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亞洲論壇”于3月26日在北京舉行,論壇是該學院面向公眾開展的,旨在“加強與快速發展的亞洲地區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金融危機以后,雖然孕育著新的發展機遇,也受到了各種不穩定,不確定因素的干擾。國際貿易環境總體上趨于復雜,保護主義呈上升至勢,我們必須看到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各國之間的經貿依存,已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格局,國家之間再像過去搞保護主義,只能損人又害己。各國必須順應潮流,抓住全球化帶來的機遇,加強務實合作,實現優勢互補,爭取互利共贏。中國始終將加強與世界各國的務實合作,作為對外關系的基石。
我希望中國的企業能夠繼續利用在英國已經存在的這種好處,作為中國的走出去的企業戰略的一部分。那么,我們深深參與到英國的創新及研發平臺當中,我相信這會為各位帶來實力和深度,能夠讓各位了解全球關注的一些商業。除此之外,倫敦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之一,同時也可以提供資金和流動性來幫助支持企業業務的國際化。
銀行主導非常明顯,所以中國主要是銀行主導的金融體系,仍然是這樣,這就意味著銀行的監管者有一種非常艱巨的工作要做,要監管非常占主導地位的銀行業對金融體系進行監管,如果你看看中國現在的情況,看看它的金融業的發展,以及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這里面我們看到人均GDP、金融債務、銀行存款,他們占GDP百分比就可以知道中國相對來說在這個方面,相對300%,將近300%,大家會說有很大的差距在銀行金融業,如果想繼續發展的話,會有一個差距。
中國面臨這些挑戰,首先構建社會福利體系依然是一個非常關鍵的任務,中國依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大家就是說不論你到何處,你會發現比較大收入差距,從沿海城市到內陸的城市,從東部到西部,然后從城市到農村,存在著比較大的收入差距。
一路往前走,我會覺得比較擔憂,特別是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所在地英國,還有歐洲,美國再這方面并沒有做出非常出色的工作,很多人認為危機在美國創造的,這是正確的。
全球范圍來看,過去十年來,美國和中國都愿意共同努力來遏制這個地區的后期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還要做得更多,中國需要在這個地區進行更加多邊的合作,同時也需要跟美國進行合作。所以我認為,如果看到在東亞的問題,比如說朝鮮的問題的話,這是在中美之間必須要實現合作,不管未來發展方向,還是兩國之間的關系,在美國也是如此,他們了解中國有能力設置一個他與美國宏觀的關系,而不是聚焦在一些不太重要的問題之上,在這個地區,還有其他大國,中國我認為是非常重要的。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亞洲論壇于3月26日在北京舉行。倫敦經濟政治學院榮譽退休教授、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埃利奧特學院西格爾亞洲研究中心訪問學者Michael Yahuda出席并主持會議。
核心的利益應當遵循這一點,這些反映了中國核心利益。如果我們想應對這些,我們必須有國際合作,共同來加強合作解決這些問題,我們才能保證中國核心利益不被撼動。
我們知道這是最富活力的歷史時期,能夠探討、開發創新,我們已經看到它的潛力,我們意識到低碳經濟是清潔、安全,并且是更加多樣化的一種方式。高碳經濟與之矛盾的,如果我們走那條路的話,我希望大家不要那樣做,會影響到一個不可收拾的未來。這是一個振奮人心的世界,如果我們能做的好的話,我們將是有建設性的做法,但是我們不能犯錯,我堅信,在低碳經濟的世界上,中國將會起到引領作用,它實際上已經是一個領頭羊。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亞洲論壇于3月26日在北京舉行。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朱民出席并主持會議。
像開會以前,我跟Stern Brentford先生討論的,中國喜歡聽朋友的話,但是不太喜歡聽不太善意的指責,也不太喜歡屈從于外部壓力,有時候這種壓力把事情辦的更糟。
實際上來說沒有是完美的利他主義者,任何醫生,任何護士,任何醫療專業人士他們都不是完美的利他主義者,他們都有自己家庭,自己的利益,當然他們在這其中發揮著作用。如果你遇到這個問題,就不可避免受到自我利益的驅動。這種模型就提供了反常的激勵。比如說在一個公共的系統當中,比如說會有這種治療不足的機率所提供的這種醫療保健或者照顧太少,或者說響應性不足,民間所提供的系統當中會有過度治療的問題。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亞洲論壇于3月26日在北京舉行。北京大學教授胡永華出席并主持會議。
要有適當的監管體制,這一點非常重要的,我們需要對于中國這種可行的服務,交付的模型進行監管或者監督。不只是監管民營的部門,而是監管所有衛生服務的提供機構。
我希望我們能夠在這個會議之后,更上一層樓,使得我們以后取得更加好的業績,這是非常重要的歷史時刻,對于中國來說,對于中國與世界的關系來說都是這樣,金融危機使得中國治理結構、機構,中國的變化在世界上開始變化,能夠接觸世界,跟中國打交道,因此我們是在一個有趣的轉折點上,此時此刻,中國應該深刻的思考全球性的雄心壯志,更加思考中國的目標到底是什么?我們相信LSE是學術的參與的殿堂,愿意參與這個進程,在LSE的院校,我們在英國倫敦,但是我們有一個全球性的戰略眼光,我們愿意做出我們自己的貢獻,愿意參與到中國的發展進程當中,我們愿意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