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專家解讀《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

多位專家解讀《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
2024年07月21日 18:20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專題: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

  新華社7月21日受權發布《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簡稱《決定》)。

  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了多位專家進行解讀。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決定》提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清華大學中國現代國有企業研究院研究主任周麗莎認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兩個毫不動搖”表達了中國在發展經濟方面的一種科學和靈活的理念。該理念一方面體現在經濟發展中追求科學平衡的觀點,即在發展公有制經濟的同時,也要充分發揮非公有制經濟的活力。這不僅有助于優化資源配置,還能夠在市場競爭中激發經濟的創新動力,提高整體競爭力。另一方面體現在鼓勵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是與市場化改革密切相關的,體現了國家對市場機制作用的理性認識,通過引導市場力量更好地發揮其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達到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福祉的目標。

  國務院國資委近期表示,要堅持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依靠改革不斷破除制約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加快健全有利于原始創新的制度安排,更大力度集聚和培育高層次科技人才,不斷提高國資央企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位階。要切實增強核心功能和提高核心競爭力,引導國有企業聚焦主責主業,要扎實落實好各項改革重點任務,與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有效銜接。

  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

  《決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

  中央財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農辦主任韓文秀表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是一項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將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全新動力。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自“新質生產力”提出以來,其理論內涵、政策路徑不斷豐富,與“新質生產力”相關的制度安排也逐步健全、出臺、實施。今年更多強調“因地制宜”,即“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種模式”。各地要注重結合本地資源稟賦和基礎,因地制宜地推動新產業發展和傳統產業轉型。

  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表示,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的發展策略能確保資源得到更優配置,有利于提高生產效率,同時也能更好地促進區域經濟均衡與協調發展。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體制機制,需要從建立靈活的政策調整機制、加強產學研合作、優化人才培養和引進政策等方面入手。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

  《決定》提出,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

  韓文秀表示,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是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在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王磊看來,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我國主動識變應變求變,主動防范化解風險、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舉措。

  王磊表示,我國數字經濟轉向深化應用、規范發展、普惠共享的新階段,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是我國把握戰略機遇,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夯實實體經濟發展根基,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實現新舊動能有序平穩轉換,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

  溫彬表示,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占GDP比重達到41.5%,大致相當于第二產業占國民經濟的比重。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預計將集中在數字基礎設施、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等方面。

  深化財稅體制改革

  《決定》提出,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健全有利于高質量發展、社會公平、市場統一的稅收制度,優化稅制結構。研究同新業態相適應的稅收制度。建立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適當加強中央事權、提高中央財政支出比例。

  “從當前財稅體制面臨的突出問題及解決思路看,能很好地看出《決定》關于財稅改革思路舉措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是奔著問題去、奔著問題改的。”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表示,當前地方政府承擔了過多的事權和支出責任,容易推升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因此《決定》提出要完善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適當加強中央事權,提高中央財政支出比例。

  “財稅體制改革的關鍵是完善中央和地方財權與事權的匹配。”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說,事權與支出責任的匹配,可能更多地表現為中央層面將集中統一謀劃更多事權和支出責任,以減輕地方政府的支出義務和負擔。

  談及研究同新業態相適應的稅收制度,羅志恒表示,數字經濟和平臺經濟背景下部分尚未納入征管的經濟活動可以成為新的稅源,也可以研究探索數字資產稅等。這有利于穩定宏觀稅負。

  加快完善中央銀行制度

  《決定》提出,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加快完善中央銀行制度,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積極發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的優質金融服務。

  人民銀行表示,將立足服務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加快完善中國特色現代貨幣政策框架。始終保持貨幣政策穩健性,充實貨幣政策工具箱,完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為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和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持續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為重點,強化政策統籌謀劃和激勵約束,推動建設分工協作的金融機構體系、結構合理的金融市場體系、形式多樣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體系,促進金融資源優化配置。

  在金融監管方面,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劉濤建議,構建完備有效的金融監管體系。全面強化機構監管、行為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依法將各類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有序推進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探索更具包容、審慎、專業的新型監管方式。

  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決定》提出,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在擴大國際合作中提升開放能力,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北京師范大學一帶一路學院副院長劉倩表示,開放是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的重要方式。中國通過融入全球經濟體系,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在推動中國自身發展的同時,也為全球經濟穩定和繁榮作出貢獻。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曲維璽表示,當前,我國開放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更加需要形成持續、穩定、長遠的高水平開放型經濟制度安排。堅持守正創新,推動制度型開放是新發展格局下我國改革開放的必然要求,是破除阻滯經濟循環堵點卡點的重要舉措,是深度融入新一輪經濟全球化發展的重要路徑,是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的大國擔當。要在擴大國際合作中提升開放能力,以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王若云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7X24小時

  • 07-26 龍圖光罩 688721 --
  • 07-23 博實結 301608 44.5
  • 07-22 力聚熱能 603391 40
  • 07-15 綠聯科技 301606 21.21
  • 07-11 科力裝備 301552 30
  •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