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億后,伊利還能怎么漲?

跨越千億后,伊利還能怎么漲?
2022年09月09日 09:36 投資界

在國內幾無對手的伊利,需要把未來當作對手。

中國的食品飲料企業中,營收破千億的并不多,破千億還能保持雙位數增長的更是少見。

8月底,伊利股份發布2022年半年報,數據顯示,伊利營收634.63億元,凈利潤61.3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了12.31%和15.4%。

這份財報在眾多乳企的半年考中算得上亮眼。據食品板數據,上半年32家乳企中,有25家營收增長,但卻有21家凈利潤下滑,且不少企業凈利下滑超50%。

對乳企而言,如今的增長邏輯已從量增轉為價增,高端化、小眾化、低溫化開始*新潮流。乳制品的消費也不再局限于一日三餐,烘焙、奶茶、零食,乳制品在多元化場景中滲透得更廣。

乳業分析師宋亮指出,“自2021年(最遲2023年),中國乳業將迎來*個發展高峰期,即*個黃金十年 。”

巨頭下沉,地方反攻,圍繞“下一個十年”的乳業拉鋸戰已經打響。

成為千億乳企后

A股食品企業中,營收超過千億的有三家——茅臺、金龍魚、伊利。相比之下,茅臺高價、金龍魚是日常剛需,伊利靠的是幾塊、十幾塊一瓶的奶。

2022年上半年,伊利營收634.63億元,凈利潤61.39億元,均創歷史新高,增速也都實現了雙位數的增長。

具體來看,伊利營收主要有三大板塊,液態奶、奶粉及奶制品業和冷飲業務。

液態奶是伊利穩固的“基本盤”,上半年液態奶業務實現營收428.92億元,占比達67.6%,純牛奶、金典和安慕希三大拳頭產品均已達到超200億的營收規模。

液態奶行業的“量增轉價增”邏輯十分明顯。無論是常溫牛奶特侖蘇、金典,還是常溫酸奶純甄、安慕希等,越來越多高端線產品出現。

國聯證券數據,金典近十年復合增長率高達29.48%,相較之下,純牛奶近十年的復合增長率尚不足5%。而安慕希橫空出世后,十多年間營收就突破了300億元,成為伊利*錢的“現金奶牛”。

液態奶之外,奶粉和奶制品業務的增速也驚人。上半年伊利奶粉及奶制品營收達120.71億元,同比增長58.28%。

在發展自身奶粉業務的同時,伊利還收購了澳優乳業。據國聯證券測算,伊利在收購澳優后,嬰兒奶粉市占率將達到15%左右,幾乎與飛鶴持平。

伊利的奶酪增速也高達40%,市場份額增長4%,位居行業*。早在2018年,伊利便成立奶酪事業部,通過渠道優勢快速鋪貨。上半年,伊利奶酪已覆蓋50萬家門店,預計年底布局的門店數量將達到100萬家。

此外,中金公司研報顯示,伊利雪糕、冰淇淋連續十年銷量*。國內冷飲銷量前五的品牌中,伊利的子品牌占據三席。在“雪糕刺客”涌現的上半年,伊利冷飲業務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1.71%,增速行業*。其中,巧樂茲增速高達33.31%。

放眼中國的乳業市場,伊利多年來與蒙牛保持百億的差距,且二者營收增速一直不相上下。短期內蒙牛想追平甚至超越伊利不易,更不用提后面的一眾小弟。乳業領域,“一超多強”的局面正加速形成。

不久前荷蘭合作銀行公布的全球乳業榜單中,伊利連續第3年穩居“全球乳業五強”。前四名中有三家企業增速只有個位數,位列*的蘭特黎斯為16.2%,伊利憑借31.7%的增速成為全球乳業20強中增長最快的企業。

但伊利也并非高枕無憂。財報顯示,伊利的主營業務同比增長僅有1.14%,此外,受原材料價格上漲所致,2022年上半年伊利的毛利率有所下降。

主營業務增長乏力,奶粉和奶制品業務和冷飲業務尚未成為*曲線:奶酪中妙可藍多穩居行業*,背后更有蒙牛撐腰;冷飲業務如今也面臨著鐘薛高等一眾后浪沖擊。更不用提飲用水、功能飲料、植物蛋白飲料等新領域布局,財報中甚至少有提及。

想成為“世界的伊利”并不容易。對比雀巢,其業務遍及乳品、糖果巧克力、瓶裝水、咖啡飲料、烹飪、寵物食品、健康營養七大板塊,且各版塊收入較為均衡,而伊利的營收基本靠液態奶支撐。

更何況從1867年成立至今,雀巢橫跨了兩個世紀,曾憑借敏銳的眼光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實現跨越式發展,時代沉淀下的雄厚積累遠非伊利可比。

千億巨頭養成記

伊利的成功既踩中了時代的紅利,也有自身戰略決策的因素。

20世紀90年代后,隨著超高溫瞬時滅菌技術和無菌包裝技術的引入,常溫奶出現,遠距離運輸成為可能。

加上“一天一杯奶,強壯中國人”的理念逐漸普及,牛奶逐漸成為中國家庭的必備飲品,常溫奶市場份額逐漸超過低溫奶。

伊利和蒙牛也在此時崛起。通過與紙業包裝巨頭利樂的合作,伊利、蒙牛的常溫奶發往全國,而彼時,光明等老牌乳企還在因冷鏈建設不完善受制于地方。

常溫奶使得伊利加快了全國擴張,與老對手蒙牛十幾年的明爭暗斗,則成就了彼此,也促進了乳業發展。

2005年,伊利率先推出風味乳飲料伊利優酸乳,主攻青少年市場,蒙牛緊跟其后推出蒙牛酸酸乳,并憑借贊助《超級女聲》爆火。

也是在同一年,蒙牛先人一步,推出高端品牌特侖蘇,伊利立刻加碼,于次年推出伊利金典純牛奶。

之后蒙牛有未來星,伊利便有QQ星,伊利有安慕希,蒙牛便推出純甄……你來我往間,“草原雙雄”打得難舍難分。

轉折點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發,蒙牛、伊利奶粉均在不合格名單上。根據國家要求,此前生產的乳品必須全部銷毀,這對企業而言是筆不小的損失。

在損失承擔上,蒙牛和伊利給出了不同的做法。蒙牛向自己的經銷商提出共同承擔責任,伊利選擇獨吞苦果。

2012年,伊利再度超越蒙牛,登頂乳業*的位置,并穩坐頭把交椅至今。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產品、渠道、營銷和供應鏈缺一不可,也正是這些板塊的協同發展,成就了伊利今天的版圖。

近兩年,氣泡水成為年輕人的心頭好,伊利安慕希順勢推出了*充氣酸奶——有汽兒,這也是國內*在酸奶中采用創新性充氣工藝的產品。

此外,繼礦泉水、能量飲料和植物基產品后,伊利今年還進軍了即飲茶領域,推出了無糖茶產品“茶與茶尋”。

渠道更是自不必說。早在2006年,伊利就提出了“全國織網”計劃,將業務范圍拓展至全國各地,率先完成了“縱貫南北、輻射東西”的戰略布局,成為首家覆蓋全國市場的乳制品企業。

截至今年6月末,伊利股份經銷商總計1887家,凈增4879家。有數據統計,平均每個縣級行政區有超過5個伊利經銷商。

中國乳業長期面臨著奶源供應不足的問題,這也導致了乳業“得奶源者得天下”的局勢。優質穩定的奶源供應,成為乳企競爭的重要護城河。

1999年,伊利制定并實施了“奶源四步走”戰略,建立起以呼包、京津唐、東北為主的三大奶源基地。除了自有牧場,伊利還擁有輝山牧業、優然牧業、賽科星等供應商。

多年來,伊利通過收購、持股、戰略合作等方式不斷加碼奶源產地。如今,伊利在中國占有25%的原奶產地。

營銷上,伊利不僅常年霸占電視廣告的黃金時段,在業內更是有綜藝“救世主”的稱號。僅在2022年上半年,伊利贊助的綜藝節目便超過了15檔,且大部分都是*冠名。

作為一家從時代里熬出來的企業,伊利也難避免老化的問題。

從財報來看,伊利超90%營收都來源于經銷商渠道,常溫液奶大約有20%的銷售是在一二線城市,80%在下線城市。在下沉市場安穩度日的伊利,終究離Z世代遠了點。

另外,盡管伊利有純牛奶、金典和安慕希三款大單品,但近幾年出的新品卻少有水花,2021年財報顯示,伊利近幾年推出的新產品只占營收的13.4%。

產品推新追不上年輕人的腳步,渠道遠離年輕人的視野。跨越千億后,伊利也迎來了新一輪大考。

“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2022年已經過半,除伊利外,32家上市乳企也發布了半年報。

從成績來看,可謂是“旱的旱死,澇的澇死”,龍頭企業憑借規模化優勢在疫情之下表現出了較強的抗周期性,但更多的企業則面臨增收不增利的局面。

上半年營收增長的乳企超過7成,但增利的卻不足4成,凈利突破1億元的不足3成,伊利、蒙牛和光明3家頭部企業凈利合計占比超8成,強者恒強、弱者恒弱的趨勢加劇。

整體來看,當下中國的乳制品市場競爭格局呈金字塔形狀。*梯隊以伊利股份和蒙牛乳業為代表,兩者通過拓展液態奶市場建立全國渠道網。

*梯隊以新乳業光明乳業三元股份、君樂寶乳業等區域性大乳企為代表,他們通過低溫奶或差異化品牌的營銷,完成市場擴張。

第三梯隊的代表企業為天潤、科迪乳業、百菲酪等地方性乳企,處于更區域性、更細分領域。

但市場并非鐵板一塊,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的提升,高端奶、小眾奶、低溫奶等領域成為乳企們抵抗伊利、蒙牛下沉的新方向,也沖擊著原有的競爭格局。

2005年,蒙牛特侖蘇誕生,拉開國產奶的高端化序幕,伊利緊隨其后推出高端品牌金典,之后新希望、圣牧等乳業也紛紛布局高端奶市場。

如今,乳企的高端化更是武裝到“牙齒”,從飼料、牧場、牛種、原奶到奶產品、成分、加工技術乃至包裝,為了給用戶提供一杯更健康的奶,乳企內卷頻頻升級。

高端化之外,羊奶、駱駝奶、水牛奶等小眾奶憑借著更具營養價值的成分成為新趨勢。羊奶市場在近5年增速高達25%,吸引了不少企業入局,君樂寶此前便推出“臻唯愛”羊奶,今年謀求上市的紅星美羚和美廬生物也都是以羊奶起家。

盡管小眾奶異軍突起,但市場規模尚不能比肩牛奶。即便羊奶已成為*大奶類制品,但依然只能占整個乳業市場的4.5%,后面的駝奶、水牛奶更不用說。

更多的機會在于低溫奶賽道。

常溫奶領域,伊利、蒙牛領跑全國的格局難以撬動,低溫奶卻因為對距離有要求,且冷鏈建設成本高,成為乳企們破局的關鍵。事實上,低溫奶市場更加分散,長期盤踞地方的“諸侯”要比伊利、蒙牛更具優勢。

低溫奶的瓶頸在于保質期。即便是超巴奶也只能將保質期延長到15-28天,覆蓋周邊500公里的范圍,因此如何在保質期內將一杯低溫奶送到消費者手中成為競爭的關鍵。

在乳業分析師宋亮看來,中國的大冷鏈體系已經很完備,*的不足便是面向三四線城市的“最后一公里”冷鏈體系。

小城市缺乏零售業態,無論是冷柜還是大型商超都不發達,因此低溫奶難以攻入。未來,圍繞下沉市場的供應鏈也將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結語

如今飲奶的頻次不亞于喝其他飲品。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乳制品制造企業產量為1510萬噸,同比增長僅1%。

將時間線拉長,中國牛奶產量自2008年突破3000萬噸后,近10年來始終保持低速增長,與2008年前10年的增速不可同日而語。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今的乳制品也不再局限于“奶”的形態,烘焙、西餐、茶飲……乳制品借助多樣化的形態向其他領域滲透,多元化的消費場景不斷打破乳制品的邊界,也將市場規模推向新的高度。

《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21-2030)》指出:2020年中國人均奶類消費量為38.14千克,2030年將達到人均47.9千克的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全球人均消費量的三分之一),年均增長率2.3%。

巨頭能憑借規模和供應鏈優勢下沉到區域,區域性乳企也能通過擴張兼并嚴守陣地。

消費在增長,行業在迭代,穩定的競爭格局下,暗流涌動。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蒙牛 伊利 乳企 乳業
人氣榜
跟牛人買牛股 入群討論
今日熱度
問股榜
立即問股
今日診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9-14 森鷹窗業 301227 --
  • 09-13 中紡標 873122 8
  • 09-13 眾誠科技 835207 7
  • 09-09 諾誠健華 688428 11.03
  • 09-09 聯動科技 301369 96.58
  •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