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趙曉娟
界面新聞編輯 | 許悅
“(2023年)我國的豬肉產量達到2015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但絕大多數養殖戶、生豬養殖企業都蒙受了不同程度的虧損。”
3月1日,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在兩會媒體溝通會上稱,目前我國生豬遠超市場消費量,而生豬養殖行業中,以往“豬周期”差不多四年多就可以完成一輪,但這次豬周期在底部已經持續了接近3年。
這樣的結果就是,2023年是生豬養殖行業自2014年以來首個算總賬全年虧損的年份。全國生豬出欄72662萬頭,比上年增長3.8%;豬肉產量5794萬噸,比上年增長4.6%,處于2015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而從養殖收益看,豬價長時間低位徘徊,全年生豬養殖頭均虧損76元,進入豬周期底部期,全國絕大部分養殖戶和農牧企業都虧損,大型豬企資金鏈吃緊,資產負債率持續走高,個別大型豬企被迫重組。
界面新聞此前報道,閩系上市豬企傲農生物(603363.SH)已經遭遇資金鏈斷裂,被債權人申請預重整。該公司在2021年、2022年公司分別虧損15.20億元、10.39億元,并且在高虧損情況下去擴大產能,最終因負債過高而暴雷。
新希望也未能避免高額虧損。
根據新希望(SZ:000876)過往財報數據,該公司在2021年和2022年分別虧損了96億元和14.6億元, 而2023前三季度新希望的凈利潤為-38.58億元,在虧損沒有收縮的情況下,新希望甚至通過轉讓資產和股權緩解資金壓力。
另一家養豬巨頭溫氏股份(300498.SZ)2023年度業績快報顯示,該公司上個年度凈利潤為-63.29億元,已經把2022年盈利的52.89億元全部虧掉。
劉永好也在媒體會現場補充了生豬養殖企業走不出周期低谷的具體原因。
一方面,在規模化養豬的背景之下,前10大生豬養殖企業的出欄量目前超過50%,整個規模化養殖比例已經占到60%以上。在現代化養殖過程中,隨著科技進步和高效養豬技術推廣,“單頭能繁母豬每年產仔數量”大幅度提升,若能繁母豬仍按照過去的數字來調控,那么實際出欄數量會放大。
另一方面的因素是,以往豬周期的低谷會淘汰相當比例的散戶和小養殖戶,而這幾年,生豬產業加速轉型升級,生豬養殖規模化率將超過60%,能繁母豬存欄量4142萬頭,在生產效率提高的情況下,肥豬出欄量與市場消費量的不匹配是造成豬周期低谷期拉長的原因。
“另外,豬周期影響國家的CPI,它對CPI權重影響比較大,對中國經濟也有一定影響。”劉永好說。
所以他在提案中建議,推動養殖企業轉型升級、促進豬肉消費升級、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尤其是建議國家發行專項長期貼息貸款或永續貸款,支持標桿企業跨越周期。推動商業銀行對龍頭企業給予5年期的全周期信貸支持,確保低谷期不抽貸、不斷貸。
與此同時,引導資本市場加強對生豬養殖企業的支持,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龍頭企業低息優先股、永續債的投資。支持龍頭企業基于成熟養殖類資產,創新發行公募或私募REITs產品。國家通過適當補助等方式支持推動保險公司加大種豬和育肥豬保險的品種和保額的提升。
實際上,部分生豬養殖行業也已經有所行動,刻意放慢擴張速度。今年2月,溫氏股份已叫停了原計劃中的養殖場等固定資產項目建設,溫氏終止了滁州方崗項目和洪湖大樹項目在內的等15個養殖建設項目。這些投資項目原計劃投資合計65.45億元。
據劉永好估計,今年下半年豬肉價格回升到養殖成本線的可能性很大。
3月1日,農業農村部宣布已印發《生豬產能調控實施方案(2024年修訂)》(以下簡稱《方案》)。此次《方案》修訂,將全國能繁母豬正常保有量目標從4100萬頭調整為了3900萬頭。
另在今年1月的2023年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雷劉功也預計,春節后生豬養殖很可能延續虧損,但二季度生豬市場行情有望好于去年同期。
此外,劉永好建議,國家在消費端鼓勵豬肉消費,例如在有條件的地區探索發放豬肉或豬肉產品消費券;引導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大中小學校積極采購認證溯源的安全肉,與大型養殖主體開展訂單養殖,定期定價采購豬肉,拓寬豬肉消費場景等。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