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五位公募首席解讀重磅化債舉措:增量財政政策更給力,對經濟穩定增長形成重要支撐
中國基金報記者 李樹超 方麗 曹雯璟
11月8日下午,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閉幕。這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國務院關于提請審議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的議案》(以下簡稱議案)的決議。
同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相關情況。財政部部長藍佛安表示,從2024年開始,連續5年每年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安排8000億元,補充政府性基金財力,專門用于化債,累計可置換隱性債務4萬億元。再加上本次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的6萬億元債務限額,直接增加地方化債資源10萬億元。同時明確,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戶區改造隱性債務2萬億元,仍按原合同償還。
相關化債政策將對未來經濟發展產生怎樣的積極影響?哪些方面值得重點關注?對基礎市場將產生怎樣的影響?哪些細分領域投資機會值得關注?對此,中國基金報記者采訪了大成基金副總經理兼首席經濟學家姚余棟、創金合信基金首席經濟學家魏鳳春、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李湛、中航基金副總經理兼首席投資官鄧海清和博時基金首席權益策略分析師陳顯順。
李湛:展望后市,權益市場有望繼續震蕩上行,未來銀行、基建、環保等板塊有較大可能因化債而受益,或成為上漲空間最大的行業。
姚余棟:本輪財政通過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為地方政府騰挪出了更多空間用以發展經濟、保障民生,也為后續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收儲存量住房、回購閑置土地和城中村改造的貨幣化安置騰挪更大空間。
魏鳳春:無論是化債的量,還是實施過程,都符合經濟穩步修復、股市長期投資從而形成慢牛的基本要求。政策兌現后,市場的重點將會從政策刺激轉向企業盈利,基本面成為投資者博弈的重點,預計市場會穩步前行。
鄧海清:化債政策實施有利于進一步化解中國地方政府和金融體系風險,提高地方政府、城投平臺的投資能力,為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目標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新的助力。
陳顯順:本輪化債過程中會更加強調地方政府債務紀律性。化債能有效緩解地方政府債務壓力,有助于地方能騰出更多的資源發展經濟。
一、
對經濟穩定增長形成重要支撐
中國基金報:這次化債政策對我國經濟將產生怎樣的影響?
姚余棟:這一重磅政策不僅是對市場預期的一次積極回應,也是未來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支撐。
從政策目的看,本次債務置換通過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旨在減輕地方政府的債務負擔,釋放更多資金用于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新增債務限額將全部安排為專項債務限額,分三年實施,每年2萬億元,以支持地方用于置換各類隱性債務。
從經濟影響看,一方面,本次政策拓展了財政空間,為地方政府債務管理與實體經濟增長提供了有力保障;另一方面,有利于經濟數據企穩回升,一攬子增量政策效應釋放帶動了企業預期的明顯回升,以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和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代表的宏觀先行指標10月份上升明顯。
魏鳳春: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議案,表明了中國高層以實際行動來化解債務,充分意識到資產負債表修復對經濟增長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價值。這是中國公共管理原則的重大突破,更加契合新時代的實際需求。
此舉很好地平衡了公共風險和個體風險,以及公德與私德、權利與責任匹配的關系,有利于地方政府信用擴張能力的提升,短期內對保增長具有直接的催化作用。
長期看,議案很好地協調了制度建設與政策刺激的關系,沒有“畢其功于一役”地化解地方債務,而是將其納入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目的是政府準確定位,主動去解決市場失靈的問題,將經濟修復的主要任務交給市場,這是政府職能歸位的理想狀態。
李湛:這是近年來支持化債力度最大的一項措施,基本符合市場預期。此次化債政策對我國經濟的積極影響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
第一,加快地方債務化解。2023年末地方隱債規模為14.3萬億元,本輪推出大規模化債資金,預計截至2028年,地方隱債總額大幅降至2.3萬億元,平均每年債務化解規模從2.86萬億元減為4600億元,降至原先的16%水平。
第二,減輕地方化債利息支出,進而改善地方財力,本次債務置換的法定債務利率大大低于隱性債務利率,大幅節約地方利息支出,財政部估算5年累計節約6000億元左右。
第三,本次債務置換思路表明由“側重防風險”向“防風險、促發展”并重轉變,有助于地方暢通資金鏈條,增強發展動能。一方面,將節省的化債資源投入到民生消費、投資等重大領域,實現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另一方面,化債有助于改善金融資產質量,增強信貸投放能力,整體利好實體經濟。
鄧海清:政策有利于進一步化解中國地方政府債務和金融體系風險,提升地方政府、城投平臺的投資能力,為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目標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新的助力。
陳顯順:本次政策市場關注度高,尤其是前期財政部提及的一次性新增債務額度和“不僅于此”的增量政策工具,本次會議釋放了明確積極的信號。其中,新一輪債務置換6萬億元規模,每年各2萬億元,時間節奏提前,小幅超預期。
從政策影響來看,此舉將有效緩解地方政府化債壓力,有助于地方騰出更多的資源發展經濟。
二、
化債政策體現出財政政策新思維
中國基金報:你對哪些領域比較關注??? ?
姚余棟:通過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為地方政府騰挪出了更多空間用以發展經濟、保障民生,也為后續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收儲存量住房、回購閑置土地和城中村改造的貨幣化安置騰挪更大空間。
魏鳳春:地方隱性債務置換的額度有限額,并且使用時納入五年計劃之中,而不是短期不設額度的過度刺激,這徹底消除了中國進行量化寬松刺激的預期,并且也消除了市場對因過度刺激而產生通脹的擔心。此外,路遙知馬力,政府決策的定力和政策實施的法治化與程序化也是市場非常期待的。
李湛:我們比較關注化債政策中債務限額的力度以及后續化債的具體節奏。10月國新辦發布會曾強調“擬一次性增加較大規模債務限額置換地方政府存量隱性債務”緩解地方化債壓力,此次政策公布以每年2萬億元的規模,分三年共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6萬億元用于置換存量隱性債務,與2022年以來土地收入缺口的規模相當,這次的債務限額增加有望解決土地出讓收入大幅下降等問題。
加上連續五年安排8000億元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置換債務,總計規模達10萬億元,相當于往后三年,每年以2.8萬億元的化債資金規模推進化債過程。這種比較穩健的節奏能夠使地方政府依靠自身努力完成化債,對于部分地方政府甚至比較輕松。
鄧海清:我們比較關注此次化債政策體現的財政政策新思維。我們認為,本輪推出的增量財政政策的意義并不在于具體的數字,最大的亮點不是數量任務,而在于它背后蘊含的財政政策新思維。
本輪財政政策改變了中國近二三十年來的財政體制,為中國未來的發展開拓了新的動力和方向。中央承擔起對地方財政的化債責任,將地方政府從當前的債務壓力中解脫出來,為中國地方政府的改革和經濟高質量發展創造條件。?? ?
陳顯順:市場關注度高的還是這一輪化債力度,前期財政部新聞發布會上也透露了新一輪債務置換規模將是“近年來力度最大”的信息。相較2023年~2024年年均1.8萬億元的水平,未來三年每年2萬億元的化債規模是小幅超預期的。但本輪化債過程中也會更加強調地方政府債務紀律性,相比2015年~2018年“邊化債邊新增”,本輪化債的紀律性會更強。
對于地方政府來說,化債后打開的政策空間可以更多用于消化清理拖欠企業賬款,緩解實體企業經營壓力,同時,從消費政策、生育政策等需求端發力,實現國內大循環的加速。
三、
中國股市具備長期投資價值
中國基金報:落實到資本市場,預計化債政策對股市將產生怎樣的影響?后市行情將如何演繹?
魏鳳春:這些政策在市場前期的預期中,無論是化債的量,還是實施過程,都符合經濟穩步修復、股市長期投資形成“慢牛”的基本要求。政策兌現后,市場的重點將會從政策刺激轉向企業盈利,基本面成為投資者博弈的基本要素。預計市場會穩步前行,三季報預期改善的行業將會獲得消費者的青睞。
姚余棟:本次會議對未來財政政策做出了一個長周期的部署,6萬億元的增量政策表明財政政策逐漸從穩健向更加積極的方向轉變。
我們可以看到,9月24日之后一系列宏觀政策密集出臺,本輪財政政策的安排也是對一攬子政策的有效補充。我們預期未來市場將繼續交易積極的政策引導與穩步復蘇的宏觀經濟,資本市場有望在預期提振的背景下迎來更長遠的投資機會。
李湛:歷史上的化債政策對股市影響均偏積極,如2014年9月確認大規模地方債務置換、2019年至2022年發行特殊再融資債券,兩次股市再度走強。本次推出大規模化債資金,一方面,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將得到有效緩解,同時,釋放出更多資源用于改善投資、促進消費,兜底經濟發展;另一方面,相關企業的應收賬款回收速度有望加快,進而促進資產負債表修復。長期來看,隨著企業盈利能力提升、市場信心增強,以及基本面和情緒面大幅回暖,股市有望進一步上漲。?? ?
展望后市,權益市場有望繼續震蕩上行,未來銀行、基建、環保等板塊有較大可能因化債而受益,具體表現為銀行的不良貸款壓力減小,基建與環保領域也能承接更多的項目、提升業績。
鄧海清:這波貨幣財政政策的核心就是全面提供流動性擴張支持,實現資產價格企穩回升、增加居民財富收入,從而擴張需求端,解決需求不振的問題。
權益資產跑贏債券資產是通縮逆轉通脹時代的根本特點。四季度,中國經濟增速有望企穩回升,這有利于提振股市信心,提高上市公司盈利水平。當前,A股估值水平仍處于合理位置,具有長期投資價值。
陳顯順:本輪市場上漲實質上是政策驅動的行情,財政政策的落地代表著一攬子政策的完備,特別是化債力度超預期,有助于緩解地方財政壓力,短期有望進一步提升市場風險偏好,中期看有望通過對經濟的實際拉動,改善上市公司分子端表現,并驅動市場進一步修復。
展望后市,市場將更多以內需為主,隨著一攬子政策的加碼落地,經濟修復動能也在不斷累積,有望牽引市場持續改善。
四、
可關注券商、基建、環保等板塊
中國基金報:相關舉措對哪些行業形成提振?哪些細分投資機會值得關注??? ?
姚余棟:本次政策重點圍繞未來數年的財政部署展開,化債的穩步推進有望增強基礎設施建設的長期支撐作用,若后續各地在中央財政的統一協調下可平穩地推進化債與城市更新建設,未來可以考慮關注交通、水利、城市更新等基礎設施建設行業的相關機會。
此外,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相信在相關法規的安排與部署之下,新能源行業將迎來更加規范化的發展路徑,未來可以關注其階段性投資機會。
魏鳳春:此舉對短期的經濟增長具有提振作用,基本面的修復有利于整體風險溢價的提升,短期能夠形成實物工作量的周期行業具有配置價值。長期看,此舉有利于高質量發展,科技成長、國產替代等具備戰略配置價值。
李湛:化債政策明確后,城投相關行業如環保、基建等行業將因此受益。一方面,在化債力度加大的情況下,一些企業應收賬款回收周期有望縮短,資產流動性有望改善;另一方面,在化債背景下,政府加大對基建環保等投入,這些行業的訂單提升也有助于業績提升。化債力度加大同時意味著化債業務的增加,銀行與資管機構可以從中獲得更多的業務發展機會,提升業績與盈利能力。
此外,地方政府通過化債可以騰出更大的資金與政策空間,利好消費、科技創新等領域。后續可以關注基建板塊中的建筑工程、消費建材,金融板塊中的農商行,消費板塊中的文旅消費、家電、食品飲料,科技板塊中的半導體、計算機等細分領域。
鄧海清:我們看好A股四大機會:一是券商,受益于貨幣財政政策的新思維紅利;二是C919國產大飛機和低空經濟,受益于高端制造紅利;三是生物醫藥和核能,這是中國最有可能占據產業頂端突破的行業;四是人形機器人。?? ?
陳顯順:可以關注以下線索:第一,伴隨政策有效落地和經濟的緩慢修復,市場風險偏好抬升將有利于科創類企業表現;第二,建筑、環保等行業當前應收賬款票據比例較高,在政府化債背景下可能更為受益,有望迎來低估值修復;第三,并購重組作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重要途徑,對資源配置、提高效益和產業整合具有重要作用,建議關注央國企主導的國防軍工、TMT、券商、鋼鐵、有色、公用事業等潛在產業整合方向。
編輯:小茉
審核:許聞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