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激蕩•1978-2008》 > 正文
剛才我問柳總這個問題的時候,劉總很坦率地說,原罪可以舉一兩件,您能舉原罪給我們聽聽嗎?
郭廣昌:
我比柳總信任在哪里?我出生比他晚,92年才創業,柳總的年代面臨兩難選擇,要么不做,要么必須做打著引號的原罪的概念。92年以后,整個社會環境給我們的空間已經比較大了,面對兩難選擇的東西就少了,還可以有第三個選擇,既不需要這樣也不需要那樣的出來了。
主持人:
言外之意你的創業比柳總干凈。
郭廣昌:
首先柳總就是干凈的,他冒著風險去做那些事情,需要勇氣,所以更應該給他掌聲。
主持人:
現在我要把時間給對面的同事,財經名記們,在很早的時候采訪過今天的在座嘉賓,所以現在把提問的權利給你們,請你們向這些老江湖們再次提出問題。哪一位先來?
何力:
我第一次采訪劉永好是15年前1993年,劉總在那一年成為全國政協委員,那一年第一次有民營企業家參政議政,今天的劉總看起來,我記得93年春天3月份是友誼賓館,當時的劉總還是很靦腆的,甚至有幾分青澀,對媒體也不像剛才對你一樣侃侃而談。我特意讓同事去找了一份當時的采訪,劉總說改革開放我能致富,特別感謝鄧小平,向媒體承諾給小平的家鄉捐錢辦一個希望小學,不知道希望小學后來辦了嗎?
劉永好:
確實我們非常感謝鄧小平先生,他不但是我們四川人的,更重要的是他這種作為使我們國家有了今天,我相信在座的企業家和全國人民都感謝他,當時5萬塊算不少了,我們捐了當地的一個小學,以后我們跟工商聯的企業家朋友在鄧小平的家鄉搞了個森林,種了很多樹。更重要的是以后我們發展了扶貧的光彩事業,我們為老少邊窮地區也包括小平的家鄉,投入超過千億,在自身發展的同時對社會作出了回報。我們發展了,對國家也有所貢獻,現在最大的貢獻是解決了超過70%人的就業,這個群體是光榮的。
何力:
我特別想問他你26年來一直專注于做農業,又是做農業的民營企業,在中國民營企業發展中,在做農業的民營企業關系是非常密切的,就是國家政策。你在1989年說面對困難,甚至要把自己的公司送給當地政府,很感謝當時的縣委書記,你覺得國家的政策對于國家的農業、農民、農村,從事農業的民營企業意味著什么?
劉永好:
國家的政策對農民對農村對我們都是至關重要的,我仔細想了想,在建國的時候,毛主席領導大家,農民分到了土地,奠定了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礎,30年前鄧小平把土地經營權放給了農民,奠定了改革開放的基礎。現在又過了30年,十七屆三中全會再一次提出,讓農村跟城市一樣享受的成果,又給我們帶來新的機會。在每一次重大的變化,都是以農村、以土地、以農村的政策調整作為先導的,我作為從事農產業的企業,中間的體會特別深。當然中間也有很多低谷,90年代初的時候,一方面農業經濟掉入低谷了,另一方面國內的爭論特別厲害。以前很多領導到我們這里來,縣里的、省里的,中央的都來,以后不來了,更重要的是做很多事情遇到很多問題,我們想了半天覺得算了,可能我們做個開明紳士吧,是不是把我們的資產全部交給政府。我找到縣委書記,我說書記你支持我們創業,你交給我們10個專業戶我們完成了,不但完成了我們公社已經有超過千萬的資產,我們交給政府了,但是有個要求,這個給我們管,至少是國家的。書記想了想說,劉永好你們做得是對的,科技興農帶動農民增加收入你們也發展這是對的,至于上面怎么說,媒體怎么說不要管,你該做什么做什么,沒有想收你財產的想法,你們好好地悄悄地干。到現在我們仍然非常感謝這位書記,因為他是書記,我們當時認為很大的官,他代表了黨的政府的意見,我們堅持下來了,才有今天。可見民營企業發展跟政策太有關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