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
新浪財經2021年會暨第14屆金麒麟論壇于12月2日在線上舉行。中國區域科學協會理事長肖金成出席并演講。
肖金成在演講中表示,中國改革開放獲取了一些經濟全球化的好處,招商引資發展經濟,沿海地區獲得了很快的發展。但是面對逆全球化,對世界貿易、世界的經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對我國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這樣就必須要做出應對之策,否則還是按照以前的路子走,還是把主要生產市場放在國外,這樣會面臨被動。
對此,肖金成指出,要加大力度擴大國內需求,暢通內循環。內循環就要必須擴大國內的市場需求,事實上我國在這方面有很大的優勢。14億人,是一個大市場,只要擴大了需求,我國的經濟還是有很強的動力。這方面主要是通過暢通內循環,擴大國內需求,提高經濟發展水平。我國現在要促進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會的本質所在,也就是要把改革開放成果讓全國人民共享,這就需要縮小區域的差距,縮小城鄉的差距,縮小區域之間收入分配的差距。這種縮小差距的過程,也就是我們發揮國內市場潛力的過程。
肖金成強調,國內擴大需求實際上是要提高我們勞動者的報酬,這一點非常重要?,F在我國有將近3億農民工,這3億農民工的報酬還是比較低的,要縮小群體之間的差距,這3億多農民工如果收入能得到提高,報酬得到提高,就可以煥發出我們市場需求的潛力。勞動者的報酬是不是應該提高呢?我覺得是應該提高的,而且我們是有條件提高的。過去勞動力報酬低是兩大因素:
一大因素是勞動力的供給很充分,供大于求,農民從農村到城市,他獲取的報酬總覺得比農村高很多,所以對報酬的高低意識沒有那么強?,F在人口紅利已經到了拐點,供大于求變成供需平衡或者是供不應求。在這種情況下,勞動力報酬提高是必須的。
第二,收入不提高,我國的消費市場就很難提高。我們的產品過去說面向國際市場,現在面向國內市場,生產的產品要滿足中國人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提高勞動者的報酬也是必須的。通過提高勞動力的報酬,這對國內市場的需求擴大是非常有效果的。
另外,消費結構也要變化。過去拉動經濟發展除了外貿和進出口之外,主要是投資需求。投資需求使高速公路、修高鐵、城市基礎設施發生了很大變化,現在由主要靠投資需求拉動經濟也要轉向消費需求,消費需求來打動經濟增長,這一點也非常必要。
以下為發言全文:
大家好,我是中國區域科學協會的理事長肖金成,感謝今天對我的邀請。我今天要講的題目是“有效應對逆全球化,擴大內需,暢通內循環”。
談到逆全球化,大家肯定聽到更多的是全球化,全球化是跨國公司推動的,因為跨國公司為了獲取更多的利潤,降低成本,在全球布局它的生產基地,這樣它的成本就會大大地降低。當然它所在的國家,有很多是發達國家,也獲得了很大的好處。所以,全球化也是發達國家的推手。欠發達國家由于有跨國公司的存在,也加快了它的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水平,這樣實際上欠發達國家生產很多品反而返銷到了發達國家,發達國家也獲取了很多好處,(獲得)非常廉價的商品。但是發達國家也出現了產業的空心化,這是發達國家沒有想到的。也可能想到,但是無奈,因為它的好處很多,發現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既能獲取很大的好處,也使自己的產業向外轉移,經濟日益地虛擬化。
在這樣的情況下,現在它們就出現了逆全球化,他們要繼續舉起再工業化的大旗,盡管再工業化的目的不一定能達到,但是發達國家的這種行為已經明顯地對全球化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也獲取了一些經濟全球化的好處,我們招商引資發展經濟,我們的沿海地區也獲得了很快的發展。但是面對逆全球化,對世界貿易、世界的經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對我們國家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這樣我們就必須要做出應對之策,否則我們還是按照以前的路子走,我們還是把主要生產市場放在國外,這樣我們會面臨被動。
我們要有應對之策,第一方面,加大力度擴大國內需求,暢通內循環?!笆奈濉币巹澖ㄗh里邊已經明確提出來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的發展格局,這是我們國家提出的一個重大的舉措,這也是應對逆全球化的一個舉措。談到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實際上我們在上世紀80年代提出了“國際大循環”,國際大循環的內涵是“大進大出,兩頭在外”。我們利用國外的資金、技術、資源,我們發展經濟,擴大我們的對外貿易。“大出”也是我們面向國際市場。事實上我們在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的對外貿易發展得非常迅速,我們的外貿依存度從1978年不到10%,到2001年,我們的外貿依存度已經超過了60%,這就比較高了,進口+出口合起來占GDP的比重,這是外貿依存度。這個依存度達到60%,我們依賴國際市場太大了。此后,我們也進行了結構調整,2020年我們的外貿依存度下降到32%,我們主要還是經濟結構進行了調整,我們GDP的總量在擴大,還是要依托國內市場,國內的市場要占主體。但我們還是覺得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在逆全球化,在發達國家再工業化的背景下,我們主要還是依托國內的需求,要擴大國內的需求。所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也就是內循環,國外大循環的叫外循環。我們現在在新的時期,要暢通國內的內循環。
內循環就要必須擴大國內的市場需求,事實上我們在這方面有很大的優勢。我們14億人,是一個大市場,只要我們擴大了需求,我們的經濟還是有很強的動力。這方面主要是通過暢通內循環,擴大國內需求,提高我們的經濟發展水平。我們現在要促進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會的本質所在,也就是要把我們的改革開放成果讓全國人民共享,這就需要我們要縮小區域的差距,縮小城鄉的差距,縮小區域之間收入分配的差距。我認為這種縮小差距的過程,也就是我們發揮國內市場潛力的過程。
國內擴大需求實際上是要提高我們勞動者的報酬,這一點非常重要?,F在我們有將近3億農民工,這3億農民工的報酬還是比較低的,我們要縮小群體之間的差距,這3億多農民工如果收入能得到提高,報酬得到提高,就可以煥發出我們市場需求的潛力。勞動者的報酬是不是應該提高呢?我覺得是應該提高的,而且我們是有條件提高的。過去勞動力報酬低是兩大因素:
一大因素是勞動力的供給很充分,供大于求,農民從農村到城市,他獲取的報酬總覺得比農村高很多,所以對報酬的高低意識沒有那么強。現在人口紅利已經到了拐點,供大于求變成供需平衡或者是供不應求。在這種情況下,勞動力報酬提高是必須的。
第二,收入不提高,我們的消費市場就很難提高。我們的(生產的)產品過去說面向國際市場,現在我們面向國內市場,我們生產的產品要滿足中國人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提高勞動者的報酬也是必須的。通過提高勞動力的報酬,這對國內市場的需求擴大是非常有效果的。
另外,消費結構也要變化。我們過去拉動經濟發展除了外貿和進出口之外,主要是投資需求。投資需求使高速公路、修高鐵、城市基礎設施發生了很大變化,現在我們由主要靠投資需求拉動經濟也要轉向消費需求,消費需求來打動經濟增長,這一點也非常必要。
我看了一個數據,2020年社會零售總額現在和美國基本持平,低于美國。我們是14億人,美國不到3億人,但是我們的社會零售總額是持平的,說明我們的人均消費比較低,我們和美國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只要我們提高人均消費,我們的經濟增長的動力就能夠釋放。
另外,我們現在提出“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也就是農民工市民化,進入城市的農民工應該享受和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這樣有利于把他的妻子和孩子轉移到城市來。由過去一個人進城變成全家進城。一個人進城和全家進城的消費結構不一樣,他們過去掙了錢匯到老家去蓋房子,現在農民的房子有非常大的改善,都在農村建房子,但是他的消費,尤其是文化消費、教育消費占比都比較低。如果全家進城,消費結構就會轉變,消費將大大提高。全家進城對提高城鎮化水平也是有效的。我們現在的城鎮化水平已經超過了60%,意味著我們現在有9億人居住在城市和城鎮,只有5億多人居住在農村,9億人的基礎就很大,城市的消費也是一個很大的動力。我們通過城市化的水平提高,對我們經濟發展的動力拉動也是非常明顯的。
我們現在(城鎮化率)是60%,到2030年或2035年,我們的城鎮化水平要超過70%,也就是說還有1億多人要轉移到城市和城鎮,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拉動也是有效的,也是明顯的。
所以,我對中國經濟發展,從長遠來看非常樂觀,因為我們有這個基礎、這個基數在這里,這是大市場。只要我們發揮整個大市場的潛力,我們把生產、分配、流通、消費這四個環節打通,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讓全國人民都能夠獲取改革開放的好處,都能夠提高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對我們的經濟增長拉動也是非常有效。所以,我對中國經濟增長未來的前景是非常樂觀的。
因為我是研究區域經濟的,區域發展也是一個應對逆全球化的很重要的對策。我們原來提出來要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要縮小區域的差距,縮小城鄉的差距,縮小收入分配的差距?,F在我就講一講如何縮小區域的差距。
區域劃分為東中西三大地帶,東部、中部、西部存在著很大的收入方面的差距,我們現在通過什么舉措(改善)?比如有長江經濟帶戰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成渝雙城經濟圈,這三大戰略,長江也好,黃河也好,都是跨越東中西。成渝實際上在中國的西部。這三大戰略的目的還是促進區域的協調發展,縮小區域間的差距。我認為縮小區域間的差距,就意味著提高發展的潛力。所以,我的觀點是“差距就是潛力”。我們在研究長江經濟帶的時候,發現長江下游、長江中游、長江上游存在著很大的差距。長江中游、長江上游的發展條件也不錯,如果能把長江中游和長江上游發展起來,縮小和長江下游的差距,我們的市場就會擴大。所以,差距就是潛力。通過這些舉措,促進中西部的發展,我們說如何擴大國內市場需求,這也是和國內市場需求有關的,就是要通過縮小區域差距。
實際上區域差距還有另外一個層面,我們現在的核心城市規模很大,要素向核心城市集中,現在出現了很多一千萬(人口)以上的城市、五百萬以上的城市、三百萬以上的城市,城市的規模很大。我們把三百萬(人口)規模以上的城市叫都市,都市有很大的吸引力,區域經濟學概括為“有虹吸效應”,把周邊的要素向核心集中,周邊地區的發展就受到影響。2019年國家發改委發了一個文件,規劃建設現代化都市圈,什么意思呢?核心城市不能一市獨大,不能自顧自地發展,應該帶動周邊地區,這就是都市圈。我們現在規劃建設都市圈,就是讓核心城市和周邊地區能夠共同發展,我們提了一個口號“建設軌道上的都市圈”,通過交通體系的建設,讓軌道交通延伸到周邊的城市,有利于核心城市帶動周邊地區發展。交通體系的完善對經濟的拉動也是非常明顯的,不僅是投資拉動,對縮小核心城市和周邊地區的差別,讓周邊地區的城市也能夠發展起來,這就是提出來規劃建設都市圈的重要意義。
此外,我們還提出來要推進城市群的經濟一體化。比如長三角地區過去主要是以上海為核心的若干個城市,現在把安徽涵蓋進來,這樣范圍就比較大。我們國家現在有很多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山東半島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關中城市群,這些城市群有什么特點?城市比較密集,產業比較密集,人口也比較密集,三個“密集”就形成了城市群。我認為城市群是我們國家發展的引擎。因為我們的市場必須要越來越大,如果太分散可能對經濟的效率提高是有影響的,核心城市不能一市獨大,要眾多的城市都能夠發展,這樣城市群主要是考慮讓城市之間能夠分工合作、功能互補、互利共贏,實現一體化發展,實現大中小城市和農村協調發展。所以,城市群比都市圈更大一些。
現在我們對城市群都做了規劃,城市群將是我們國家經濟發展的引擎,對縮小區域的差距也是有重大作用的。
另外,城市群吸引很多人口,我們發現我國的城市群GDP占比比較高,但人口占比還比較低,這樣可以吸引欠發達地區的人到這個城市群里來,分享城市群內經濟發展的好處,這樣的結果有利于生態脆弱地區更得到保護。像很多深山區、干旱地區發展條件很差,脫貧攻堅雖然使他們擺脫了貧困,但是真正讓他富裕起來還是很困難的,他能夠轉移到城市群里來,實際上擴大了城市群的需求,滿足了對勞動力的需求,對經濟發展也是有拉動作用的。
這是第二個區域方面的問題。
第三個城市是省際交界地區,一般都是欠發達地區,現在我們加快對省際交界地區發展的支持,另外加強省際交界地區的合作,消除行政區的壁壘,通過區域合作,加快交界地區的發展,這是我們縮小差距的一個重要方面。
城鄉差距在我們國家還比較大,農民現在還有5億多人,5億多人如果收入提高了,消費水平也會得到提高,也會拉動經濟增長。收入提高要靠農業的現代化,我們現在提出來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戰略,第一,要改善農業的生產條件,讓農業能夠有一個大發展,讓居住在農村的人、從事農業的人收入得到提高,鄉村振興戰略也是對經濟發展起到拉動作用。我們在“十三五”期間主要是脫貧攻堅,使幾億人擺脫貧困、走向小康。“十四五”主要是通過鄉村振興戰略,通過促進農業現代化,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使農民的收入得到提高,使農村面貌得到改善。這實際上一方面讓廣大的農民也能享受到改革開放的好處,同時也是對我們擴大內需是一個強大的動力。
我們國家擴大開放也是我們經濟發展的動力,逆全球化是一種思潮,對全球化制造障礙,但我們也是要應對的,我們提出的對策是區域經濟一體化。區域經濟一體化很早就提出來了,我們過去分析國際形勢總是有兩個概念同時提出,一個是經濟全球化,第二個就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現在全世界按照地緣關系構成了若干個區域,比如像東盟、阿盟、非盟,都是區域共同體。他們當時提出共同體的時候,目的是應對跨國公司的挑戰,因為跨國公司來勢兇猛,一個國家根本不是對手,怎么辦?我們就聯合起來搞經濟共同體,所以就出現了類似于東盟、非盟、阿盟。包括歐盟,過去實際上是政治、軍事聯盟,現在也是一個經濟聯盟,還有像北美自由貿易區?,F在他們也感覺到抱團取暖也是必要的,發達國家也在搞經濟共同體,美國提出加入TPP,要主導TPP,實際上也是要搞區域的共同體。
我們國家實際上也有了應對之策,我們提出“一帶一路”?!耙粠б宦贰本褪菓獙θ蚧?,應對發達國家的區域共同體的一個對策。我個人認為,我們的“一帶一路”實際上也是國際區域合作的框架。所謂“國際區域合作”,比如“一帶”的全稱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從亞洲到歐洲,然后到非洲,實際上連接了三大洲的經濟帶,這是一個很大的區域,我們通過加強合作,這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經濟區。第二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也就是跨太平洋、環太平洋。這和美國主導的TPP實際上是兩個方向,我們是向南太平洋去加強合作關系,美國是想怎么能夠撇開中國。特朗普上臺之后就把TPP踢出去了,不參加了,不主導了,由日本來主導,日本提出來CPTPP“全面與進步的太平洋戰略伙伴關系”,日本主導,中國也在積極參加,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范圍基本上差不多,現在我們積極加入。我們國家積極加入區域經濟共同體,目的實際上就是推進投資的便利化和貿易的便利化,我們要通過擴大開放,也是要增強我們的經濟發展的動力。
在國際區域合作的下一個層面是國際次區域合作,作為“次區域合作”,就是我們國家一個地區和相鄰國家的一個地區展開合作,利用地緣關系來加強合作、擴大開放,也就是擴大市場。比如瀾滄江—湄公河的國際次區域合作,我們也帶積極參與、主導、推進。還有中亞國際次區域合作,西部地區、西北地區和中亞五國合作。還有東北亞國際次區域合作,已經提了幾年了。但是因為東北亞的政治比較復雜,推進比較緩慢,但是我們不遺余力地推進東北亞的國際次區域合作。還有黃海的國際次區域合作,也就是中日韓,我們的華北地區、東北地區、東部地區和日韓加強合作,就叫國際次區域合作。這種國際次區域合作實際上因為有地緣關系,離得比較近,也是區域一體化的一種形式。因為離的距離比較近,運輸成本比較低,文化也比較接近,更有利于深層次地合作。中國國際次區域合作也可以同步地參與國際區域合作。
所以,區域經濟一體化是未來的主趨勢。盡管出現了逆全球化,但是我們通過區域經濟一體化,也是可以擴大開放,還能夠推進我們國際市場的市場。
面向國內市場,擴大國內需求,暢通內循環,同時我們不要再把門關起來,靠國內就行了,我們實際上還是要靠打通外循環,我們要修復國際的供應鏈,要構筑國內的供應鏈?!笆奈濉币巹澨岢鰜順嫿ㄒ試鴥却笱h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相互促進的新的發展格局,通過這個新的發展格局,使我們增長的動力、發展的動力更加強勁。使我們國家在“十四五”期間,一直到2030年,我們國家的經濟增長動力比較強勁,我們有動力所在,從經濟發展來講是比較樂觀的,當然我們在中間要排除一些障礙。現在要戰勝新冠疫情對我們的沖擊,戰勝逆全球化對我們的沖擊,也要解決國內內循環方面的一些障礙和問題,我們的經濟發展水平會得到提高,我們的經濟總量還會進一步地擴大,我們全國人民在共同富裕的原則下,生活水平都能得到提高。
好,今天我利用這個機會,發表一點我個人的觀點,請大家批評。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責任編輯:鄧健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