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彭 妍
“自去年以來,盡管存款利率逐漸下調,但客戶對存款的熱情不減,不少儲戶將理財資金轉為存款。”北京地區多家銀行理財經理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其所在銀行存款仍然保持增長。
儲戶對存款的偏愛,也在相關統計數據中得以印證。4月11日,央行發布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今年一季度,人民幣存款增加15.39萬億元,同比多增4.54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9.9萬億元。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記者表示,一季度存款保持大幅同比多增,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當前處于經濟回升過程的早期階段,消費需求修復偏緩,儲蓄傾向仍然偏高。二是當前市場對銀行理財收益預期仍然較低,理財投資對儲蓄存款的分流效應有限。伴隨后期經濟回升動能增強,特別是居民消費信心改善以及房地產市場企穩回暖,儲蓄高增勢頭有望逐步緩解。
居民儲蓄熱情不減
以北京地區的情況來看,記者走訪多家銀行網點了解到,整體來看,國有大行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一般能達到3%,股份制銀行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在2.65%至3.25%之間,城商行同類產品利率在3.1%至3.5%之間。
從銀行網點銷售情況來看,客戶對于普通存款熱度不減。多數銀行的理財經理表示,經歷了2022年理財產品凈值波動后,居民風險偏好有所下降,相對更傾向于投資保本保息的儲蓄存款產品。
多位儲戶向記者表示,出于求穩的心態,在對比基金等多種理財產品后,最終還是選擇了利率略低、但有保障的三年期定期存款產品。
從數據來看,儲戶對于存款的偏愛程度確有增加。多家銀行在2022年年報中指出了存款增速加快的趨勢。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在國有大行和股份制銀行中,存款增速普遍保持在雙位數。其中,多家銀行個人存款的增速和占比均有所提升。
中國銀行研究院博士后李一帆對記者表示,2022年銀行儲蓄存款大幅增長,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一是理財市場震蕩導致居民投資收益不佳,以致部分資金從理財轉向存款;二是2022年住宅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均同比下降,房地產市場處于結構性調整階段,導致居民原本用于購房的資金停留在銀行賬戶;三是部分線下消費場景遭受疫情沖擊,使得部分資金難以流入消費市場;四是居民出于對未來不確定性的考慮,主動增加預防性儲蓄需求。
資產端、負債端發力穩息差
存款增長高企的背后,銀行的盈利情況亦隨之發生改變:一方面,由于存款迅速增長,銀行付息率大幅提高,疊加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多次下調,貸款收益率持續下行,近年來銀行業凈息差不斷承壓,整體呈現持續收窄態勢。另一方面,主要依靠代銷基金、理財為增長點的非息收入也有所下降。
基于此,加強負債成本管控、壓降高息存款,是去年各家銀行的重點工作之一。比如,招商銀行在去年的年報中表示,將通過持續加強對高成本存款的量價管控,以應對存款成本上升的壓力。民生銀行也在年報中稱,將持續強化負債經營,控制高成本、長期限存款規模,持續調整存款結構。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對記者表示,為了有效穩定凈息差,需要銀行業強化定價能力,通過差異化定價降低負債端成本,同時提高資產端收益。就目前的情況看,金融發力支持穩增長,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等意味著銀行通過資產端提高貸款定價穩息差的空間較為有限。負債端居民存款新增額較大,并且定期存款較多,增加了銀行的付息成本,需要銀行業在負債端多做工作穩定凈息差,比如可以通過支付結算沉淀資金在穩定負債的同時降低負債成本。
“今年銀行凈息差仍存在進一步收窄壓力,需從資產端、負債端協同發力,把凈息差保持在合理區間,以增強服務實體和防風險能力。”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一是資產端優結構。適時進行資產結構的調整優化,提升零售、中小微等收益率相對較高的資產占比,壓降收入較低的資產,強化客戶分層分類和精準定價管理;二是負債端控成本。通過建平臺、建生態,數字化轉型和抓好資金全鏈條承接等打法來提高對公和對私客戶結算資金、低成本資金占比;積極拓展代發、支付結算、代理、托管等能夠增加低成本資金來源的業務;加強負債成本管控,優化定期存款成本結構,促進存款量價協調發展。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