流量出圈,文旅市場持續火爆,重點監測景區接待游客人次、經營收入分別增長16.9%、11.3%。竹葉青等14個品牌入選中華老字號。100個鄉村e鎮全面投運,農村寄遞物流助力更多農特產品走出大山。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懷柔實驗室山西研究院建成8個高水平實驗試驗平臺。啟動實施“三晉英才計劃”,推廣“人才綠卡”。在4所高校開展“三項改革”試點。山西中醫藥大學、運城學院分別獲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16條省級重點產業鏈、18個省級特色專業鎮營業收入預計分別增長15.6%、14%。獲批國家“通用航空+”應用示范支持省份。5G基站、標準機架分別達到10.8萬個、101.2萬架。煤炭工業互聯網智算平臺建成運行。兩化融合貫標達標企業突破1700戶。大同入選國家級數據標注基地建設城市。組建山西數據交易中心。深化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智能化煤礦達到268座,排全國前列。煤炭先進產能占比達到83%。非常規天然氣產量超過165億立方米,增長12.7%。打造新質生產力承載空間,構建“1+11”轉型綜改示范區體系,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和晉城、晉中、大同3個國家級經開區考核排名進步明顯,啟動建設13個省級消費品特色園區,布局綠電產業園區,啟動建設2個國際合作園區。

有效激發全社會內生動力活力

  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完成國企改革年度任務,制定省屬國有資本“三個集中”實施方案。出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20條措施。優選基礎設施、產業轉型、科技創新等領域240個項目向民間資本推介。率先發放股改企業專項貸。落實無還本續貸853.4億元,惠及2.9萬戶中小微企業。民營經濟和普惠小微貸款余額分別增長13.7%、28.4%。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實施經營主體深化年行動,政務服務體驗員等舉措受到好評。省市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聯動運行,512項省級審批事項一窗受理服務,中部城市群131項高頻事項跨市通辦。深入推進農村改革,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成交87宗、2959畝。農業托管面積3300萬畝,服務310萬農戶。糧食生產超額完成國家下達任務,“菜籃子”供給充裕。農村集體經濟收入穩步提高。鄉村振興(太谷)論壇影響力提升。深化開放合作,建成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中歐班列再添新線路。新增恢復8條國際客貨運航線。新增4對國際友城、23對友好合作伙伴。臨時入境人員增長54.2%。舉辦太原論壇和能博會、2024中國—東盟周活動,借助廣交會、服貿會、世界浙商大會舉辦“山西之夜”,打造開放合作平臺。與國家部委、兄弟省份、中央企業戰略合作實現新突破。

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

  出臺全面推進美麗山西建設實施意見,穩步推進碳達峰,探索創建零碳產業示范區、綠色低碳循環示范園區,開展企業綠碼試點。制定焦化、有色行業轉型金融地方標準。實施汾河谷地15個煤焦園區環境綜合治理。建立黃河流域山西段生態保護警務合作機制。黃河干流流經縣綜合治理工程開工率91.3%。6個設區市入選國家再生水利用重點城市。

用情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舉辦第六屆“中國創翼”創業大賽,提升122個勞務品牌知名度,城鎮新增就業47萬人。新建改擴建寄宿制學校100所,建成城鄉義務教育共同體500個。執行集采藥品數量連續3年排全國前列。村醫服務和醫保結算覆蓋所有行政村。職工醫保個人賬戶共濟范圍擴大至近親屬,社會救助對象擴大到低收入人口。普惠性發放高齡津貼。在全國率先實現普惠托育機構補助全覆蓋。保交房交付率96.5%以上,維護了19.2萬戶家庭購房權益。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108.6萬名脫貧勞動力實現就業。普惠減免基本殯葬服務費。5部作品獲“五個一工程”獎,“五個一批”群眾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實施。中華文明探源重點工程——陶寺遺址博物館開放運營。深化全民閱讀活動,著力建設書香山西。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我省健兒在第十四屆全國冬運會取得好成績。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信訪工作扎實有效,社會治安持續好轉,高水平平安山西建設邁上新臺階。

  一年來,省政府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認真開展黨紀學習教育。加強法治政府建設,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執行省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決定,辦理省人大代表建議774件、省政協提案1073件,提請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16件,出臺政府規章2部。縱深推進政府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持之以恒反對“四風”,常態化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切實減輕基層負擔。帶頭過緊日子,省級“三公”經費連續11年只減不增。突出抓落實導向,行政效能明顯提升。

  過去一年成績的取得,根本在于習近平總書記領航掌舵,在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是省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省人大和省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省人民團結拼搏、共同奮斗的結果。我們清醒認識到,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遇到一些困難,政府工作還有一些不足。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基礎還不牢固,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轉型發展任務艱巨,科技創新支撐不足,新興產業規模不大,擺脫對煤炭“兩個過多依賴”仍需艱辛努力。穩就業促增收面臨壓力,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難度加大,安全生產和自然災害風險隱患不容忽視。有的政府工作人員思想觀念、履職能力、工作作風還不完全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等等。我們一定正視困難,直面挑戰,全面改進。

二、2025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做好政府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山西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省委十二屆九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深化全方位轉型,聚焦使命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著力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精準有效落實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著力擴大內需,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落實穩住樓市股市要求,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和外部沖擊,穩定預期、激發活力,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會和諧穩定,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扎實基礎。

  牢牢把握一個“根本保證”和五個“必須統籌”的規律性認識,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守正創新、先立后破,系統集成、協同配合,以高質量發展實績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

(一)聚焦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全方位擴大有效需求

  激發消費潛能。開展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推動中低收入群體增收減負,提升消費能力、意愿和層級。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促進大宗商品消費。豐富服務消費供給,打造精品晉菜,引進高品質酒店、品牌餐飲店,鼓勵發展民宿經濟、假日經濟,擴大健康、養老、托育等服務消費。促進數字消費、綠色消費。發展首發經濟、冰雪經濟、銀發經濟。培育現代零售體系,引導老字號創新發展。支持消費互聯網平臺企業挖掘市場潛力,開展“名品出晉”網絡品牌培育行動,建設優質直播基地。創新多元消費場景,構建智慧商圈和街區,釋放“谷子經濟”活力,拓展商旅文體健消費新空間。實施“千集萬店”改造工程,完善鄉村e鎮運營機制,激發農村消費活力。

  提高投資效益。開展“重大項目建設年”行動,實施一批“兩重”項目和高質量轉型項目,抓好616個省級重點工程年度建設項目。促進綠色農業、智慧農業、設施農業投資穩定增長。發揮技改資金引導作用,實行設備更新專項獎勵,制造業投資增長8%。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建設“好房子”,加強保障性住房供給,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推進雄忻高鐵建設,啟動大西高鐵提速、太綏高鐵建設。加快太舊高速改擴建、黎霍高速等7個高速公路項目建設,新改建“四好農村路”4330公里。推進武宿機場三期和臨汾、運城機場改擴建。推動國道307山西段等能源運輸通道提質升級。在新型城鎮化、新型基礎設施、社會民生等領域謀劃實施一批重大項目。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穩定外貿外資。落實穩定外貿增長政策措施,穩住龍頭企業進出口規模。適應新的出口退稅政策,優化貿易結構。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培育海關高級認證企業和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支持自營進出口,拓展“新三樣”、中間品貿易,建設運營好海外倉。擴大服務貿易、綠色貿易和數字貿易,打造“晉服全球”品牌。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外商投資限制。

(二)聚焦加快轉型發展,因地制宜培育新質生產力

  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強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施30項省科技重大專項和150項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支持懷柔實驗室山西研究院開展“4+1”國家科技攻關。新建2個省實驗室、2個基礎學科研究中心,布局3個能源技術科創走廊、3個科技產業融合創新基地。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建設制造業概念驗證和中試基地。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支持“鏈主”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完善企業研發準備金制度,規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增長13%。增加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和信用貸款,用好政府投資基金,支持長期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

  推動新型能源體系和現代化產業體系深度融合。高質量完成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五年建設任務,加快優勢轉化、動能轉換。推進“五大基地”建設。開展煤礦“四個一批”,新建智能化煤礦130座。持續推進非常規天然氣增儲上產。抓好煤電項目建設。加快風電光伏項目建設,推動氫能、氨能、甲醇全產業鏈發展,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裝機占比達到50%以上。推進新型儲能、抽水蓄能、虛擬電廠建設,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實施中煤烯烴等現代煤化工項目。做好“綠色能源+”和綠電文章。用好綠電外送量全國第一優勢,落實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持政策,大力發展煤機裝備、光伏組件等裝備制造業,加快發展新材料、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低空經濟、綠色低碳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量子科技、生物制造、具身智能等未來產業。推動鋼鐵等傳統產業產品迭代升級。壯大產業鏈、專業鎮和產業集群。開展“政府+鏈主+園區”招商,省級重點產業鏈營業收入達到8000億元。新增6個省級特色專業鎮、8個公共服務平臺,培育1個400億級、3個100億級產業名鎮。培育更多國字號品牌、地域特色品牌,“山西精品”達到200個。出臺優化產業生態體系實施意見,加快培育1個萬億級主導產業集群、2個五千億級支柱產業集群、7個千億級特色產業集群、若干百億級成長性產業集群,支持重點行業創建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大智算資源供給,打造全國算力高地。適度超前部署5G-A網絡,加快5G規模化應用。推動大數據、集成電路、智能終端等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長10%以上。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打造“5G+工業互聯網”產業集群和創新生態,兩化融合指數達到92。拓展智慧醫療、智慧養老、智慧社區、智慧交通等應用場景,加快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實施“數據要素×”行動,提升山西數據交易中心運營能力,加快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持續放大數據流量谷效應。數字經濟規模增長15%以上。

  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大力發展專業化高端化生產性服務業,推廣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服務型制造,培育技術咨詢、評估等科技服務業。發展現代金融、現代會展、現代物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辦好能博會、專業鎮博覽會、杏花村酒業博覽會、產業轉移對接活動,實施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專項行動,發展特色樞紐經濟。

  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擔當新的文化使命,加快把文旅產業打造成戰略性支柱產業和民生幸福產業,建設新時代文化強省和國際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加強全域、全季、全齡設計開發,完善旅游供給體系。持續打造3個熱點門戶城市,建設旅游名城名縣名鎮。提升黃河、長城、太行三個一號旅游公路交旅融合功能。開發春游、夏養、秋行、冬享四季旅游產品,豐富研學、自駕、康養等滿足不同年齡段游客需求的業態。促進文旅、文博、文創、文藝聯動,構建大文旅格局。完善旅游產業發展指標體系,深化重點景區、重點企業改革。健全文旅云平臺功能,凝練三晉文化IP,優化匠心古建等精品線路。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建設陶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山西博物院新館、古建筑博物館。培育“晉字號”非遺品牌,推動工藝美術行業傳承創新發展,打造文創爆品。發展演藝經濟。提升便利度、滿意度、美譽度,叫響“旅游滿意在山西”品牌。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完善服務設施,提高中高端接待能力,加強服務質量評價和市場監管。強化宣介和營銷合作,講好山西故事,鞏固拓展客源市場。

  打造承載新質生產力的先行區集聚區。落實國土空間規劃,推動產業布局和空間布局協調匹配。促進先進金屬材料和先進裝備制造營業收入增長10%以上、航空航天增長20%以上、生物醫藥增長6%左右、新能源裝備制造增長30%以上。聚力建設“1+11”轉型綜改示范區。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做大先進制造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現代服務業產業集群。各市轉型綜改示范區因地制宜做大1—2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統籌建設“一谷三園”。實現設區市晉創谷全覆蓋。太原、大同率先打造綠電產業園區,承接加工貿易產業轉移。做大13家省級消費品特色園區。推動國家級開發區全部創建國際合作園區。深化開發區改革發展。加快管運分離,提升產業基金運營水平。深入實施“三項改革”。滾動開展“三個一批”活動,開發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加快現代農業類、生態文旅類開發區發展。實行分類考核,完善動態調整機制。

(三)聚焦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提升整體創新效能。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實施教育強省建設十大工程,確保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兩個只增不減”。完善立德樹人機制,創新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改革。完成高等教育“百億工程”任務,深入推進“雙一流”建設,理工農醫類學科專業占比達到55%。啟動新一輪職業教育“雙高計劃”。確保中高考綜合改革順利實施。新建改擴建一批寄宿制中小學校。提高公辦幼兒園占比和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引導規范民辦教育發展。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擴大財政項目經費“包干制”范圍,完善“揭榜掛帥”“賽馬制”“里程碑”等制度。拓展“三項改革”適用范圍,實施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費”、財政資金“先投后股”改革。發展技術經理人隊伍。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推動新時代人才強省戰略“1+N”政策落地見效,加強柔性引才,試點開展“按薪定才”,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人才交流通道。弘揚科學家精神、工匠精神,引育一批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培養更多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建設一流產業技術工人隊伍。

  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促進各類所有制經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做強做優做大國資國企。高質量完成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推進省屬國有資本在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國計民生領域的資產總額達到70%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營業收入占比達到10%左右,主業投資占比90%以上。推進資源、儲備糧等領域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開展國有經濟增加值核算,建立省屬企業履行戰略使命評價制度,完善分類考核評價體系。深化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改革。支持駐晉央企發展,深化與央企戰略合作。發展壯大民營經濟。推進基礎設施競爭性領域公平開放,常態化向民間資本推介項目。開展民營科技領軍企業培育工程,新增規上工業企業500家,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00家,支持發展瞪羚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增強山西股權交易中心服務能力,促進中小企業規范化股改,培育上市企業。健全小微企業融資協調機制,優化信易貸、晉質貸、惠商保服務。

  貫徹落實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引,構建高標準市場體系。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建設知識產權強省,建成新能源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實現市場準入效能評估省市縣全覆蓋。加強公平競爭審查,規范招商引資行為。推動要素資源高效配置。提升太原煤炭價格指數、中價·新華焦煤價格指數價值,做優煤炭、焦炭商品交易市場。完善電力現貨市場體系。構建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深化礦業權市場化配置。推進水、能源等領域價格改革。完善地方標準管理制度,建設質量強省。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推廣涉企政策“一站式”綜合服務。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深化綜合監管一件事改革,完善企業安靜期制度。建立民營經濟“1+N”服務體系。著力解決賬款拖欠問題。創設營商環境無感監測體系,推廣“辦不成事”反映窗口。

  完善落實“1+N”政策措施,打造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新高地。提升平臺功能。以建促申創建國家自貿區,擴大制度型開放。統籌推進跨境電商綜試區、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建設。加快培育武宿綜保區保稅維修、航空服務等特色產業集群。積極參與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暢通開放通道。打造“津海晉門、晉商冀港”出海通道,建設晉魯大宗商品走廊和省際快速通道。拓展國際客貨運航線,提升中歐班列質效。推廣多式聯運“一單制”“一箱制”服務。深化區域合作。加強與中部地區、沿黃省份聯動發展,主動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強化與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務實合作。提升太原論壇國際性國家級專業化水平。擴大“山西之夜”影響。

(四)聚焦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

  加快推進中部城市群高質量發展。健全一體化發展機制,提升發展能級。加快構建便捷高效的通勤圈,推動陽涉鐵路客運服務順暢運行,建設城際快速路,打通斷頭路瓶頸路。加快培育梯次配套的產業圈,強化“總部+基地”“研發+生產”等分工協作,推進產業政策聯動創設、資源要素協同配置、產業鏈融合互補。加快建設便利共享的生活圈,促進城市群內中小學合作辦學、三級醫院合作辦醫,推動更多事項跨市通辦。完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開展城市體檢和城市更新,實施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健全城市功能,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加快發展晉北、晉南、晉東南城鎮圈。

  著力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推動5類縣城11個試點縣差異發展,鼓勵人口規模集中、建成區面積較大的縣城加快發展,引導人口流失縣轉型發展。增強縣城綜合承載能力,改造“三區一村”,推進過境縣城國省道改線。加強公共服務供給,每個縣辦好1所公辦高中,組建縣域養老服務聯合體,50所縣級醫療機構達到三級服務水平。尊重歷史文脈,加強風貌設計塑造,建設富有特色的現代化縣城。推進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促進更多農業轉移人口到縣城就業安家。

  大力推進縣域經濟發展。一體推動興業、強縣、富民,每個縣發展1—2個帶動能力強、就業容量大的特色產業,培育農業強縣、工業大縣、旅游名縣。打好特優牌,發展全谷物產業、農產品精深加工、創意智慧農業等鄉村富民產業。潛力縣著力打造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協同發展標桿。發展鄉村旅游,加強非遺民俗活化利用,推動農林文旅康融合發展。完善商業網絡設施,推動倉儲物流集散中心縣域全覆蓋。有序推進二輪延包試點、閑置農房盤活利用等改革,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促進城鄉市場對接聯通、要素雙向流動,構建以縣城為樞紐、小城鎮為節點的縣域經濟體系。

  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開展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確保糧食產量達到297.1億斤。落實耕地“三位一體”保護制度,新建改造高標準農田,新增恢復水澆地60萬畝。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提升農業科技裝備水平,擴大有機旱作·晉品等品牌知名度。加快晉中國家農高區發展。推廣農業科技特派員和科技小院。深化供銷社綜合改革。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統籌建立農村防止返貧致貧機制和低收入人口、欠發達地區分層分類幫扶制度,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建設300個以上精品示范村、2500個以上提檔升級村,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五)聚焦建設美麗山西,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有序實施碳達峰山西行動。健全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碳標識認證制度。持續推進重點行業節能降碳,開展煤電低碳化改造,鋼鐵行業能效標桿產能占比超過30%,達到綠色礦山標準的在產大型煤礦超過50%,推動能耗、水耗、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深入推進國家碳達峰、氣候投融資試點。

  做好治水興水治林興林大文章。構建“三縱九橫、八河連通”現代水網體系,加快實施中部引黃東西干線、萬家寨引黃北干支線等工程,建設市縣水網,推進古賢山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吳家莊水庫等項目。落實“四水四定”,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綜合治理地下水超采。全面完成“一泓清水入黃河”工程,黃河干流流經縣綜合治理工程完工率達到85%以上。推進太行山國家公園建設。大力實施“三北”工程和黃河“幾字彎”攻堅,營造林260萬畝,森林撫育100萬畝。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發展經濟林和林下經濟。

  強化污染防治和生態修復。聚焦汾河谷地、重點市縣、重點園區,強化PM2.5與臭氧協同治理,加強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和治理攻堅。深化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加強新污染物治理。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實施國家級重大生態保護和修復治理項目,持續推進“兩山七河五湖”、巖溶大泉、濕地生態修復治理,綜合治理采煤沉陷區和水土流失。

  完善全面綠色轉型體制機制。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健全綠色制造體系和服務體系。推廣合同能源管理和環境托管服務,培育綠色工廠,打造以綠電為主的零碳、低碳園區。建設清潔運輸先行引領區。發展綠色建筑。建設“無廢城市”。加強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開展綠色低碳全民行動。

(六)聚焦促進共同富裕,加快發展民生社會事業

  推動高質量充分就業。實施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城鄉基層和中小微企業就業支持計劃,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脫貧人口等重點群體就業,以工代賑吸納低收入群眾務工。實施大規模技能提升培訓行動。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

  提升全民健康水平。開展全民健康素養提升行動,健全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打造縣域醫療衛生一體化改革升級版,以公益性為導向深入推進公立醫院改革。深入實施強醫工程,高水平建設區域醫療中心,新建8個國家級、36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建設中醫藥強省。豐富群眾體育活動,積極備戰第十五屆全運會。

  做好社會保障工作。適度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和醫保財政補助標準,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引導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全面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發展公益慈善、志愿服務事業。

  健全人口發展支持和服務體系。推動城市整體解決“一老一小”等民生關切。完善落實普惠托育機構運營補貼等支持政策,探索醫育結合模式。發展托幼一體服務,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發展社區支持的居家養老,建設醫養康養基地。開展新時代“三晉銀齡行動”。落實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促進婦女兒童全面發展。

  增強公共文化服務效能。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繁榮哲學社會科學,完善文藝院團發展機制,打造新時代三晉力作。推進長城、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開展群眾文化惠民活動。精心辦好第四屆全民閱讀大會。做好科普工作。

  著眼促進人的現代化,今年再辦好15件民生實事。一是新建改造50個社區養老工程、50個區域養老服務中心、100個標準化社區食堂,讓老年人在家門口享受養老和助餐服務。二是為2萬名高危人群進行上消化道健康篩查。三是配置自動體外除顫器1000臺,培訓紅十字救護員5萬人。四是開展扶殘助學圓夢,搶救性康復救助殘疾兒童8000人,輔助器具適配補貼4萬人。五是采取省屬企業招聘1萬人、招募社區助理3000名等舉措,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六是實施住宅自愿加裝電梯600部。七是推動“惠商保”惠及全省個體工商戶。八是推動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覆蓋率達到60%以上。九是大型農貿批發市場全面實行農產品快速檢測。十是繼續實行農產品上行快件物流補助。十一是維修農村供水工程1800處,受益200萬人。十二是建設50個鄉鎮級、650個村級標準化飲用水源地。十三是建設一批三個一號旅游公路沿線特色鄉村驛站。十四是免費送戲下鄉1萬場。十五是新建一批城市書房、文化驛站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間。用心盡力把群眾身邊的大事小情解決好,讓父老鄉親笑容更多、心里更暖。

(七)聚焦維護和諧穩定,加強安全治理和風險防范

  切實提升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壓實安全生產責任,扎實推進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減少一般事故。加強極端天氣、地質災害等自然災害防范應對。強化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全面深化藥品醫療器械監管改革。完善應急指揮機制,提升基層應急管理和處突能力。

  切實防范化解風險隱患。規范政府舉債融資機制,有效化解政府債務,推動融資平臺改革轉型。分類壓降省屬企業資產負債率。穩妥處置中小金融機構風險。“一企一策”滿足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全面完成保交房任務。

  切實加強社會治理。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加強矛盾糾紛預防調處化解,提高市域社會治理能力。做好新時代社會工作。加強公共安全系統施治,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加大網絡安全監管力度。加強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發展人防事業,做好新時代退役軍人和雙擁工作。

三、全面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強化政治引領

  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貫穿政府工作各方面全過程,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落實“第一議題”制度,完善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實機制。全面履行政府職責,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提升治理水平

  完善上情下達、下情上傳機制,健全跨前一步、協同配合機制,形成上下貫通、左右協同、同題共答強大合力。高水平編制“十五五”規劃。堅持依法行政、依法辦事,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習慣過緊日子,兜牢基層“三保”底線,深化零基預算改革。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讓企業和群眾辦事便捷舒心。

加強廉政建設

  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建立常態化長效化紀律教育機制,縱深推進政府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一體推進“三不腐”。堅持風腐同查同治,堅決清除系統性腐敗風險隱患,持續深入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打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風清氣正的營商環境。自覺接受黨內監督,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主動接受政協民主監督,強化審計監督、統計監督。深化政務公開。加固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堤壩,堅決反對脫離實際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踐行造福人民的政績觀,杜絕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為基層減負,為干部松綁。

狠抓工作落實

  堅持“四下基層”,大興調查研究,打破慣性思維,在兩難多難約束下尋求有效路徑和工作抓手。發揚斗爭精神,直面矛盾問題不回避,應對風險挑戰不退縮。實行“四精四賬”閉環管理,有效解決“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問題,增強馬上就辦的行動力,提升終端見效的執行力。

  早行功不負,實干業必成。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省委堅強領導下,滿懷信心、解放思想、銳意進取,以能早則早、快人一步的沖勁搶先機、應變局,以事不避難、逢山開路的拼勁破難題、解困局,以抓鐵有痕、較真碰硬的韌勁見真章、開新局,以只爭朝夕、善作善成的干勁建新功、交答卷,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山西篇章,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山西省 政府工作報告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7X24小時

  • 01-17 宏海科技 920108 5.57
  • 01-16 海博思創 688411 19.38
  • 01-16 亞聯機械 001395 19.08
  • 01-14 富嶺股份 001356 5.3
  • 01-13 超研股份 301602 6.7
  •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