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關注燃油稅 > 正文
 

《財經》最新文章:燃油稅遭遇中國式難題(2)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02日 15:14 《財經》雜志

  燃油稅使命之辯

  1997年,全國人大通過《公路法》,首次提出以“燃油附加費”替代養路費。這也成為“燃油稅”最早的稱呼。“當時是從‘費改稅’的角度出發,并未考慮節能問題。”孫鋼告訴《財經》。

  2004年1月,國家稅務總局局長謝旭人曾指出,各部委已為開征燃油稅進行了大量準備工作,現已進入審批程序。也許是外界過于關注開征時機,忽略了上述講話對燃油稅的完整表述——“關于取消養路費、統一開征燃油稅的工作”。顯然,其含義仍是費改稅。

  而根據新華社的消息,目前已經制定的燃油稅政策,也仍只是把現在的每輛汽車要交的養路費轉換成燃油稅。

  “如果只是替代養路費,燃油稅的目的就錯了。”汽車專家黃永和指出。目前,車購稅主要用于建路;燃油稅的方案一直未改,擬用于養路。他認為,燃油稅“應該是一個在使用階段征收的稅種,其原則是多耗油就多交稅”。

  作為油品消耗主力,汽車(主要是乘用車)過去幾年在中國迅速成為最熱門的家庭消費品。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03年底中國汽車保有量約2400萬輛,其中私人用車占50.33%。就此,國家稅務總局李三江司長指出,燃油稅的推出對公眾的影響之大可謂涉及千家萬戶,甚至遠遠超過日前的印花稅下調。

  燃油稅普遍被視為最有效的財政調節手段。按照國際慣例,它是一項以提高油品價格控制消費總量、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的財政政策,并非僅僅“稅費之間的轉換”。

  據歐洲汽車工業協會北京首席代表戴麟(Dominic Declercq)博士介紹,上世紀70年代歐洲諸國開始推行燃油稅,主要目的有二——控制汽車能源消耗;籌措資金進行道路交通系統維護。同為全球汽車制造中心,德國的燃油稅為油品價的260%,法國更高達300%。

  與中國一樣仰賴原油進口的日本,其燃油稅稅率亦達120%,整體而言仍可算對汽車課稅最重的國家。以擁有一輛車重1100公斤、排量1800cc、價格180萬日元的乘用車為例:日本消費者從購置到完成九年使用期間,共需支付約164萬日元的汽車相關稅,約為購車價91%;其中汽油稅一項便達到44萬日元,已接近購車價格的25%。

  “汽油昂貴,使消費者自覺重視節能問題。”日本汽車工業協會中國首席代表本川浩告訴《財經》,“在日本,汽油價格是影響汽車消費的最大因素。”

  反觀中國,消費者對汽車價格、維修、品牌、車型、性能甚至顏色的關心遠遠超過對油價的考慮。其主要原因在于,國內擁有一輛汽車最大的投入是購置成本。

  國家稅務總局一位官員也十分看重燃油稅對節能的促進效果。他認為,國內現有的與汽車相關的稅費不少,但應用在道路修建上的很少。在德國,燃油稅明確用于修建高速路。“現在中國人對于石油的消費是沒有理性的。”這位官員說。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相關專題:

  《財經》雜志2005封面秀

《財經》雜志2005年1月24日刊目錄
www.caijing.com.cn

封面文章 背景:首款“電視手機”涉訟敗訴
2005預言 法治·動態
專家激辯 資本與金融
中國走向世界 大鵬之歿
記者觀察 徐衛國兵敗何方?
“三農”:現代化之殤 誰來保護“投資者保護基金”?
宏觀:50年來第一次考驗 銀監會的2005
石油:癲狂與迷亂 北京銀行引資佳期可待
汽車:“國際化”戲劇 美國證監會“維新”坎坷
國資:“管”“放”悖論重現 商界·動態
證券:選擇之年 滬深股市
券商:清算日 “A股含權”是個美麗童話
銀行:不可葉公好龍 香港股市
保險:告別保護傘 紅籌熱潮又現
法治:既濟未濟 公司與產業
財經觀察 電力主輔分離“倒計時”
調低印花稅救了誰? 外資不愿做《郵政法》看客
經濟學家 財經速覽
李劍閣: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焦點
斯蒂格利茨:海嘯的教訓 事件
文萃 中國周邊
觀點評述 科技風尚
許小年:增長模式轉換何以知易行難 人物志
汪丁丁:持續增長以創新為基礎 讀者來信
經濟全局 編讀動向
中央財政赤字規模微減 楊絳出題“利息稅”
燃油稅遭遇中國式難題 財經專欄
市場與法治 隨筆
直銷立法文火慢煎 最早的儒商:子貢
東方網委托理財“無頭案” 才人絕代 君王命薄
法眼 讀書
季衛東:網絡空間也需維權 本刊2月薦書
汪丁丁:認真對待新聞的權利 《偉大的博弈》書摘:這種趨勢會不會持續下去...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燃油稅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 】【多種方式看新聞】【下載點點通】【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繽 紛 專 題
夏日風情
夏日風情精彩圖鈴
母 親 節
溫馨祝福送給母親
圖鈴狂搜:
更多專題 繽紛俱樂部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