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丨世界銀行
本文作者:喬伊布(世界銀行中國局高級經濟學家), 葉卡捷琳娜·瓦沙克馬澤(世界銀行預測局高級經濟學家), 李雨紗(世界銀行經濟學家)
在新冠疫情引發二戰以來程度最深的全球衰退僅兩年多之后,世界經濟繼續面臨一系列劇烈沖擊。烏克蘭戰爭不僅引發了人道主義危機,而且嚴重影響大宗商品市場、貿易、通貨膨脹和金融條件,導致全球增長放緩進一步加劇。
世界銀行6月7日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強調指出,在從衰退過渡到初步復蘇之后,世界經濟預計將經歷80多年來最大幅度的減速。全球經濟增長預計將從2021年的5.7%放緩至2022年的2.9%,與俄羅斯經濟聯系更緊密的歐元區經濟活動將顯著下降;美國經濟增速將降至不到2021年的一半,這反映了能源價格飆升、金融條件趨緊、供應鏈持續中斷等因素的影響。
2022年的全球環境也將影響中國經濟前景,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溫將大幅拉低出口增長并削弱信心。預計這將加劇中國部分地區因疫情反復和封控措施而導致的經濟放緩,這些因素造成供應鏈中斷,極大地削弱了家庭和企業活動。繼2021年強勁反彈至8.1%之后,世界銀行預測2022年中國經濟增速將放緩至4.3%,低于潛在增長率——即滿負荷生產狀態下的可持續增長率。
這一預測反映了盡管已采取政策措施緩解經濟下滑,但2022年第二季度經濟活動依然驟減。隨著上海和北京防疫管控的放松,在不暴發任何重大疫情的情況下,2022年下半年中國經濟增長勢頭有望反彈,這也得益于國務院上月宣布的額外政策刺激的作用。然而,內需正常化預計將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只能部分抵消今年早些時候由于疫情所造成的經濟損失。
世界銀行最新一期《中國經濟簡報》認為,雖然中國具備應對內外阻力的宏觀政策空間,但決策者面臨既要控制疫情又要支持經濟增長的兩難困境。的確,在防疫管控持續的地方,政策刺激的有效性降低;但是,讓疫情傳播則可能會給經濟增長造成更大的損害。
中期來看,需要加大力度擺脫依靠投資導向型刺激政策促進增長的老路,因為企業和地方政府的高負債將限制政策寬松的有效性、增大金融穩定風險。
面對這些資產負債表約束,政策制定者可以將更多刺激措施轉到中央政府的資產負債表上,并將公共投資用于綠色基礎設施建設。政府最近宣布的舉措似乎是朝著這個方向發展。
財政政策除了減輕企業稅費之外,還可以瞄準直接鼓勵消費的措施。例如,在已解除防疫管控的地區,廣泛發放消費券可以在短期內拉動消費。加強失業保險和其他社會保障體系等自動穩定器的改革也有助于擴大消費,尤其是對于那些邊際儲蓄傾向較低的貧困人口和弱勢群體而言。
伴隨近期的全球經濟減速,中國房地產市場的低迷說明了以往刺激措施的局限性。過去20多年來,中國房地產業高速發展,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截至2021年末,中國房地產投資占GDP比重為13%,而經合組織國家為5%;如果考慮供應鏈投入品,則房地產行業約占中國GDP的30%。因此,房地產行業的無序調整將產生重大的經濟后果。
世行報告為應對這些風險提出了具體建議。短期而言,關鍵仍然是保持充足的流動性,密切監測金融部門健康狀況以避免溢出效應;中期來看,結構性改革將為房地產業發展奠定一個更堅實的基礎。
通過改變城市規劃,擺脫過去的粗放型城市化模式,中國的城市中心區可以變得更緊湊、更有生產力和更宜居。這需要與財政改革同時推進,以幫助地方政府擴大除土地出讓金以外的收入基礎。
與此同時,還需要通過擴大基于項目的融資,或是讓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等機構投資者更多地參與,拓寬房地產開發商的融資渠道。此外,建立一個健全且可預測的債務處置和企業破產框架,將有助于對陷入困境的開發商進行資本重新配置。
最后,進一步推進金融體系自由化,可為家庭提供更多的投資選擇,以降低購買和持有空置房產作為投資工具的傾向。
盡管當前環境充滿挑戰,中國促進經濟快速復蘇的政策仍應著眼于應對結構性挑戰。提高消費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改善資本配置,促進勞動力流動,構建綠色發展模式,將有助于中國走上更加穩定、包容和可持續的增長道路。
本文首發于中國日報
(本文作者介紹:世界銀行集團是一個獨特的全球性合作伙伴,所屬五家機構共同致力于尋求在發展中國家減少貧困和建立共享繁榮的可持續之道。)
責任編輯:余坤航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