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張奧平 施慶龍
11月30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21年11月的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綜合PMI產出指數。整體數據顯示,周期中經濟增長重回擴張區間。如果用四季更替來比作中國所處在的經濟周期,那么今年四季度將是冬季的尾聲,2022年一二季度或將迎來新的春季,那時中國經濟將會是“草木蔓發,春山可望”。
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50.1%,環比增加0.9個百分點,制造業重回擴張區間。PMI構成分類指數全線增長,其中生產指數為52.0%,環比增加3.6個百分點,表明制造業生產活動加快;新訂單指數為49.4%,環比增加0.6個百分點,表明制造業生產活動有所改善;原材料庫存指數為47.7%,環比增加0.7個百分點,表明制造業主要原材料庫存量降幅收窄;從業人員指數為48.9%,環比增加0.1個百分點,表明制造業企業用工景氣度略有改善;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為48.2%,環比增加1.5個百分點,但仍在臨界點下,表明制造業原材料供貨商交貨時間有所延長。
中國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2.3%,環比下降0.1個百分點,持續高于50%的臨界點,表明非制造業保持穩定恢復。其中非制造業主要分類指數中的投入品價格指數非常值得關注,環比大幅下降7個百分點至50.8%,但仍略高于臨界點,表明非制造業企業用于經營活動的投入品價格總體水平漲幅明顯收窄。
此外,中國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2.2%,環比增長1.4個百分點,表明我國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總體擴張步伐有所加快。
重點一:經濟增長逐步企穩,通脹問題有效緩解
第一,供給和需求均實現回暖,生產明顯反彈。代表供給的生產指數自48.4%增長至52%,增加3.6個百分點;而代表需求的新訂單指數自48.8%增長至49.4%,增長0.6個百分點。
第二,中小型企業生產經營環境正在加速改善。中型企業PMI自48.6%增長至51.2%,增加2.6個百分點;小型企業PMI自47.5%增長至48.5%,增長1個百分點。
第三,8月份后制造業重回擴張區間。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自49.2%增長至50.1%,拉升0.9個百分點,且較50%的臨界點高0.1個百分點。
通過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經濟增長正在逐步實現企穩,通脹問題正在有效緩解。而實現以上結果背后有五大原因:
第一,大宗商品價格實現下跌,生產端通脹問題正在緩解。自10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研究依法對煤炭價格實施干預后,動力煤現貨和期貨價格直接腰斬。后續一攬子政策起效,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自72.1%下跌至52.9%,出廠價格指數自61.1%下跌至48.9%。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下跌,降低了中小型企業的生產成本,擴大了企業的利潤空間。
第二,企業生產空間擴大。三大訂單指標全線增長,其中新出口訂單自46.6%增長至48.5%,增長了1.9個百分點。國外疫情加重疊加圣誕節消費季臨近,外需回暖拉升總需求,經濟增長“三駕馬車”中的出口或將為中國的經濟增長貢獻更大力量。
第三,保供穩價政策加碼,市場實現自主調節。政府減少對企業生產的限制,企業可根據市場需求自主擴大生產規模,發揮市場自主調節的根本性作用。
第四,限產限電及時松綁。政策糾偏及時有效,原材料價格回落至合理水平,制造業生產和需求皆實現回升。
第五,地方專項債券落地。隨著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有所加快,部分“十四五”規劃重大項目逐步落地,建筑業擴張逐步加快,三駕馬車中投資將實現助力經濟下一段的高質量增長。
重點二: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初見成效
“跨周期調節”的首次提出是在2020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強調要完善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今年以來,多次重提與強調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
整體而言,跨周期調節與此前的逆周期調節是既互相補充又有差異化側重的。逆周期調節是重點解決經濟短期周期中增長困難的宏觀調控方式,主要在于熨平經濟周期階段中的短期負面影響;而跨周期調節是在逆周期調節的基礎上,強調解決經濟中長期發展的“痛點”,從而實現經濟中長期的可持續高質量增長。
此外,逆周期調節一般采用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調節方式;而跨周期調節則強調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與產業、人口、環境等政策一起發力配合,解決經濟發展中長期的問題,促進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近期,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已初見成效。上文中經濟數據顯示需求端與供給端正在實現逐步回暖,反應在微觀層面是企業家投資發展欲望與消費者消費欲望正在逐步實現回升。
而在微觀層面“信心大于黃金”。第一,10月以來保供穩價政策逐步加碼,使得上游原材料、大宗商品等價格逐步回落,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由72.1%下降至52.9%,達到2020年6月以來的最低點。倘若海外通脹不失控的前提下,10月PPI同比則會是本輪高點。這將有利于中下游中小企業產品生產成本逐漸下降,重拾發展信心,實現更穩定的長期發展。
第二,北京證券交易所提出設立后,市場生態中微觀企業主體實現資本化融資發展欲望強勁,而北交所設立也是宏觀政策跨周期調節的一種有效方式。北交所將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主陣地,伴隨著北交所的順利開市,首批81家企業實現上市后,更多中小企業看到了新的“希望”。各地方政府也在積極推動地方的優秀中小企業實現資本化融資發展。北交所長期價值遠大于其短期價值,將給到更多堅持創新的中小企業實現融資發展的信心。
但需注意的是,中短期內需恢復依舊乏力。雖然,臨近年底是傳統消費的旺季,但11月疫情持續擴散,明年1季度冬奧會臨近,需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促進消費端加快實現穩定恢復。同時,加大對為市場消費者提供“衣食住行娛”的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等微觀主體的支持力度。
(本文作者介紹:知名創投專家、財經作家,如是資本董事總經理)
責任編輯:李琳琳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