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鋼禍(2)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30日 15:38 《財經》雜志 | |||||||||||||||||||||||||||||||||||||||||||||||||||||||||||||||||
失地之痛 “中央重視‘三農’,縣鄉政府卻在騙農、坑農、害農。”在西峽縣回車鎮,70歲的袁寶林對記者說。他所在的古莊河村前營組有43戶農民,35戶已經簽訂了征地、拆遷協議。袁是至今未在協議書上簽字的八戶之一。
袁寶林家共有四畝多地,全部被征用。另外,他還將失去居住幾十年的房屋,每平方米最高補償只有250元。據農民估計,在當地蓋房每平方米至少需400元。袁寶林之妻明確表示“寧死也不簽字”。 古莊河前營組51歲的董翠萍說:“今年農歷三月二十八早上,鋼廠的人拿著3000元錢,說是補償四年的獼猴桃損失。我們收錢簽字后,卻發現簽的是‘征地補償、安置協議’。”農民發現上當,再退錢卻沒有人收,補償安置協議就此生效。 干部甚至通過家屬或親屬施加壓力。有一個農戶不簽字,縣有關方面就以調他的兒子到農村教書要挾,最后只好簽字。 至于每畝14900元的補償款五年后才能兌現,村民也很不滿意。“萬一五年后鋼廠倒了,我們找誰去?”對此,縣鄉政府解釋說,這是農民和鋼廠共同協商的結果。但記者接觸到的幾乎所有農民都說是縣鄉政府要求村組干部簽字同意,農民并不認可。 想起半年前那次鋼廠測量耕地,很多農民還心有余悸。村民燕定一回憶:“今年6月2日,鋼廠到古莊河村量地。當時來了幾十輛警車,有公安的,有刑警的,還有派出所駐鋼廠中隊的,加上縣鄉干部共80多人,農民不簽字就抓人。有的老人跪下給干部磕頭,最后還是擋不住。”據了解,那次陳營組有四名農民因阻攔丈量土地被帶走。 違規成本極低 小高爐煉鋼廠項目產生的煙塵等會污染環境,治污則費用不菲。漢冶鋼廠實力如何? 在縣工商局,記者查閱了鋼廠的投資者——龍成集團的有關登記資料。龍成集團1997年9月成立,注冊資金1000萬元,2003年4月變更為5000萬元。2001年的工商登記資料顯示,龍成集團的業務范圍是冶金保護材料系列產品、石墨制品、酸化石墨、吹塑包裝加工銷售、汽車貨運、冶金機械設備等。鋼廠的注冊資金最初不過500萬元。 據西峽縣計委有關鋼廠項目請示報告,鋼廠項目投資只有1.2755億元,其中3000萬元是銀行貸款,企業自籌資金9755萬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只有8980萬元。業內專家介紹,這樣的投資根本撐不起一個年產100萬噸的中厚板鋼廠。 西峽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王鋒對記者介紹,鋼廠的環保投資需要6000多萬元。現在鋼廠還正在建設,今后還要上污染治理工程。全部建成后,鋼廠污水將實現“零排放”。 但是時下,在古莊河向西與七疊河交匯處,記者看到,盡管已經流淌了10公里,古莊河水上仍飄著團團白沫,河底沉積著紅黑色的塵泥。離這里不到兩公里,被污染的河水就會經鸛河匯入丹江口水庫。 丹江口水庫正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距離西峽縣只有50公里。 在鋼廠建設的整個過程中,都能清晰地看到當地政府奔忙的身影。西峽縣土地局長王北午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鋼廠是南陽和西峽縣的重點項目,縣里為引進項目多次開會協調,把其他鄉鎮的建設用地指標都用于鋼廠建設。” 西峽縣工商局注冊登記股長李香菊介紹:“龍成集團的土地資產占比例很大。縣政府為了支持企業發展,低價賣給企業土地。現在這些土地已經大幅升值。” 2003年底,西峽縣原縣委書記現已升任中共南陽市委常委,同時兼任鄧州市委書記。 地方財政收入增加更是現實的誘惑。“鋼廠建成后年產值15億元,稅收數千萬元,確是縣財政一大財源。”西峽縣土地局長王北午說。 西峽縣屬“南水北調水源地”,國家對當地的污染企業實行強行關閉。加之農業稅減免,縣鄉政府財力拮據,縣鄉領導“以招商引資為中心”,支持南陽漢冶鋼廠這樣的企業,則被視為“情理之中”。至于是否浪費了稀缺的土地資源、征地是否違背政策、農民生計如何考慮、會不會造成環境污染,和基層政府“吃飯”這個“頭等大事”相比,自然退居其次。 “由于違規成本極低,成本和收益不成比例,農地征用已經成為現存體制下地方政府的一種低風險、高收益的理性行為。”有關農村問題專家說。■ 相關專題: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