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石詩語
中國證券報記者近日從多家銀行獲悉,對于監管部門下發的《關于開展網絡直播銷售情況調研的通知》,多家銀行已完成逐一排查,正準備結果反饋材料。
今年以來,多家銀行紛紛試水直播營銷貸款、信用卡等產品,業內人士認為,直播帶貨符合當下潮流,但需注意合規問題,銀行業更應該倡導正確的投資理念和健康的消費觀。
摸底直播貸款
多家銀行向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本次監管部門下發的調研通知,主要瞄準七個方向,涉及銷售品類、業務流程、人員資質等多方面。按照監管部門要求的反饋時間,多家銀行已逐一排查完畢,正在準備相關紙質材料。
“調研通知下發后,我們積極展開排查,主要包括開展網絡直播的主要平臺(次數占比10%以上)名稱;2021年以來通過官方賬號開展網絡直播銷售的次數、累計參與人數、業務規模等;目前網絡直播銷售的主要業務種類及營銷情況。目前來看主要涉及信用卡申請、個人貸款、理財產品等業務品種。”某國有行相關業務負責人表示。
此外,風險管理、業務合規問題也是監管部門本次調研的重點。“我們正在對直播銷售中的業務流程、客戶資質審核等風險管理措施以及相關制度機制建設情況進行排查,并對直播人員的金融產品銷售資格做進一步核實。”上述銀行人士說。
據了解,此次調研內容還包括行業對直播銷售渠道建設性意見的收集,例如,網絡直播銷售相比傳統銷售模式有哪些優勢,業務開展中面臨哪些問題和困難,以及對于加強網絡直播銷售管理有何建議等。
直播成效待檢驗
近年來,多家銀行紛紛試水直播營銷領域。今年6月隨著“618購物節”的到來,銀行對個人信貸、信用卡等產品的直播推廣也步入白熱化階段。
交通銀行信用卡、寧波銀行、網商銀行、微眾銀行等多家銀行業機構的賬號紛紛在直播平臺推出低息、高額度個人信用類產品。
“新客10天免息”“優惠利率最低3.6%”“最高漲額至300萬元”等宣傳標語醒目打在直播間背景板上,伴隨著直播間限時搶購的倒計時,營銷氛圍拉滿。
中國證券報記者發現,銀行直播間與眾多網紅帶貨直播間相比顯得較冷清。多數銀行直播間實時觀看人數不到百人,甚至部分時間段在線觀看人數僅有個位數。據直播平臺的數據統計,某銀行3個小時的直播累計觀看人次為8252人。
“目前直播間營銷的占比很小,有效客戶轉換率也不高,直播渠道更多是起到引流獲客的作用。”某城商行相關銷售人員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直播間需要通過強有力的優惠措施來吸引客戶眼球并留存信息,但實際上信用卡、貸款產品的額度發放、利率核定都需嚴格遵循銀行的審批要求,因此能夠拿到直播間中宣傳的優惠利率的客戶并不多,這導致實際客戶留存率并不高。”上述銷售人員表示。
也有業內人士指出,銀行直播引流具有一定優勢。“銀行官方直播間的產品推薦較廣告鏈接而言,具有更強可信度,在投流成本相同的情況下,直播間的客戶提交的貸款申請信息相對多于廣告鏈接。且相較于傳統的電話營銷、網點營銷方式,直播渠道可在短時間內將產品信息告知更多意向客戶;此外,直播間具有較強的互動性,客戶可以實時咨詢問題。”某股份行貸款業務經理表示。
金融直播管理亟待加強
業內人士分析,本次調研將為加強互聯網貸款業務營銷管理打下基礎,助推金融產品網絡營銷管理辦法的出臺,行業或迎來新一輪治理。
早在2021年底,七部門曾聯合發布《金融產品網絡營銷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其中要求,網絡營銷宣傳內容應當與金融產品合同條款保持一致,包含產品名稱、產品提供者和銷售者名稱等關鍵信息,不得有重大遺漏;網絡營銷宣傳內容應當準確、通俗,倡導正確的投資理念和健康的消費觀等。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銀行通過流量平臺進行產品的營銷推廣,符合當下潮流,也能更好滿足客戶需求。但在此過程中要注意合規問題,不能片面夸大宣傳甚至虛假宣傳。營銷人員應當為金融機構從業人員并具備相關專業資質。
多位業內人士提醒消費者,要了解所購買金融產品的真實性、安全性、穩定性等基本信息,如有疑問及時發問并留意條款。謹慎確認參與的直播間為真的機構直播間,避免上當受騙。在選擇金融產品時,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和經濟能力,理性、審慎進行決策。
責任編輯:張文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