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招銀理財發售“不賺錢不收管理費”的招卓價值精選權益類理財計劃產品,打響銀行理財產品價格戰之后,各家銀行紛紛“應戰”,宣布調降部分產品費率,各行的理財產品開啟了內卷模式。
6月26日,興銀理財旗下多只產品發布《實施階段性費率優惠的公告》:“興銀添利天天利17號F”等多只產品均進行了費率調降。此外,6月以來,包括中銀理財、杭銀理財等理財公司紛紛下調了多款理財產品的固定投資管理費,華夏理財則對其理財產品“華夏理財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4號”C份額開展銷售手續費率優惠,優惠后費率為0.15%/年。
針對多家理財公司下調了產品管理費、銷售服務費、托管費等各種費率,中信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首席FICC分析師明明認為,銀行理財下調費率一定程度可以讓利投資者,有利于市場波動后重塑投資者的信任,尤其在當前居民儲蓄從銀行表內逐步回流投資領域的背景下,能較好地提升銀行理財在整個資管市場的產品競爭力。
中短期來看,這種降費讓利的“攬客”手段或許可以吸引投資者,但從理財機構的角度出發,打“價格戰”并不是長久之計。金融監管政策專家、冠苕咨詢創始人周毅欽對于一系列的費率下調表示,從長期來說,銀行理財公司在收入、利潤等方面的考核壓力較大。 “0.2%-0.3%是銀行理財各類費率較為正常的水平”,周毅欽認為。
既然“價格戰”只能作為中短期策略,那么理財公司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現差異化發展,銀行理財突圍之路又在何方?交銀理財產品部副總經理方舟曾公開表示,“接下來更多是比拼投資的內功,要注重投資經理能力特點和產品的適配行,注重投資資產和產品形態、產品特征的適配性”。
理財公司也應對投資者予以更多的關注,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指出,對于投資者,理財公司應當做好投資者分層服務以及加強投資者教育。在加強風險評測的基礎上,向不同的投資者提供不同風險、期限的理財產品。完善理財產品風險評級,引導投資者全面看待市場變化,理性對待理財產品凈值波動,保持良好的投資心態。
了解投資者需求、陪伴投資者成長,加強投研能力完善產品設計,并將產品與客戶更好地適配。“投資者”和“產品”,相對于單純的費率調降,或許才是理財公司實現長期發展的重要著力點。
責任編輯:李琳琳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