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金種子?遍地糧滿倉
我市120萬畝制種玉米豐收
張掖日報記者?陳?海?祁曉蓓
秋分前后,全國最大的玉米制種基地張掖,田疇沃野間滿目金黃,接天連片的制種玉米地里,機械來回穿梭忙收獲、人工隊伍齊上陣精收獲,一派熱火朝天的豐收景象。收獲后的玉米在黑河沿岸晾曬場鋪展開來,猶如巨幅金色畫卷,熠熠生輝,勞動者每天進行制種玉米揀雜、翻曬作業,沉浸在“金色的海洋”里。
在甘州區沙井鎮沙井、新民、寺兒溝、水磨灣等村,農田里農戶利索地手掰玉米,放進隨身的袋子,精細地收獲“金種子”。地頭上,一輛輛滿載金黃玉米的農用車開往晾曬基地,經過過磅、驗單、登記、裝卸等工序后,“金種子”鋪滿“戈壁灘”。“為保護好種子的胚芽,我們這邊都是人工收獲。”沙井村八社村民曹緒榮說,今年他家種了30畝制種玉米,每畝收獲超過1噸。“棒子大、籽粒飽滿,沒有空株,每畝訂單收購4000元,今年收成好啊!”看著掰下來的一車車“金黃”,曹緒榮露出笑臉。
“今年,全鎮種植制種玉米17.2萬畝,比往年面積有所擴大,目前制種玉米全面進入收獲期,估計近日全部收完。”沙井鎮副鎮長盧自秀表示,全鎮共有22家企業制種,今年天氣“給力”,雨水多、病蟲害少,整體產量比往年高。
人工掰穗忙,機械收獲快。臨澤縣種植制種玉米31.8萬畝,連日來運輸車輛的轟鳴聲、采收玉米的清脆聲和種植戶的歡笑聲,奏響了金秋豐收交響曲。“以前40畝制種玉米,人工掰大概需要50個人工,用時三四天。現在機械化收獲,4臺機械收割不到半天全部收完,節本增效不少。”望著從收割機卸糧管傾瀉而下的沉甸甸的玉米棒,平川鎮三一村村民代有建喜上眉梢。
玉米黃澄澄,戶戶秋收忙。甘州區堿灘、三閘、小滿鎮等鄉鎮的制種玉米地里,機聲隆隆,一臺臺大型玉米聯合收割機穿梭田間。“全鎮50多臺玉米收獲機及運輸車輛保障農戶收獲制種玉米,對我們這種缺少勞力的家庭來說,解決了大難題。”堿灘鎮永星村三社村民黃高平坦言,正值玉米收獲高峰期,找不上人工,機械化幫了大忙。
三閘鎮萬畝玉米制種核心示范基地上,華瑞恒祥種業公司組織的十幾臺大型玉米聯合收獲機快速采收,隨著收割機的轟鳴聲,大量玉米穗倒入拖拉機,集中后由專用運輸車運往公司玉米鮮穗剝皮車間,在車間里玉米鮮穗“脫衣”后進入晾曬場,晾曬后將被加工成優質玉米種子發往全國各地。“我們持續加大項目經費投入和農機購置補貼力度,大力推進全程機械化技術模式探索與創新,制種玉米基地耕整地作業、導航復式播種、綠色統防統治、收割機采收、秸稈廢膜收集等環節機械化水平達74%以上。”甘州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機械化技術模式的探索、創新與應用,不僅促進制種企業、制種農戶節本增效,而且大大提升了優質玉米種子的生產效率。
作為全國最大的玉米制種基地,張掖每年制種玉米面積100萬畝以上,年產玉米種子4.5億公斤,占全國年需玉米種量近一半。今年,我市搶抓國家種業振興行動和建設種業強省重大機遇,集中力量建基地、強龍頭、延鏈條、聚集群,提升供種保障能力、深度挖掘品牌價值、規范市場經營秩序、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全力推動種業高質量發展。全市落實玉米制種面積121萬畝,生產品種1582個,本地營收品種達526個,較去年增加74個,生產面積達35.15萬畝,較去年增加0.8萬畝,增幅2.3%,在全國玉米制種面積大幅調減的形勢下,張掖國家級雜交玉米制種基地仍保持穩定發展態勢。“開春全市種植121萬畝制種玉米,目前完成收獲。”張掖市種子管理局副局長宋學林說。
為擴大“張掖玉米種子”地理標志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張掖玉米種子”品牌效益,我市著力創建“張掖玉米種子”甘肅省地理標志保護示范區,嚴格執行《張掖玉米種子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使用管理辦法》。至目前,全市累計申請使用“張掖玉米種子”商標的企業達46家,占企業總數的51.1%。全市玉米種子認證面積達4.76萬畝,占總面積的3.94%,“張掖玉米種子”品牌影響力持續增強。
同時,拓展鞏固“三治理一掛牌”“三治理一深化”專項行動成果,持續深化玉米制種領域問題治理,著力營造良好營商環境。不斷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廣泛開展玉米新品種引進、玉米制種標準化生產、玉米制種節水技術、玉米制種水肥一體化、耕種收機械化、管理智能化等示點示范,推動種業現代化發展。積極爭取和組織實施現代種業項目,謀劃編制上報“張掖國家玉米核心種源擴繁基地建設”“臨澤縣國家級玉米種子基地二期建設”“高臺縣國家級玉米種子基地二期建設”“張掖市農作物品種測試評價站建設”“甘肅金源種業玉米育種創新能力提升”等項目,促進種子產業高質量發展。
記者 陳 海 祁曉蓓
責任編輯:葛鵬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