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牙賽道去“含茅量”:通策醫療、瑞爾集團、國瓷材料聞風異動

?種植牙賽道去“含茅量”:通策醫療、瑞爾集團、國瓷材料聞風異動
2022年08月20日 08:51 媒體滾動

轉自:揚子晚報網

8月19日,高特佳投資執行合伙人于建林向記者指出,“我們認為,種植牙耗材集采的平均降幅會在70%-80%,針對不同品牌會有所區分。比如國產耗材品牌單價低,降幅小一些,進口耗材品牌單價高,降幅空間大”。

8月18日,國家醫保局就口腔種植醫療服務和耗材收費方式公開征求意見,加上此前開啟的種植牙“價格調查”,均被市場解讀為集采前的全面摸底。

8月上旬,國家醫保局辦公室發布通知,將對布局口腔種植服務的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含公立醫療機構和非公立醫療機構),全面開展口腔種植收費和醫療服務價格調查登記工作。

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四方面:口腔種植的醫療服務價格、口腔種植的種植體系統價格、牙冠產品價格或加工服務收費、口腔種植總體費用情況等。

亦有地方醫保局提及,這項調查是“為后續實施種植體集中帶量采購”“規范口腔種植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和收費”奠定基礎。

種植牙產業鏈上游的國產種植體廠家以及下游的民營口腔機構都面臨變局,也迫使市場重新審視口腔服務這個“黃金賽道”的價值。

在掀起波瀾的“價格調查”結果出爐前,資本市場早已聞風而動。

素有A股“牙茅”之稱的通策醫療(600763.SH)8月15日收跌9.03%,16日下跌2.42%,19日進一步下跌4.67%。

瑞爾集團(06639.HK)8月15日下跌2.74%,8月17日進一步下跌2.28%。

不過,相比之下,處于種植牙產業鏈上游的國瓷材料(300285.SZ)8月15日和18日均上漲,分別上漲3.86%和3.33%。

種植牙產業鏈上游的國產種植體廠家以及下游的民營口腔機構都面臨變局,也迫使市場重新審視口腔服務這個“黃金賽道”的價值。-視覺中國

種植牙集采兩大猜想

事實上,在種植牙集采“靴子”落地前,慈溪、寧波、蚌埠多地已試水種植牙限價項目。

2021年最后一天,浙江寧波下屬的慈溪市醫保局在官網發布消息稱,其率先推動平價“種植牙”項目順利落地,使“種植牙”均價從8500元/顆左右降至3500元/顆左右,降價60%。

此后,對于種植牙的平價探索推廣至整個寧波市范圍。

今年1月11日,寧波在全國率先推出種植牙醫保限價支付政策,以“寧波模式”探路種植牙進入平價時代。

在“寧波模式”下,耗材價格限定在國產1000元、進口1500元,此外,醫療機構(二級及以下)的醫療服務費用定為2000元,降價幅度達到60%。也就是說,只要選擇目錄內的種植牙,種牙限定國產品牌3000元/顆,進口品牌3500元/顆。

此外,安徽省蚌埠市醫保局也有試水動作。

今年8月初,安徽省蚌埠市醫保局與多個種植牙品牌進行集中議價談判,將種植牙材料(含牙冠、植體一套)費用平均降幅84.17%,最高降幅達89.50%。

同時,蚌埠市醫保局引導26家試點醫療機構在自愿協商的基礎上,實行種植牙項目限價收費,即三級醫院不高于2200元/顆;二級醫院不高于2000元/顆;一級及以下醫院(含口腔門診)不高于1800元/顆。

針對種植牙醫療服務項目收費,蚌埠市醫保局推動其從均價10000元/顆左右,降至2200元/顆以下,最高降幅達82%以上。

相比地方試點,此次國家醫保局種植牙“價格調查”剛啟動,未來全國范圍的集采規則如何,降幅如何,仍是未知數。

多位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未來種植牙集采有兩大核心焦點:一個是目前種植牙耗材以外資品牌為主,國產品牌占比較低,針對不同品牌,如何降價議價;另一個是民營口腔機構占種植牙項目80%的市場份額,在公立醫院供給相對有限的背景下,種植牙集采如何“帶量”,以及如何規范民營口腔機構的價格體系。

從種植牙耗材端來看,CIC灼識咨詢合伙人王文華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中國種植體市場格局以韓系和歐美系品牌為主,其中市占率前5大品牌分別為韓國品牌奧齒泰Osstem、韓國品牌登騰Dentium、瑞士品牌士卓曼Strauman、美國品牌丹納赫(收購諾貝爾Nobel)以及美國德國合并品牌登士柏西諾德Dentsply Sirona,它們占據了超過90%的市場份額”。

也就是說,國產品牌的市場份額不到10%。

國家醫保局此次價格調查中對外公開的一份“(醫療機構)種植牙服務基本情況統計表”中,就將耗材品牌區分為國產、韓國、歐美三大類,要求醫療機構填寫不同品牌的種植體耗材平均費用。

之所以要展開上述調查,原因是國產和進口品牌種植體耗材,價格差別巨大。

國海證券此前調研指出,國產、韓國及歐美品牌的種植體在口腔醫院的進貨價分別為400-600元、500-800元、1800-2300元。而對比消費者終端支付價格,種植項目的客單價則動輒在萬元級別。

8月19日,高特佳投資執行合伙人于建林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我們認為,種植牙耗材集采的平均降幅會在70%-80%,針對不同品牌會有所區分。比如國產耗材品牌單價低,降幅小一些,進口耗材品牌單價高,降幅空間大”。

另一方面,針對種植牙項目服務端,于建林認為,“除了針對種植牙耗材費用,國家醫保局的這次價格調查,也是針對種植牙服務費用在全國范圍內的一次摸底。”

事實上,種植牙手術的高價很大程度上不在于耗材,而在于醫療服務等服務費用。

據國海證券調研,在種植牙手術的費用構成中,種植牙項目中的主要耗材(種植體、基臺、牙冠)等費用實際占比較低。經測算,從消費者支付端看,種植體占比預計在10.4%,修復材料占比 9.6%,牙冠占比3.5%,“實際上消費者支付的錢更多流入了口腔醫院(用于支付醫師費用,市場推廣費用,購買醫療設備、口腔醫院盈利等)”。

在此背景下,于建林預測認為,“未來種植牙集采政策,除了公立醫院積極報量,民營醫療機構也要積極參與,即使部分民營醫療機構不使用集采耗材品牌,也需要加強服務分類管理,依據相關部門的指導價,使得種植牙服務的每個環節收費更加透明化”。

下游口腔醫療機構或經歷陣痛

那么,未來種植牙集采,對行業及其參與者會有哪些影響?

有市場人士認為,要區分不同市場主體,“如果(種植牙)集采只為降低門檻,有寧波、蚌埠試點的先例,公立一二級醫院和民營醫院較為容易推出低價套餐。為配合政策,公立三級醫院也會推出低價種植牙,但(消費者)預約排隊時間可能較長”。

至于中高檔種植牙領域,市場人士認為對其原有價格體系沖擊不大,“現有的民營醫院80%市場份額,可能會分流一部分到治療流程更規范的公立一二級醫院”。

因此,對產業鏈下游的民營口腔機構來說,也要厘清其業務結構,區別對待。

隨著種植牙集采信號增強,連鎖口腔機構龍頭通策醫療,在二級市場的股價強烈震蕩,不過從收入結構來看,其種植業務占比并不高。

最新年報中,通策醫療將業務類型分為種植、正畸、兒科、修復、大綜合五大科室。

2021年,公司 “種植”收入4.41億元,占總營收比重僅在17%左右,相比之下,“大綜合”“正畸”“兒科”等收入明顯高于“種植”收入,占比分別為26%、21%和20%。

8月18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致電通策醫療證券事務部,對方對此進一步解釋稱,“公司的種植服務營收占比并不高,至于未來種植牙集采對公司的影響,要等政策落地后才能判斷。未來隨著集采推進,帶動市場的種植牙意愿,對我們來說也會有量的提升”。

此外,該人士指出,“公司提倡的是口腔超市的概念,在低端、中端、高端多個層次的種植牙項目上都有布局,能夠適應各種新變化”。

此外,作為港股市場第一家口腔專科連鎖企業,瑞爾集團旗下診所及醫院提供的口腔醫療服務,主要分為普通牙科、正畸科、種植科三大類。

從收入結構來看,瑞爾集團2021/22年(截至2022年3月底)實現營收16.24億元中,“普通牙科”收入占比高達53.7%,“正畸科”收入占比22.6%,“種植科”收入3.53億元,占比僅在21.7%左右,位居第三。

值得一提的是,瑞爾集團的“種植科”收入增速最快,2021/22年(截至2022年3月底)達17.9%,而“普通牙科”和“正畸科”同期收入增速僅分別為5.3%和7.0%。

瑞爾集團曾在2021/22年年報中談及對“種植牙集采”等政策的看法,“公司相信,這些政策將有利于宣傳和普及各項口腔醫療治療方式,使更多的人關注自身口腔醫療健康,提升口腔醫療機構就診量,尤其是基礎治療的就診量”。

8月18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多次致電瑞爾集團官網披露的投資者關系電話進一步了解詳情,但無人接聽。

相比通策醫療和瑞爾集團,牙博士的營收更依賴“種植”服務,也許面臨更大的集采沖擊。

今年3月底,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的牙博士在招股書中披露,公司主要有種植服務、正畸服務及綜合口腔服務三大業務。

2021年,牙博士的種植服務貢獻收入4.81億元,占比44.7%;綜合口腔服務貢獻收入3.49億元,占比32.5%;正畸服務貢獻收入2.44億元,占比22.8%。

種植服務占總營收的比重則從2019年的41.4%提升至2020年的42.6%,2021年進一步提升至44.7%。

集采對國產耗材廠商或較為友好

相比下游口腔醫療機構,短期利潤空間或將受到擠壓,可以預見的是,種植牙集采對產業鏈上游的國產耗材(種植體、牙冠等)廠商,無疑更加友好。

如國瓷材料擁有完整的齒科產業鏈,在牙科材料領域的主要產品包括氧化鋯粉體材料、瓷塊,義齒等。

2021年,國瓷材料“生物醫療材料板塊”收入6.95億元,占總營收的22%左右。

8月19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致電國瓷材料證券事務部,該公司人士認為,種植牙未來集采對公司有一定的利好。

不過他強調,“反映到公司業績上,還是要等種植牙集采政策正式落地”,而且,“國內種植牙市場滲透率較低,未來如果國內開展種植牙集采,量也是一個緩慢提升的過程”。

此外,正海生物(300653.SZ)也在2021年5月與江蘇創英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簽署了《產品經銷協議》,為創英醫療種植體產品進行全國民營渠道代理,經銷產品為牙種植體系統產品及相關口腔產品。

截至2021年末,正海生物稱,公司代理的種植體銷售區域已覆蓋全國22個省份,實現銷售額約400萬元。

對上游國產耗材廠商來說,出廠價格相對穩定,隨著種植牙集采政策落地,市場份額或將進一步提升;對于下游口腔醫療機構來說,短期內會有陣痛,如果積極應對行業新變化,隨著行業集中度提高、種植牙滲透率提升,長遠來看也是利好。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人氣榜
跟牛人買牛股 入群討論
今日熱度
問股榜
立即問股
今日診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8-24 奧浦邁 688293 --
  • 08-23 聯迪信息 839790 8
  • 08-22 五芳齋 603237 34.32
  • 08-22 朗鴻科技 836395 17
  • 08-22 昆工科技 831152 5.8
  •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