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新浪財經客戶端第一時間接收最全面的市場資訊→【下載地址】
劉元春
不確定因素持續釋放,外貿卻保持穩中有進態勢
目前我們處于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過去幾年,中美摩擦、疫情沖擊、全球去風險化浪潮、全球供應鏈及全球貿易格局重構等因素對各國經濟帶來了巨大沖擊。實際上,這種“去風險”格局重構狀態已過去十年,此時,我們亟須總結出規律性問題。在此之前,必須看到幾個典型事實。
第一,在全球貿易增長速度持續下降的過程中,中國對外貿易增速始終保持相對穩定,而沒有如以往所預測的那樣,遭到巨大沖擊。比如,世貿組織預測今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增速為2.6%左右,從目前的情況看,中國前5個月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超6%,5月份出口同比增長7.6%,高于世界貿易增速4到5個百分點。
第二,雖然在疫情沖擊以及中美摩擦背景下,全球貿易出現了異常波動,但是,2023年我國的出口國際市場份額達到了14.2%,比2019年高1.1個百分點,比中美貿易摩擦爆發之前的數據高了近3個百分點。因此,即使有各種因素的沖擊,中國出口額占全球出口額的比重,尤其是在制成品中的比重依然是持續上升的。
第三,中美摩擦仍在持續,并且尺度越來越大,甚至呈現出“二選一”局面。中國對美國的貿易地位、出口占比出現了巨大變化,但是中國對美國的出口總量在過去六年中并沒有減少,今年1—5月份,中國對美出口也出現了0.2%的反彈。這樣的現象可能與我們所感受到的地緣政治、大國博弈等各種外部沖擊不一樣。因此,在脫鉤效應、去風險運動、全球產業及貿易格局重構的時代中,我們必須審視主導這種變化趨勢的核心力量有哪些?如果這個主導因素把握不住,我們就會在紛繁變化的多元政治中迷失分析的核心。
權衡成本效應與脫鉤效應是把握過去十年貿易規律的關鍵
主導當前貿易的核心因素有兩個:一是決定競爭力的成本效應,二是決定風險的脫鉤效應。權衡成本效應與脫鉤效應是把握過去十年貿易規律的關鍵。過去十年中,雖然脫鉤效應持續加劇,但中國出口的成本效應更大,中國的出口價格指數在持續下降,出口成本在持續下降,并且下降得很快。
第一個重要事實是,全球整體通脹的情況下,發達國家的通貨膨脹率在過去兩年一度達到4%,新興經濟體的通貨膨脹率達到5.6%,同期我國國內整體CPI、PPI都處于相對較低區間。導致價格水平低迷的原因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成本優勢,這個成本優勢來自于什么?這是我們需要探究的。目前,歐美在G7公告及一系列公共外交里把我們的產能過剩、政府干預作為價格下降與獲取不正當競爭優勢的原因。這種看法是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極其不了解。如果一個國家持續采取價格歧視,尤其是外貿價格歧視,就會導致出口價格指數和國內價格指數出現偏離,而目前中國的內外貿一體化在價格上沒有出現任何系統性偏離。因此,中國沒有價格歧視,2020—2024年中國出口價格指數與國內價格指數之比基本維持在100%左右。
第二個重要事實是,價格變化幅度最大產品種類包括汽車、計算機、機電等,這些產品的價格變化首先來源于技術進步。另外,成本優勢也來源于中國龐大的國內市場加上外貿市場產生的十分顯著的規模效應和學習效應,電動汽車市場在過去十年中實現大幅擴張。美國學者的研究和美國政要的評估,能間接證明我們目前的研究是正確的。美國目前最為擔憂的是,在其“小院高墻”政策下,美國的同類產品在經過大規模補貼之后實現量產,但量產之后無法在正常的市場環境里進行銷售。其中最大的威脅就在于中國大量制成品、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隨著技術進步、規模效應產生了成本效應,這使美國和其相應的離岸、友岸外包項目難以實現持續的市場化盈利。
這個結果導致了一個更為明顯的效應,就是美國所布局的“小院高墻”難以在脫離各種政治扶持下,進行常態化的市場化機制運作,也就是說它不具有常態市場競爭下的可持續性。這也解釋了為什么G7會在今年把中國的產能過剩作為一個國際議題拋出來。因此,即使歐美過去對我們持續征收高關稅,中國貿易占世界貿易的比重及貿易增速等核心參數并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反而逆勢上揚,這里面最大的原因是我們的技術進步、成本效應比想象的要快、要好。
過去十年是中美大國博弈如火如荼展開的十年。回顧這十年,我們就會看到在美國開展貿易霸凌、“小院高墻”、脫鉤運動的沖擊下,中國在產業鏈、供應鏈布局上全面深化,更重要的是中國的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鏈四鏈融合催生出超級效應。因此,過去十年也恰恰是中國制造向中國創新轉變的十年,恰恰是大量應用型技術向產業鏈及微觀主體全面滲透的十年。大量的民營企業進行了各種高新技術的創新,現在只要有產業鏈的地方就會有創新鏈,同時,創新產業的集群效應也在發揮作用。所以,雖然目前國內低物價的原因包括需求端的因素和供給端的因素,供給端方面也存在地方經濟過度進入的因素,但從數據看,更為重要的是大量的技術與產業融合。例如,中國經濟數控化比重在過去十年提高了20多個百分點;中國數字經濟的比重在過去十年也提高了接近20個點,這是簡單直接的證明。
厚植外貿成本優勢,助力高質量發展
在過去幾年中,在大家比較悲觀的時候,外貿常常會有喜訊,我們一定要探究其背后的核心原因。從以上分析可以認為,雖然去風險運動、地緣政治沖突、大國博弈等不確定性可能使脫鉤效應進入一個新階段,但與此同時,我國的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鏈四鏈融合所產生的成本效應也進入一個快速發酵的時代。所以,我們的戰略一定是著眼于把控和融合成本效應與脫鉤效應。未來要高度重視脫鉤效應的加速風險,但我們大可不必因為脫鉤效應加速而過度恐慌,而應該腳踏實地持續發揮成本效應的作用,成本效應更具有可把控性和自主性。
成本效應的作用不僅僅來自國內大市場的統一和國內競爭的有序化,也來源于全球競爭力。中國需要同世界各國加強合作,包括對美國的經濟依賴程度的黏性依然要加強。要在成本效應上多下功夫,做更多文章,重要戰略應該包括科技自立自強、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全國大市場的構建以及對新興經濟體的全面合作。
總之,如果未來形勢有波動,我們可能會受到沖擊,但我們也會有比較優勢。總體而言,我認為,更為重要的是在時代浪潮下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作者為上海財經大學校長)
責任編輯:李桐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