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精彩回顧:六大行齊聚第14屆金麒麟金融峰會,科技、低碳、養老,銀行業轉型走向何方?

2021-12-20 19:12:53 作者:金融研究院 收藏本文
A- A+

  12月13日至12月17日,由新浪財經主辦的“第14屆金麒麟金融峰會”隆重舉行,五天五場主題論壇,監管機構代表、權威專家、金融機構高管等80余位中國頂級財經人士齊聚一堂,共同分享金融業在新發展格局下的新變化,探討金融大時代中那些備受矚目的發展新方向。本周,新浪金融研究院將帶您回顧五天論壇中那些不容錯過的精彩觀點。

  主題論壇“2021中國銀行業發展論壇”于“第14屆金麒麟金融峰會”議程的第一天舉辦。論壇以“未來銀行之路:使命與擔當”為主題,中國銀保監會原副部長級干部于學軍和中信集團原監事長、中信銀行原行長朱小黃以及六大行高管,均出席論壇并演講。

  于學軍:銀行的治理結構及股東都應當公開和透明

  中國銀保監會原副部長級干部于學軍表示,近幾年中國銀行業的經營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其中嚴監管發揮了應有作用。

  一是嚴格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提高報表數據的真實性,以準確反映金融機構的資產質量、風險暴露、規模效益等,并提足撥備,加大不良資產的處置力度,從而增強金融機構抵御風險的能力等,金融機構報表的真實性和抗風險能力明顯得以提高;二、影子銀行的規模大幅壓縮,風險得到明顯緩釋;三、關注和強化銀行法人治理監管,增強治理結構的有效性和透明度,并延伸到重要股東,實行穿透式監管;四、宏觀貨幣信貸環境相對穩健。

  “嚴格講,銀行的治理結構及股東都應當公開和透明,沒有理由藏著掖著什么。這幾年我們加強法人治理監管,取得很大進步。最明顯的變化是:盡管中國的銀行業在治理結構當中仍存在許多頑瘴痼疾,比如不當的行政干預,重要股東資質低下,董事及高管履職能力不足,等等,但過去有許多不良股東熱衷于控制中小銀行業金融機構,常將其當作提款機的現象,現在已大為減少,這股不正之風正在得到有效的遏制和糾正。”于學軍說道。

  不過,現實的感受卻是銀行業的經營管理壓力并未減輕,風險防控的難度似乎越來越大,尤其是一些中小銀行業金融機構面臨現實風險暴露等問題。于學軍認為這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一是宏觀經濟環境發生變化;二是存貸款利率明顯下降;三是受金融科技快速發展的沖擊。

  于學軍指出,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的改變、轉型升級,中國經濟的調整將會進入新的陣痛期,產業結構、地區經濟發展、科技進步等會加速變化。在這種情況下,銀行業的轉型發展將更加緊迫,壓力會持續加大,這就需要銀行業做好長期應對的思想準備,積極爭取主動,在有效防控好各種風險的同時,尋求更強更好的發展。

  張文武:高水平打造科技自立自強,維護總體國家安全

  中國工商銀行副行長張文武在本屆論壇上發表了題為《充分發揮金融科技能力,高質量履行金融使命》的演講。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并指出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再次強調要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張文武稱,工商銀行堅決貫徹落實國家戰略要求,堅持自主創新,帶頭打好銀行業核心技術創新攻堅戰,助力強鏈補鏈,有序推進信息系統創新工程,為維護金融穩定與保障國家金融安全貢獻力量。

  此外,該行還以科技體制改革為突破口,深入推動全行組織架構、管理流程、業務模式等數字化重構,實現治理體系現代化、治理能力智慧化,積極發揮工行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

  徐瀚:數字化金融創新不能搞噱頭、玩概念、做盆景

  中國農業銀行副行長徐瀚在本次論壇上表示,在數字化浪潮席卷社會各行各業的大背景下,在“智慧為民”這一話題上,“智慧”只是手段,“為民”才是最終目的,而“為民”最終要落腳到“多、快、好、省”這四個字上。

  “多”,就是要依托多渠道協同,提供多元化金融產品,服務最廣大的客戶群體;“快”,就是要為客戶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務;“好”,就是要全方位多維度提升客戶服務體驗;“省”,就是要盡可能降低客戶各種金融服務成本,做到既省錢又省心。

  徐瀚稱,銀行應以刀刃向內的勇氣推進銀行自我革命。數字經濟發展意味著社會生產力達到了新的水平,數字化轉型要求商業銀行調整原有的生產關系、適應新的生產力。為此,必須主動采用新理念、新技術、新方法,解構、重塑傳統的制度安排、業務流程和管理方式,破除一切不適應數字化的陳規陋習,以積極主動的姿態擁抱新技術,真正建設一家數字化銀行。

  王志恒:中國實現碳中和需數百萬億元資金支持

  中國銀行副行長王志恒在論壇上發表了題為《守初心擔使命,為全面綠色轉型貢獻金融力量》的演講。王志恒表示,金融是經濟的血脈,在服務雙碳目標、推動經濟社會綠色轉型中責無旁貸。當前,金融支持綠色發展仍存在不充分、不平衡問題。

  “據估計,中國實現碳中和需數百萬億元資金支持,年均資金缺口近2萬億元,在可再生能源、土壤污染修復等領域缺口較大;綠色低碳技術仍處于攻堅期,碳匯、碳捕集、碳封存等技術應用性和商業性不足。”王志恒說道。

  王志恒認為,中國銀行業要積極作為,抓好“五個加強”,實現“五個提高”,以高質量金融服務助力雙碳目標實現。第一,加強戰略統籌,提高前瞻性;第二,加強機制建設,提高有效性;第三,加強產品創新,提高適配性;第四,加強風險管理,提高穩健性;第五,加強國際合作,提高互惠性。

  胡昌苗:堅持落實“租購并舉、房住不炒”

  中國建設銀行董事會秘書胡昌苗表示,建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記國有大行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初心使命,圍繞國家發展戰略以及社會民生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以新的金融思維大膽創新、主動作為,以“三大戰略”為著力點,開啟“第二發展曲線”,努力在踐行新發展理念中探索出銀行創新發展之路,在助力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中體現責任和擔當。

  具體來看,包括保持戰略定力,以新金融行動助力經濟社會可持續高質量發展;主動擁抱變化,適應新形勢新要求,以新的金融思維不斷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推動綠色轉型,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堅持義利兼顧,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協調統一;守牢風險底線,穩中求進,依托全面主動智能的風險管理體系保障各項業務行穩致遠。

  胡昌苗稱,積極倡導住房租賃戰略,堅持落實“租購并舉、房住不炒”,以住房租賃盤活社會資源,助力解決大中城市租購平衡問題,滿足城市新市民的居住需求,紓解住房焦慮,防范房地產市場的“灰犀牛”風險,推動房地產行業健康平穩發展。

  周萬阜:養老金融既要服務好“已老” 也要服務好“未老”

  交通銀行副行長周萬阜在論壇上發表了題為《新時代零售金融的使命和擔當》的演講。周萬阜表示,零售金融要服務好人民的養老和享老需求,既要服務好“已老”,也要服務好“未老”。我國老齡人口規模日益擴大,老齡化程度正在不斷加深,預計到2025年末,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將超過3億,占總人口比例超過20%,我國將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這對經濟運行全領域、社會建設各環節都將帶來深遠影響。

  周萬阜指出,從短期看養老供給暫時能覆蓋養老需求支出,但長期看,第一支柱替代率不足、第二支柱覆蓋率偏低、第三支柱剛剛起步的養老供給狀況將會給養老事業形成很大挑戰。對解決這個問題,金融機構應當發揮自己特有的優勢、作出特有的貢獻。

  姚紅:商業銀行應將“雙碳”目標融入到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副行長姚紅在論壇上發表了題為《發展綠色金融 助力實現“雙碳”目標》的演講。姚紅認為,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是商業銀行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商業銀行應提高站位,將“雙碳”目標融入到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加大對綠色金融和氣候融資企業和項目的支持力度。

  “積極創新綠色金融和氣候融資產品;加強環境和氣候風險管理,將氣候風險納入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研究開展氣候風險壓力測試,加強氣候融資項目碳減排等相關信息披露。與此同時,正確處理煤炭、煤電企業融資與綠色發展的關系,有序推進碳減排,不搞‘一刀切’和‘運動式’減碳,不談‘煤’色變,助力高碳企業綠色轉型發展。” 姚紅說道。

  方合英:低碳轉型創造巨大投融資需求,金融機構迎來新的業務增長點

  中信銀行黨委書記、行長方合英在論壇上發表了題為《大力發展綠色金融 開啟未來銀行之路》的演講。方合英表示,在政策紅利持續釋放的背景下,我國綠色金融發展按下“快進鍵”,正在駛入“快車道”。低碳轉型將創造巨大的投融資需求,金融機構將迎來新的業務增長點。

  方合英進一步表示:“從長遠和未來看,我認為任何新產業的快速壯大和可持續發展,最重要是構建起“生態”。低碳經濟、綠色金融的繁榮發展離不開一個成熟的金融生態,這需要政府、交易所、監管機構、金融機構和社會資本等各方通力協作,構成良性循環的生態鏈,在這一過程中,中信銀行將全面深度參與,不斷將綠色金融理念與自身業務相結合,特色化、體系化推進自身綠色銀行建設。”

  潘衛東:商業銀行應抓住當前數字化轉型機遇

  浦發銀行行長潘衛東在論壇上以《創新模式、數據驅動,高效服務實體經濟》為題發表演講。潘衛東表示,隨著數字化的加速,每天社會經濟和生活各類活動的數據都在爆發式增長,需要管好“數據”這一無形的高價值資產,讓數據發揮更大的價值。

  “眾所周知,數據不同于其他生產要素,只有被重復使用、多場景運用,數據的價值才會越來越高。孤立的數據不但不能充分發揮數據潛能,反而會因為某些數據超過‘保鮮期’而價值損耗。因此,就需要打造數據價值流通的基礎設施、機制和生態,破解數據‘不敢流’、‘不想流’、‘不易流’的難題。”潘衛東說道。

  潘衛東稱,數字經濟時代下,商業銀行應抓住當前數字化轉型加速的機遇,以數據為驅動,構建數字化服務新模式。浦發銀行亦將始終堅持以客戶為中心,在數字化創新轉型的跑道上,與各行各業并肩同行,為“增強經濟發展韌性、助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展現新擔當,實現新作為。

  張健華:綠色金融是商業銀行轉型的內在需求

  華夏銀行行長張健華在論壇上發表了題為《打造綠色金融特色 實現銀行高質量發展》的演講。張健華認為,實現“雙碳”目標意味著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金融機構尤其是銀行是我國經濟金融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力量。對于我國的銀行業而言,如何把握“雙碳”目標催生的投融資機遇,防范氣候變化給金融體系帶來的系統性風險,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支持綠色低碳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

  具體來看,銀行要按照“雙碳”目標頂層設計要求,從組織架構、產品服務、風險管控等各個環節強化綠色發展理念,多渠道滿足綠色低碳發展的金融服務需求,通過商業模式的不斷創新,將企業社會責任與銀行業務有機結合,探索走出可持續發展之路。

  李伏安:金融要積極服務產業數字化轉型

  在渤海銀行董事長李伏安看來,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正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金融要加快自身數字化轉型,積極服務產業數字化轉型。

  李伏安稱,數字技術是數字經濟的先導,而金融是數字化轉型較快的行業,一直以來金融與科技的融合相輔相成。為有效服務經濟的產業數字化,金融要充分運用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金融科技,全面推動自身數字化轉型,實現經營理念、管理流程、業務模式、產品設計、組織管理的持續革新,提升服務產業數字化轉型的能力。

  此外,銀行也應強化科技賦能,助力綠色金融發展。商業銀行要將綠色發展理念深度融入戰略規劃、制度和流程、產品和服務創新、運營管理之中。著力在理念、宗旨、愿景等方面充分反映和體現支持綠色金融、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價值觀。在戰略規劃、戰略目標、風險偏好的監督、考核、評價等方面,充分考慮推進綠色金融落地的思路和路徑。堅持將綠色金融納入ESG全流程管理,打造完整規范的數據體系,形成數據價值創造的能力。

  張曉蕾:中國綠色轉型將帶來廣泛的國際合作機遇

  渣打銀行(中國)行長張曉蕾在本次論壇上表示,據渣打估算,為達成2060年碳中和目標,中國需高達127-192萬億元人民幣的投資,相當于平均每年投資3.2-4.8萬億元。綠色金融在為清潔能源融資和支持低碳轉型融資方面,將發揮巨大的作用。

  “中國綠色金融市場近幾年的蓬勃發展,給渣打這樣的外資銀行深度參與綠色金融國際合作、本地市場能力建設和產品創新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張曉蕾說道。

  張曉蕾認為,具體來看,外資銀行參與中國綠色金融市場發展和綠色金融國際合作有四條路徑:第一條路徑有關標準,即通過對標境內外金融市場的綠色標準,引入國際投資者助力中國企業的綠色轉型;第二條路徑的重點是推動轉型,即根據高碳排放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的融資需求,推出創新的轉型融資產品;第三條路徑是共建綠色“一帶一路”,即對接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綠色融資需求,支持 “一帶一路”的綠色、高質量發展;第四條路徑是積極參與碳市場體系建設,探索碳金融產品的運用。

  宋躍升:中國“雙碳”目標的提出讓綠色金融進入主流視野

  恒生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行長宋躍升表示,目前全球能源轉型、中國“雙碳”目標的提出讓綠色金融進入主流視野,金融機構大有可為。

  在全球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碳中和”、綠色發展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最大公約數”。尤其是中美兩國,在油氣開發、溫室氣體排放、高耗能排放產業結構轉型、管理運輸等領域有著深厚的合作基礎;近年來,中美生態系統與環境變化聯合中心、中美清潔能源聯合研究中心的成立,也充分凸顯了合作前景。他認為,在這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中,金融機構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具有重要的賦能和支撐作用。

  “在國際上,像我們這樣的外資金融機構可以靈活運用豐富的國際經驗,助力中外形成可測量的標準體系、多層次的交易流通市場、多樣化的綠色金融產品等;在國內,金融機構也能夠通過為符合條件的企業提供多元化的定向融資,來推動國內的能源轉型,助力中國在世界能源變革中實現跨越式發展。”宋躍升說道。

  朱小黃:低碳文明時代的金融發展

  中信銀行原行長朱小黃為本次論壇做總結發言。朱小黃指出,未來的金融發展不應僅僅是在現狀之上加上一些新的綠色金融產品,而應該從整個時代變化的角度出發,考慮低碳時代與人類社會發展的關系、低碳時代會帶來哪些機遇和挑戰等基本性的問題,在此基礎之上,考慮金融如何發展和金融如何支持實現低碳。

  朱小黃認為,目前而言,由于技術的限制,低碳與高質量的生活是一對矛盾。人類現存的生活方式,基本上是建立在一定程度的碳排放基礎上的。維持現存的生活方式,就必然保持相應的碳排放。從異度均衡理論出發,站在未來對當前的要求,或者站在當前對未來負責,從根本上講要改變現存的生活方式,建立新的生活價值觀念,使碳排放與生活方式在方向上保持良性互動。

  朱小黃指出,完善落實低碳文明時代的金融經濟體系的前提是完成碳計量。只有將碳排放標準化計量,明確企業的碳排放額度、碳排放量等數據,才能實現將碳資本化處理,納入會計核算體系。在此基礎之上,市場可以進一步實現碳排放權的交易,通過定價機制引導社會減排成本最小化;金融部門可以進行企業的碳信用評估,完成綠色金融產品估值,完善綠色金融的發展;政府可以以碳排放量為依據,完善碳中和路徑的頂層設計。這樣,經濟措施方能落地實施,引導整個社會向低碳文明發展。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李琳琳

文章關鍵詞:

作者

金融研究院

金融研究院

金融研究院

熱文排行

聯系我們

  • 郵    箱: money@staff.sina.com.cn
  • 電    話:010-62676252
  • 地    址:北京市海淀區西北旺東路新浪總部大廈

新浪財經意見反饋留言板

400-052-0066 歡迎批評指正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