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五萬需還款十萬 “蒙面”的高利貸讓人上癮

借五萬需還款十萬 “蒙面”的高利貸讓人上癮
2024年03月28日 00:30 第一財經

  “3·15以后,‘E卡’基本被封死,我的資金徹底‘轉’不動了,和老婆坦白在網貸平臺借款還有近10萬元。”王鼎(化名)在高峰期曾經在5個變相高利貸平臺借錢用于資金周轉,最近不少平臺被封停后,他被迫結束了“以貸養(yǎng)貸”的借貸循環(huán)。

  事實上,不少借貸者都與王鼎有相似經歷。除了投資失敗、消費金額高,這些借貸者打開網貸“潘多拉魔盒”的原因各不相同,有因為網賭想要翻身回本的,有深陷殺豬盤被誘導借貸的,也有因為生意或投資需求、急需短期資金周轉的。

  但他們最終選擇變相高利貸的共通點,即借貸資金鏈斷裂,難以在正常渠道借到錢,最終尋求在變相網貸平臺獲取資金,飲鴆止渴。

  逐步“換擋”

  王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他在網貸平臺的借款始于某個游戲充值,最開始是在正常的消費貸平臺獲得貸款,隨著征信出現問題,他開始逐漸用“租機”套現。直到“租機”的信用條件也不符合時,擔保系平臺、回收系E卡平臺成為了他最后的“退路”,而這些平臺的實際年化利率通常高于50%。

  事實上,與王鼎有相似經歷的人不在少數。

  第一財經記者調查發(fā)現,一開始就選擇借變相高利貸的人并不多,大多是逐步“換擋”而來。

  秦琪(化名)是從校園貸開始“入坑”的。2015年正是校園貸的高峰期,當時還在讀大學的秦琪借入了多筆校園貸用于消費。

  “當時有些兼職的方法賺錢很快,所以錯誤地估計了自己的還款能力。”秦琪稱,從那時候開始,他就逐漸陷入了“以貸養(yǎng)貸”的困境。

  后來,他的征信出現問題,工資也無法支撐“貸款循環(huán)”,只能接觸“714高炮”(期限為7天或14天的高利息網絡貸款)這類現金貸產品。到了后期,他也借了多家變相高利貸平臺。“很多是‘以貸養(yǎng)貸’循環(huán)借的。”秦琪坦言,“一旦借上這類變相高利貸就很難有回頭路了。”

  和秦琪不同,覃敏(化名)在網上借款是因為疫情期間生意周轉困難。此前,他在福建某地經營一家小型服飾加工廠,疫情期間訂單不穩(wěn)定、回款慢,為了獲得資金,保證正常生產加工,覃敏先是借了一些消費貸、信用卡套現,后來,他從一些對資質要求更低的網貸平臺陸續(xù)借入10多萬元。不過,覃敏告訴記者,他在變相高利貸平臺的借款金額只有兩千多元。

  第一財經記者調查發(fā)現,這類借貸者也存在“漏斗”一樣的分層。征信沒有問題、資質良好的借貸者,通常可以選擇銀行消費貸、信用卡等多種方式;一旦征信出現問題,就需要找一些未接入征信系統的借貸平臺,或者利用“租機套現”的方式“擼口子”(業(yè)內黑話,指可借貸套現的平臺);而如果各種征信、信用分都有問題,才會求助“E卡”、擔保系等變相高利貸平臺,這也成為這部分借貸者的最后選擇。

  存在“非善意借款人”

  深陷網貸旋渦后,有人拆東墻補西墻“以貸還貸”,也有人四處尋找可擼的“口子”。

  王鼎3年多前涉足網貸平臺借款,在一年多前,他開始“拆東墻補西墻”,輾轉多個平臺借貸。“以前收入比較高,借的金額也不多,基本可以還上。”王鼎告訴記者,近一年收入大降,于是很難“填坑”。為了避免被集中催收,他只能選擇記錄每個平臺欠款的到期日,不斷尋找新平臺“借新還舊”。

  與之相比,黎明(化名)已經放棄了全額還款的打算。

  “高峰期賺百萬,總想著回本,最后越陷越深。”黎明2013年畢業(yè)于全國某重點大學。上班不久,他開始參與國內白銀現貨、原油現貨等高風險投資。高峰期最多賺了300多萬元,全款在家鄉(xiāng)買房買車。

  然而,之后的大幅虧損讓他措手不及。他先是試圖通過信用卡套現、消費分期貸借款,以求翻本。但最終發(fā)現自己徹底還不上資金,于是選擇從網貸平臺套出資金,部分用于“以貸養(yǎng)貸”,部分用于生活。由于征信問題越來越嚴重,黎明不得不轉向各類變相高利貸平臺。目前,他在銀行的借款約20萬元,在各類網貸平臺、變相高利貸平臺的借款超過3萬元。

  與黎明一樣,靠“擼口子”維生的人還有很多。在某網貸、信用卡交流討論社區(qū),記者看到,部分借貸者聚集在這里討論有哪些可擼的“口子”。

  “我們會選擇那些催收方式比較溫和的網貸公司。”一名借款人告訴記者,選擇“擼口子”主要是因為自身征信有問題,也沒有什么親戚朋友,因此也不太在乎一些暴力催收手段。

  飲鴆止渴還是溫水煮青蛙?

  借入變相高利貸的借款人規(guī)模有多大?目前還沒有最新的官方數據。早在2020年8月,原銀保監(jiān)會主席郭樹清曾公開表示,網貸平臺“還有借出的8000多億元沒有回收”。

  對于這些借款人而言,被電話催收、貸款“滾雪球”已經成為生活常態(tài)。

  高昂的利息和借貸成本下,貸款金額不斷“滾”出新高。覃敏告訴記者,他在這類網貸平臺總共實際借款到手大概2000元,但還款金額目前已經高達4000多元。隨著逾期時間延長,每天還款金額都在“滾動”增加。

  王鼎的情況也類似,在他近10萬元的待還金額中,實際使用的借款只有5萬多元。

  與高昂的借貸費用相比,多數受訪者在借貸初期對借貸成本都沒有清晰的概念。“擔保費每次看上去不多,但是反復借了小半年,突然發(fā)現擔保費和利息加起來比借的本金都高了。”王鼎說,這種過程類似“溫水煮青蛙”。

  另一名借貸人回憶道,當時平臺并沒有顯示需還款金額,只要求選擇擔保公司并簽署額外協議,“剛開始感覺費用也不高,沒有‘年化利率’這個概念。”

  北京大學長聘副教授、匯豐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李荻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類變相高利貸,通常在貸款中包裝了部分非借款性質的要素,因此部分借款人無法正確評估資金成本。建議監(jiān)管引導平臺建立統一試算標準,讓借款人在借款頁面即可明確知曉實際資金成本。

  如何減少“誤傷”

  網貸亂象的背后是相關主體的擦邊球行為,以及金融資源的不平衡和不匹配。

  一方面,近期,監(jiān)管從嚴態(tài)勢升級,不斷“補差漏”。3月19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fā)布《關于開展變相高息“現金貸”、“套路貸”等問題自查整改的通知》,要求會員單位對相關問題進行自查整改,合作機構涉及違規(guī)業(yè)務的,應敦促其立即整改,并暫停與其合作。另一方面,隨著一系列變相借貸平臺曝光,也有人認為,高利貸生態(tài)背后,存在個人、小微企業(yè)融資渠道有限等諸多問題。

  如何盡可能減少“誤傷”?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保障個人在正常渠道的借貸需求?李荻告訴記者,關鍵在于降低銀行的服務成本。銀行如能用較低成本獲取中小微企業(yè)或具有“不良”特征的這類借款人的信息,并有效監(jiān)督其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發(fā)銀行放貸意愿,避免誤傷。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張文

高利貸 征信 借貸 網貸平臺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7X24小時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
  • 03-29 燦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無錫鼎邦 872931 6.2
  • 03-25 中瑞股份 301587 21.73
  • 03-22 廣合科技 001389 17.43
  •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