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魏書光
當美聯儲跟在市場后面亦步亦趨時,美聯儲對于通脹預期管理的前瞻性指導也就消失了。當鮑威爾鴿派的曖昧態度不斷顯露時,市場也將失去對其中長期管理通脹能力的信任。
“快速加息比慢速更好,經濟衰退比通脹持續增長強。”這是華爾街給美聯儲的建議。5月份美聯儲加息50個基點時,傳奇對沖基金經理泰珀認為,力度太小,不如預期,導致了市場下跌。6月份議息會議,美聯儲聽從了建議,加大藥量,華爾街一片歡騰。
加息確實可以提高借貸成本,促使消費者和企業減少支出,從而給經濟中的需求降溫,以此來管理總供給沖擊下的供需關系匹配問題。但是,對比之前美國多輪加息周期看,本輪周期里,在總需求層面,美國財政政策遠遠跑在了貨幣政策之前,且通脹很大程度上由財政政策驅動開始,隨后疊加居民負債擴張。
鮑威爾在講話中也承認,想要實現“軟著陸”并不容易,單靠貨幣政策不一定能夠做到。然而到目前為止,美國尚未顯現出整頓財政紀律的跡象,且美國財政政策也越來越依靠貨幣政策。美聯儲即使確有應對通脹的充足的政策工具,也不得不在控制通脹和穩定債務負擔之間進行艱難抉擇,并且一旦失去財政支持,貨幣政策的持續性也將受到沖擊。
美國如此,日本歐盟等更甚。隨著通脹進一步沖擊日本央行貨幣政策框架,主權債務風險沖擊歐央行貨幣政策框架,未來日歐央行能否堅持其貨幣政策立場,都令人存疑,更遑論整飭財政。6月15日,日本10年期國債期貨盤中大跌,兩度觸發交易所熔斷機制。隨后,日本央行宣布將繼續無限量購買日本國債。而意大利國債收益率上漲240個基點,創2020年年初以來的最大利差,頗有“歐債危機”重來架勢。旋即,歐洲央行宣布將以抗疫緊急購債計劃(PEPP)進行再投資,以維持意大利等國債券價格。
可見,在歐美等國家貨幣緊縮政策面具下,仍然掩飾著不愿整頓財政紀律的真相,說明美聯儲貨幣收緊政策還沒有傷及美國財政自身。但是對于歐盟、日本和英國等外圍附庸地區,貨幣政策調整的壓力已有點“繃不住”,其財政沖擊開始顯露。
繼續下去,很可能是“美國開槍,歐日英倒下”,并帶來國際資本市場和匯率市場價格的進一步調整,或許這才是華爾街的真正目標。與之對應,作為供給側的商品貨幣已經在重新定價的路上。今年以來,發達國家逆差頻頻創下歷史紀錄,而中國和資源國家的順差大增,中國前5月順差2904億美元,增長50.8%。國家外匯管理局外匯研究中心主任丁志杰撰文就認為,人民幣實際上是另一種特殊的“商品貨幣”——不局限于傳統意義上依托大宗商品,而是建立在制造業之上,擁有更加穩固的基礎、更能抵御外部沖擊的“商品貨幣”。
責任編輯:郭建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