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文 畢舸
近日,iPhone14系列機型正式發售,因為不少消費者都想拿到首批機型,iPhone14貨源供不應求,形成賣方市場。不過,首日瘋搶的局面并沒有維持多久。有媒體報道,iPhone14的市場很快就回歸了冷靜,甚至還出現了破發,14系列目前破發100~1000元不等,而當時加價收機還沒有出貨完畢的黃牛,直接面臨虧損。
黃牛的出現,往往意味著一款商品受到市場熱捧,不少消費者為了盡快獲得該商品,減少排隊等候時間,寧愿付出相比市場價更高的成本。在黃牛與消費者的交易關系中,黃牛通過排隊等方式獲得緊俏商品,從而獲取服務差價,而消費者雖然多支付了一筆費用,卻能享受到提前使用該產品的福利。
曾幾何時,不少黃牛將蘋果手機作為賺錢獲利的重要商品,就在于蘋果手機引領智能手機時代的開啟,也成為萬千果粉心中購買新機或者換機時的最佳選擇。之前有曝出某些忠實果粉甚至可以在蘋果新機發售之際,提前通宵排隊搶購,由此可見,蘋果手機符合市場溢價銷售商品的定義,也就成為眾多黃牛的香餑餑。
然而,智能手機市場正在發生變化,年輕一代消費者的換機熱情持續消退,某手機品牌執行副總裁曾公開表示,“我記得最早(手機更換周期)是16~18個月,之后是20~24個月,最近是36個月了”。國際數據機構IDC最近公布的手機季度跟蹤報告顯示,2022年第二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為6720萬臺,同比下降14.7%。
消費者換機周期的不斷延長,首先源于智能手機進入瓶頸期,從外觀上來說,當前普遍流行的5.5英寸到6英寸屏幕已經足以滿足消費者日常所需,雖然近期不少手機廠商力推折疊屏手機,但折疊屏手機主要應用于辦公商用,而且其折疊痕、耗電等問題也始終沒有得到解決,進入大規模應用尚待時日。
而從智能手機CPU及儲存來看,相關性能已經足以滿足消費者需求,手機充電問題也有快充、共享充電寶等多類產品滿足相關場景所需,前些年手機廠商主打的攝像頭像素,也能讓攝影票友拍出足以與以往小型相機媲美的效果。
這就使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對智能手機廠商推出的新機產生審美疲勞,新機在硬件及軟件上無法有重大突破,而是滿足于小修小補,對于部分消費者而言,現有智能手機已經有功能過剩之嫌,也就沒有必要花錢購買新機。
而消費者購機熱情下降的第二個因素,在于我國近年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國際形勢等影響,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不確定性增強,這使得消費者在消費決策上更為謹慎理性,尤其是對蘋果這類價格偏高的手機品牌,消費者會更加充分考量其換機必要性、成本付出及所能獲得的價值回報,一旦覺得付出與收益不對等,就會選擇放棄購買蘋果手機,轉向其他價格更加平民的品牌。
以上兩大因素決定了蘋果新機加價空間減少、甚至出現破發的現象。喬布斯時代推出的蘋果手機,曾被譽為劃時代的產品,它象征著手機從功能機向智能機轉型的重大技術和商業革命。蘋果手機以封閉式管理的iOS系統,為消費者提供相比安卓系統更為穩定、安全的APP及其他服務,同時又保證了其應有的開放性、擴展性,從而為消費者持續提供更多更好的應用程序,理論上其功能可以無限擴充,打破了功能機基本只能通話、發短信的單一模式,最終形成了集移動通訊、掌上辦公、娛樂、消費、社交、購物為一體的生態,并由此帶動了移動互聯網產業的勃興。
也因此,蘋果才會一舉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互聯網公司,也讓更多智能手機廠商從中獲益,共同推動了智能手機的全民普及。
時過境遷,蘋果仍然是全球TOP智能手機品牌,但任何品牌的發展都仰賴于行業、社會與經濟大環境。當以智能手機為基點所形成的移動互聯網經濟已然成熟,并且短時間內類似于元宇宙、人機交互等新領域新產業還在探索中,智能手機也就處于重大技術突破難言曙光、從顛覆性產品淪為日用消費品的市場夾縫中,自然無法再像以往那樣成為消費者加價也愿意搶購的爆款商品。
1966年,美國經濟學家雷蒙德·弗農在其著作《產品周期中的國際投資與國際貿易》中首次提出“產品生命周期”理論,概括了一種產品從進入市場開始,直到被市場淘汰的整個過程,是產品在市場中的營銷壽命。不同的產品,其生命周期亦常常不同。比如時裝的生命周期只有幾個月,而汽車的生命周期已經能夠達到100年。所以,在時裝領域,奢侈品必須每年通過大量新品推出、展示及營銷,方能跟得上消費者喜新厭舊的需求,而在燃油車領域,長期以來都是“BBA”(奔馳、寶馬、奧迪)占據市場高端位置,直到新能源車時代特斯拉、我國一眾造車新勢力的崛起。
就此來看,以蘋果為代表的智能手機市場“遇冷”,說明其已處于產品生命周期的成熟期,需要對產品進行一系列重要改革,增加其新用途、新場景。比如,據稱蘋果等不少廠商正在加大以手機徹底替代電腦的探索,一旦取得成功,智能手機就有望迎來第二春。
責任編輯:李桐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