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上海9月28日電(記者 王鶴)低空經濟作為一種新型經濟形態正逐漸嶄露頭角。上海是我國經濟中心,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城市,亦是民航產業“第一城”。如今,具備“大飛機+新能源汽車”雙重產業優勢的上海正在積極構建低空經濟產業創新高地、商業應用高地和運營服務高地等“三大高地”,推動低空經濟“高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天空之城”。
“先貨后人”場景先行
場景先行,先貨后人,是低空經濟發展的路線共識。上海市提出,加速培育“低空+”新消費場景,推動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等先進技術的商業化進程。
無人機、通航飛機已先行一步,在上海“熱起來”“飛起來”“用起來”。
在上海金山區,記者看到一架“豐舟90”垂直起降固定翼無人機在專屬的水上起飛平臺上原地起飛,往返于金山與舟山,經過一輪閉環海上飛行演示后,這架無人機平穩降落,工作人員從貨艙內端出了舟山海鮮。
豐羽順途上海負責人孫標告訴記者,豐羽順途自主研發的物流無人機可載重10至50千克,航程從10到130千米,用于快遞、醫療、應急和巡檢等領域。
目前,“豐舟90”無人機執飛的舟山群島-上海金山的跨海生鮮冷鏈運輸服務,已經實現每天10個架次、一周50個架次的常態化運營。“未來,將活海鮮從舟山的枸杞島直接運送到上海,過程最快只需3個小時。”
傳統通航直升機也借助此輪低空經濟熱潮“盤活”,短途載人航線正在“多點開花”。上海新空直升機有限公司日前試點開展上海浦東國際機場至江蘇昆山城市航站樓雙向低空的士載客服務。
新空直升機董事長曹新田介紹,這一跨省聯動的“空中的士”,運營初期每天固定在早晚高峰時段各執飛一次往返。市場推廣階段單程執飛價格設定為1600元/位或1800元/位。
eVTOL是最受關注的新型電動航空器,上海御風未來自主研發的MATRIX 1 eVTOL去年10月成功首飛,在電動系統、飛控系統、復合材料三個核心環節全部實現國產化,并于今年1月正式獲得中國民航局適航審定受理。
“未來,MATRIX 1將主要用于解決城市內、城市間的短途空中出行需求,讓2-3小時的車程距離縮短到30分鐘左右,也就是未來的‘空中出租車’。”御風未來副總裁岳婷婷對記者說,公司計劃在明年取得貨運適航證并盡早投入商業運營,在此基礎上,探索未來載人低空出行場景。
岳婷婷感嘆:“兩年前低空經濟還無人問津,今天就站在聚光燈下。”她表示,公司將穩步發展,致力于打造安全性指標達到民航客機水平、成本足夠低的eVTOL。
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另一家明星企業峰飛航空科技自主研發的2噸級eVTOL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V2000CG凱瑞鷗,上半年完成浦東國際機場特許飛行,首次實現了噸級eVTOL航空器在4F機場的試飛。
這意味著未來采用eVTOL,從浦東國際機場直達市中心核心區域,60-90分鐘的地面車程將縮短至10分鐘。
在國際超大城市,從機場到市中心的交通接駁是低空經濟非常典型的應用場景。美國eVTOL企業Joby兩年前已與達美航空合作,旨在提供“家到機場”的空中出租車服務,美國西南航空亦與另一家eVTOL企業Archer Aviation合作開發相關運營服務。
與Joby, Archer這些美國頭部企業相比,國內企業競爭力如何?
“早前,我認為我們肯定是跟著歐美企業的腳步在后面跑。經過三年創業,情況有了很大變化。”時的科技創始人兼CEO黃雍威告訴記者,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越來越完備,實現全球領先,加上大飛機產業鏈完備,同時,國內各級政府紛紛出臺低空經濟政策,我們顯然有了明顯優勢。“‘出線’的機會,或者說超越歐美企業的機會變大了。”
時的科技自主研發的E20 eVTOL此前已完成首輪飛行測試。黃雍威說,E20商業化發展路徑,將分時間、分步驟進行:第一階段更多的是替代直升機,替代其低空旅游市場;第二階段應用到短途運輸,定位30公里至150公里短途運輸;第三階段為可以實現從市中心到各個區域的空中出行服務。
政策推動產業高飛
低空經濟的核心賽道eVTOL,與航空行業和新能源汽車行業緊密相關,受訪行業人士普遍認為,上海之所以聚集了多家eVTOL企業,正是由于集聚“大飛機+電動車”產業鏈,產業發展基礎雄厚,形成重要支撐力量。
作為國內民航樞紐“第一城”、民航產業“第一城”,上海擁有行業龍頭企業——中國商飛,即國家大型飛機重大專項中大型客機項目的主體;關鍵零部件企業——中國航發商用航空發動機有限責任公司、中航機載系統有限公司等。形成了集設計、制造、試飛、配套于一體的民用航空產業布局,吸引全球供應鏈集聚。也因此,擁有全國70%的民用航空體系專業人才。
“御風未來核心創始團隊來自中國商飛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有過國產大飛機C919核心系統的研發經歷,是具備設計載人飛機‘基因’的團隊。”岳婷婷說。
依托上汽集團、特斯拉所在地優勢,上海具備強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礎、政策支持、人才資源和市場需求,形成了“4小時產業圈”,即在以上海為中心的4小時車程范圍內,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企業能夠解決所需的配套零部件供應,形成了一個高效協同的產業集群。尤其是上海及周邊擁有成熟的“三電”(電池、電機和電控系統)供應鏈,將有力支撐航空電動化配套。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發展研究中心專家介紹, eVTOL產業鏈與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航空產業鏈具有高度關聯性。上海在新能源汽車和航空領域有雄厚基礎,可利用動力電池、電控、通信、動力分布技術,支撐eVTOL在航空電動化領域“彎道超車”。
上海經信委提供的數據顯示,上海集聚了300多家獲得民航華東局批準的無人機通航企業,形成了從研發、系統、零部件、整機到應用及服務的完整產業鏈。同時,上海聚集了全國約50%的eVTOL頭部創新企業,即“五小龍”——御風未來、峰飛科技、時的科技、沃蘭特、磐拓等eVTOL頭部創新企業。全國5家實現首飛成功的eVTOL企業,除吉利旗下沃飛長空在成都之外,其余4家均在上海。
在政策支撐方面,上海出臺了《上海市低空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提出到2027年,上海將建立低空新型航空器研發設計、總裝制造、適航檢測、商業應用的完整產業體系,打造低空經濟產業創新高地、商業應用高地和運營服務高地,核心產業規模達到500億元以上。
低空經濟設施網、航路網、空聯網、服務網建設不可或缺。上海市通信管理局發布了《上海市信息通信業加快建設低空智聯網助力我市低空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6年,初步建成上海低空飛行航線全域連續覆蓋的低空通信網絡。
行業面臨四大挑戰
受訪專家表示,低空經濟,特別是eVTOL行業自身發展的四大基礎性要素是“天、地、人、機”,即空域、基礎設施、專業性人才、產業鏈配套。在這四大基礎性要素發展方面,上海除了在eVTOL專業型人才、數字基建布局具備一定優勢之外,其他方面仍面臨較多挑戰。
比如低空空域航線審批涉及多方面監管主體,航線審批不易,這也是國內所有城市低空經濟發展的共性問題。eVTOL的必要配套設施方面,如硬件方面缺乏起降場、專用充電系統;軟件方面缺少標準化的檢查準則和維修條例,eVTOL使用壽命和安全難以得到保障。此外,在綜合管理方面,低空空域管控系統、飛行信息系統等也有完善的空間。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發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指出,eVTOL在配套產業鏈及技術方面有三大挑戰,一是在三電技術方面亟需新技術路線突破;二是在高性能電機、飛控、先進復合材料等核心環節的自主研發能力需要有較大提升;三是當前eVTOL企業較多偏向于研發,需要在制造環節增強。
全球研究機構Nanalyze的報告認為,盡管eVTOL最近取得了不小的進展,但距離規模商業運營仍需數年時間,畢竟,全球無人駕駛公司已經花費750億至1600億美元進行研發,實際進展并不盡如人意。況且,eVTOL包含了更多發展要素,比如大規模基礎設施以及最初啟動UAM所需的大量的飛行員。
時的科技聯合創始人蔣俊表示,載人eVTOL的研發離不開5年以上的耗時和10億元以上的耗資,除了人才與土壤培育,還需要政府產業投資基金的耐心支持,建議相關政府引導基金將投資周期放寬。
沃蘭特航空高級副總裁黃小飛說,建議金融主管部門組織國家級產業基金支持行業發展,并清理eVTOL頭部企業上市障礙。目前美國已經涌現出多家eVTOL主機上市公司,希望中國資本市場也能為這一潛力賽道鋪路搭橋。
編輯:尹楊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