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轉自:貝殼財經
2022年,我國經濟大船破浪前行。
一年來,面對風高浪急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國及時應對超預期因素沖擊,保持了經濟社會大局穩定,中國經濟展現出強大韌性和巨大潛力。
站在更高歷史起點上,黨的二十大報告對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戰略部署,強調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穩”字出現30余次,“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依然是明年主基調。
應變局、開新局,新京報貝殼財經采訪百位企業家及數十位學者,讀懂中國經濟,把握中國經濟發展大勢。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產業政策要發展和安全并舉,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強,社會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線……
那么,明年中國經濟將如何走?宏觀經濟政策又該如何進行調整?市場關注的房地產問題背后暗含哪些挑戰與機遇?貝殼財經記者就此專訪了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
“明年經濟增長毫無疑問是靠內需拉動”
貝殼財經:世行和IMF都預測明年全球不少國家將陷入經濟衰退,在此背景下,你怎么看待2023年我國的經濟走勢?
劉元春:整體來講,2023年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趨勢是持續復蘇,預計會呈現前低中高后穩的格局,并非大家想象的隨著防疫政策的放開,經濟發展就能夠一馬平川,并恢復到疫前水平。
但是,經濟的持續復蘇和全面復蘇還面臨兩個不確定性、三種風險和四種機遇。
第一,疫情的不確定性。從國外經驗來看,疫情流行期所帶來的高峰對經濟秩序、社會秩序會有很大影響。而中國是14億人口的大國,在防疫政策的不斷優化下,經濟秩序、社會秩序相比歐美及東亞國家有何差別需要特別關注。
第二,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比如,美國國債收益率倒掛已預示著未來大概率會出現二次衰退,但二次衰退是不是以局部金融動蕩為導火索也具有不確定性;另外,俄烏沖突的發展已大超預期,導致各種地緣政治風險全面向經濟領域轉移。
同時我們還面臨一系列風險,比如,房地產深度調整、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的風險,以及在外部環境和內部因素疊加下,債市、匯市等金融領域可能出現大的波動。
但我們經濟發展也有很多新亮點,包括制造業、新能源等領域的發展,以及中國政府宏觀調控的空間相對歐美等國更大,因此在應對全球經濟低迷的過程中,中國可能會贏得一些國際合作的機會;此外,我們還可發揮舉國體制部署科技和創新領域。
“建議2023年中國宏觀經濟目標設定在5%-6%”
貝殼財經:你曾預測明年GDP的增速目標樂觀情形是6.1%,悲觀是4.8%,背后原因幾何?明年中國經濟增長最強勁的動力是什么?
劉元春:我們建議2023年中國宏觀經濟目標設定在5%-6%。一方面,2023年國內經濟的增長速度一定要逆轉過去低增速所帶來的各種問題,同時增速要能夠支撐起整體經濟的復蘇,形成經濟穩定復蘇的基礎。
另一方面,我們所面臨的問題不是短期就能解決的。比如,外部環境、全球滯脹所帶來的經濟蕭條以及房地產問題,不是一年、兩年就可以解決的,因此,我們不可能把“彈藥”在明年一下“打光”,所以目標不能定得太高。
明年經濟增長毫無疑問是靠內需拉動,而內需拉動主要來自于幾方面,第一,來自于補償性、恢復性的消費。伴隨著第一輪流行期度過,社會秩序進入到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部分補償性消費會產生明顯增長。
第二,整體寬松的宏觀政策定位會產生拉動效應。2023年的政策力度相比2022年會更大,這為需求的恢復、投資增速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同時,我們要看到中國經濟的彈性、韌性,新的動能已經開始全面復蘇,但也面臨一些不確定性和突發性因素,因此要保證宏觀政策的“相機抉擇”,從而應對出現的一些超預期問題。
貝殼財經:明年哪些領域的復蘇會比較明顯?此前市場中很多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能恢復到何種程度?
劉元春:伴隨著防疫政策的放開,社會秩序、經濟秩序得到恢復,哪些領域會出現報復性消費?哪些領域會出現一些創新投資?實際上具有很多不確定性,這需要我們進行深入調研。但可以很肯定的是,一些基礎性的服務業、餐飲行業的恢復會很明顯。
貝殼財經:在此基礎上,2023年的政策會發生什么樣的邊際調整?
劉元春:2023年的政策節奏具有很強的“相機抉擇”。
一季度由于疫情流行期所在,難以有恰當的消費恢復場景,所以一季度不宜過度用勁,但是政治秩序和經濟秩序的穩定需要出臺一攬子政策,兩會期間是一個很好的時點。
伴隨著新一輪穩增長政策的推動以及基數效應的影響,二季度預計經濟增速會接近9%。
但是疫情流行期和流行期的高峰可能不是單一高峰,預計在下半年,疫情反復疊加政策初始作用力有所削弱,因此在四季度左右,經濟可能會出現相對趨緩的狀況,這要求我們對于前一輪的穩增長政策重新進行評估。
“明年房地產板塊會有好轉,但全面擺脫低迷有不確定性”
貝殼財經:具體來看,明年中國擴內需的著力點較今年會有什么變化?
劉元春:第一,整個宏觀政策的著力點發生了變化,從傳統的投資主導向消費和投資并行的模式進行。
第二,要把消費優先落實到位,這要求我們必須在居民收入上做文章。所以,如何使得居民收入短期改變目前持續下滑的狀況,必須要在財政補貼、轉移支付以及民生上出臺相關政策。
第三,要抓住疫情第一個流行期結束之后整個社會秩序良性化的時機,啟動一些補償性和報復性消費的促銷措施。
更重要是,我們要根據目前導致消費下滑的因素出臺相應的對沖政策。比如,房地產類的消費,可能在房地產及針對房地產的居住、裝修、家具等方面消費出臺相應的激勵或刺激政策。
貝殼財經:近期有關領導及部門多次強調,房地產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這傳遞出什么信號?
劉元春:我們從來沒有否定過房地產不是支柱行業,即使在發達國家,房地產也是支柱產業。從國內來講,只是有時候中央文件沒有直接表述出來,但房地產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容忽視。
某種程度上,可能過去房地產調控的時點、力度沒有把握好,從而導致一些周期性、結構性的因素在政策過度收緊的狀況下出現深度下滑。因此我們要對過去的政策進行一些評估,進行重新定位。
所以今年我們針對去年的“三道紅線”出臺了“三支箭”來解決房地產市場的流動性問題,同時又啟動了一系列政策來刺激房地產需求,目前來看,這些舉措還不足以使房地產在短期內出現逆轉。
房地產市場要真正復蘇必須擴大房地產需求,但房地產需求不是短期能夠提高的。
整體來看,房地產銷售、投資和各類與宏觀經濟密切相關的參數要實現整體輝煌,單純靠市場自我調節是不夠的,所以我們要對房地產行業的投資在政府端進行加力。比如,政府更多地進行存量盤活、更多地進行保障房建設,更多地解決中低端收入人群的住房問題。
貝殼財經:明年房地產板塊會如何發展?其中,房地產板塊和消費板塊二者之間如何影響?
劉元春:現有政策下,明年房地產板塊會有好轉,但全面擺脫低迷有不確定性。
毫無疑問,從中期來講,房地產過度投入會擠壓消費;從短期來講,如果大家沒有低成本的購買房子,與房地產相關聯的消費就難以啟動。因此我們認為政府刺激政策可以在房地產供應上加力。
貝殼財經:現有的一些限購和限貸的措施是此前在房價快速上漲時期做出來的,伴隨著房地產市場的深度調整,有聲音稱現在到了松綁的時刻,你怎么看?
劉元春:目前來看,房地產供求關系在一線、二線、三四線,東部、西部、中部差別很大,因此相關的政策需要在不同區域進行區別處理。很多二、三線城市的核心問題不是限購。
實際上這一輪房地產調整比以往更深,持續時間更長,這意味著我們不可能單純地通過某一兩種工具就能使房地產的形勢得到全面改變,它需要政策組合拳,同時也需要一些耐心,更需要一些管理范式、戰略定位的再評估、再調整。
“中國經濟運行的核心矛盾依然是有效需求不足”
貝殼財經記者:怎么看待貨幣政策的走勢和市場影響?明年中國國內的通脹形勢如何發展?
劉元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這說明政策的結構性寬松要更為精準,同時力度要加大。比如要在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發力;另外,整個政策定位還是堅持以穩健為主,這要求貨幣供應量和社融增長速度要與名義GDP增長速度的關系相對穩定。
總體來講,中國經濟運行的核心矛盾依然是有效需求不足。2023年在疫情及防疫政策和國際格局劇變的不確定下,可能會出現結構性的價格上漲現象,但這可以通過出臺一些政策來應對,而不需要在總體上考慮中國出現通貨膨脹的問題。
據近期國內核心CPI和PPI的表現來看,目前我們面臨的通縮壓力大大高于通脹。2023年也是一樣,我們可能主要是應對局部結構性的沖擊,總量上不應擔心通脹,而應該擔心有效需求不足導致的通縮問題。
貝殼財經:在政策設計方面,你此前也指出要警惕政策的“合成謬誤”,明年我們還需要擔心這一問題嗎?
劉元春:明年依然會擔心這個問題。但是由于目前整個宏觀治理體系進一步完善,黨管經濟的相關體系更加科學化,因此出現合成謬誤和分解謬誤的現象將會被大幅削弱。
但是我們一定要看到,對于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反“四風”永遠在路上,在部分科層體系中,這些問題要想短期解決,還是相對困難,所以還需要密切關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協調,同時也要注重各個職能部門之間的協調。
同題問答
貝殼財經:如何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成為當前社會各界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對此,你的建議是什么?
劉元春:一是加強新冠流行期的醫療救助,保證社會層面的穩定;二是讓宏觀經濟政策與疫情暴發的節奏、流行的周期相契合。
貝殼財經:關于2023年的中國經濟發展,你最關注什么?
劉元春:最關注的是擴內需政策的有效實施以及市場信心的全面有力恢復。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胡萌 編輯 陳莉 校對 柳寶慶
責任編輯:吳劍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