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近期公布的2023年1月份金融數據顯示,當月居民存款增加6.2萬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同比多增7900億元。
近年來,我國居民存款增長較快,在人民幣存款中的占比持續提升,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我國居民長期以來有著較為強烈的儲蓄習慣,老百姓愛存錢,儲蓄率一直相對較高。其次,新冠疫情帶來的經濟沖擊,居民對流動性的偏好有所上升,同時資本市場波動加大,股票、基金收益明顯下降,尤其是銀行理財產品出現“破凈”,導致居民存款意愿的邊際上升和投資意愿的邊際下降。第三,居民購房減少。隨著房地產市場進入常態化,商品房銷售很難回升至2021年的水平,因購房減少產生的超額儲蓄也很難再回流至房地產市場,更多的是以超額儲蓄形式存在。
居民存款數據增加有利有弊。對個人而言,可以抵御未來不確定的風險,但因為貨幣只有在市場中有效流通才能更好帶動經濟增長,存在銀行只會造成貨幣擠壓,也反映出未來預期轉弱、消費需求不足、投資意愿下降等問題。
因此,如何讓居民從超額儲蓄向消費轉化,已成為當下我國經濟工作重中之重。下一步應采取針對性措施,通過系列有效政策組合拳,穩定居民預期和信心,進一步提振居民消費和投資。目前各地已摸索出一些成功經驗,可供進一步借鑒推廣。一方面是鼓勵各地區增加消費券發放。發放消費券可帶動居民額外消費增加,擴大全社會消費支出規模,消費回升又可促使企業加大投資,實現經濟更大幅度增長,從而形成消費-投資-再消費的經濟良性循環。另一方面是鼓勵汽車消費并向更廣的城鎮農村市場下沉。眾所周知,汽車產業具有產業鏈長、關聯度高、帶動性強的特點,對于促進消費復蘇以及增加就業具有重要作用,隨著農村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農村消費潛力巨大,二者有效結合也能拉動全國消費復蘇。
此外,今年有關方面也可擇機降低利率水平,一來可以降低經濟主體的債務負擔,刺激消費和投資復蘇,二來為股市上行創造貨幣條件,不僅可以改善企業融資環境,也能夠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三來可改善市場預期,提振消費者信心。這些措施均有利于促進超額儲蓄向消費的轉化。
當然,真正提振消費者信心的關鍵還是增收和保障民生。未來仍需進一步完善全覆蓋的社會保障體系,更好地滿足居民養老、就醫、教育等方面的迫切需求,降低居民后顧之憂進而降低防御性儲蓄意愿。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