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中國成長百強2008 > 正文
所以,中國要保持未來二三十年持續繁榮的話就必須改變過去的單一的硬擴張的增長模式,逐步轉型到靠軟實力,或者軟硬兼施的模式。過去的成長主要靠單一的追求規模,低勞動成本,包括對環境的破壞,對產業價值鏈上下游的壓榨,對市場掠奪式的開發。但這種成長并不是說過去就是錯的,過去二三十年中國的成長,從全球產業鏈最底端你只能靠這種才能贏得先機,贏得在全球的比較優勢。但是這種成長模式經過二三十年的發展走到今天面臨挑戰,你必須要轉型。你不轉型中國經濟內在發展的模式本身已經遇到問題了,已經遇到成長瓶頸,已經遇到天花板了。如果不突破這種瓶頸你不可能保持未來二三十年持續增長。如果能突破這個瓶頸我認為還能保持持續的成長發展。所以,雖然這次經濟危機給我們出口加工型企業帶來巨大的影響,對全球經濟包括中國經濟會產生一定影響,但是我認為這種影響不是毀滅性質。這個還在于企業如何解決自身成長發展中的問題。
從過去我們說硬發展,靠硬實力轉向關注軟發展。軟發展就涉及你的發展觀的問題,你的價值觀的問題,涉及到商業模式與技術創新,涉及到你自主品牌的問題,涉及到你如何提高員工的素質和能力的問題,涉及到你內在的管理能力提升與成本的控制問題,涉及到你如何打造具有凝聚力的文化問題,涉及到如何進行有效的資本運作和財務管控的問題。這些問題我們都稱之為企業內部的軟實力。這種軟實力需要企業家站在更高的層次思考問題,能夠傾注更多的精力,領導力致力于軟實力的發展,真正使企業的成長做到軟硬兼施。這個轉型對中國企業來講也是痛苦的轉型。
我認為如果轉過去我們還能保持二三十年的成長和發展,轉不過去,這種模式一定是走到盡頭。所以,從這一點來講,我們說冬天來臨,尤其這次全球經濟危機其實對中國企業來講也是一個轉型的契機。沒有這次經濟衰退我們很多企業不會坐下來反思自己的問題,不會真正坐下來去思考企業如何的轉型。
一個企業在經濟形態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后,經過三十年發展以后,經濟形態相對成熟的時候,其實最終拼的我認為還是質量、成本、效益。就是你能不能活下來最終還是。我們最近研究了從全球的1929年的經濟危機開始,我們發現每一次經濟危機都是產生大企業的時候。都是產生好企業的時候。其實你看任何一件事情有時候是壞事,但同時也是好事。其實你看全球的每一次經濟危機,危機過后就是大企業的產生,好企業的產生,它必然淘汰一批大企業。所以,這么一個時期來講,對新的投資機會的把握這個確確實實來講,管理能力內功的錘煉確實對中國的企業來講是一個全新的挑戰。這就涉及到在低谷時期如何把握資本的機會,在低谷時期如何集聚人才進行產業升級的機會,在低谷時期如何進行內在管理能力錘煉。
比如最近我們在幾家企業做咨詢,過去從來不管庫存管理問題,現金管理問題,成本問題,過去這些問題都不需要考慮,但是現在來講,很多的企業都在抓庫存管理的問題,在抓應收帳款的管理問題,在抓現金流的問題,在抓成本的問題,恰恰是危機、蕭條告訴了中國企業你如何在內在的管理能力上提升自己的素質,提升自己的能力。所以,反倒在這種經濟危急關頭你在企業內部抓內部的管理,抓成本管理,抓質量管理,抓效益提升能夠獲得員工的認同,也能夠獲得企業家的認同。所以,我們在這幾家企業推內部管理比在過去高速成長時期推容易得多。過去來講天天在撿錢,大家根本沒有機會回過頭看我的資金鏈存在什么問題,庫存存在什么問題,應收帳款存在什么問題,成本存在什么問題,大家顧不過來。現在大家回過頭來認真抓這些問題。其實,蕭條時期是有利于我們內功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