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致敬深圳特區40周年 改革:時代路口的偉大抉擇
來源:上海證券報
|
202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
40年,很短。它起自南海灘頭,波瀾壯闊下,依然是少年。
40年,又很長。從小漁村蝶變為國際大都市,已書寫出滄桑巨變。
每一個時代的路口,總會有特別的機遇。只有能夠肩負起使命、勇毅向前的領航者,才能被歷史選中。
每一次歷史的選擇,總是場特殊的考驗,只有經得起風吹雨打、千磨萬擊還堅勁的無畏者,才能最終被時代銘刻。
40年的風雨磨礪證實:深圳就是在時代路口被歷史選中的改革先鋒。
一次意義深遠的偉大轉折
一切的開始,源于上世紀70年代末期那一次意義深遠的偉大轉折。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揭開了新篇章,中國從此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
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必須要有一塊“實驗田”。不經意間,深圳這個小漁村進入到決策者的視野。
1979年春節前后,深圳再次發生了大規?!疤痈凼录?。在深圳特區建設的親歷者、深圳市原副市長張思平看來,這次“逃港事件”是深圳特區建立的導火線,由于規模大、影響大,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視。
“如果我們經濟搞好了,這些跑出去的人還是可以回來的。堵不如疏,我們應該探討通過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來改變這個現狀。”當時廣東省的主政者眼光銳利,鄭重地向中央提出建議,不如引進外資,在深圳建立加工區。
就在廣東提出建議的當天下午,鄧小平高瞻遠矚地指出:“可以劃出一塊地方,叫作特區。過去陜甘寧就是特區嘛,中央沒有錢,你們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
特區之名由此而來。
摸著石頭過河,殺出一條“血路”,在一條無人涉足的路上,探索者需要足夠的勇氣。
擔任蛇口工業區總指揮的袁庚一次次沖破了當時的禁區:打破大鍋飯實行超產獎勵、打破“以領導意志為轉移”的分配實行工程招標、第一個進行民主選舉、第一個實行人才公開招聘、第一個建立社會保障體系、第一個實現住房商品化……20多項的“第一”,使袁庚這個名字被中國改革開放史銘記。
也是這些非常舉動,引發了一輪又一輪“姓資姓社”的爭論,又一次次邁過禁區。由此萌發出改革開放的蓬勃力量,從初生、草莽,到成為主流、引領發展,最終改變了中國的命運。
1979年,深圳的GDP不足2億元,2019年達到2.69萬億元,40年間增長超過1萬倍!這是讓世界震驚的奇跡,也是歷史給予艱難探索者和接續奮斗者的最有力回報。
一次重要講話肯定的“深圳經驗”
改革開放,從來就不是一帆風順的。在深圳,改革開放也曾陷入迷惘和停滯。
在改革開放的重要關頭,在時代的又一個關鍵路口,深圳再次凝聚了世人的目光。1992年初,88歲的鄧小平南巡,發表了載入史冊的南方講話。
“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痹谏钲谝暡鞎r,鄧小平堅定地指出。
“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于試驗,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深圳的重要經驗就是敢闖。”鄧小平語重心長,對深圳寄予厚望:“希望你們搞得快一點。”
又見東風浩蕩。
深圳市原副市長張鴻義后來回憶說,鄧小平的南方講話肯定了深圳經驗,深圳姓社不姓資,更重要的是他肯定了中國的改革方向。從此,深圳,乃至全國的改革和發展,都駛入了快車道。
深圳快速從計劃經濟突圍,切換到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完善階段。如何更快一點?深圳開始主動擁抱高新技術產業,籌謀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提前布局“二次改革”。
1995年,深圳提出要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為了實現這一戰略任務和目標,深圳陸續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建立“深圳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建立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綜合配套的政策體系,建立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以全國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為依托、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開發體系,增加科技投入,積極探索建立高新技術產業風險投資機制,舉辦“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等。
惟進取也,故日新。
改革開放熱潮滾滾,創新發展洶涌澎湃。1993年,任正非帶領尚名不見經傳的華為,成功自主研發出交換機,為華為今后在電信領域的成就埋下了伏筆;1995年,王傳福辭職創辦比亞迪,開始了打破海外電池企業壟斷地位的步伐;1997年,中興通訊成立,成為國內以國有資本控股的從事通信系統設備研制的第一家公眾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馬化騰在首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上推銷QQ的前身OICQ,并拿到了騰訊發展史上最為關鍵的第一筆22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
在鄧小平南方講話后,深圳推動了多項前瞻性改革,比如推動產權制度改革,在全國率先進行政府審批制度改革,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五大體系和形成市場經濟的四大運行機制等。
一次從“速度”到“質量”的關鍵跨越
世紀開新幕,風潮集遠洋。
跨過新世紀的門檻,深圳開始以更快的步伐與世界接軌,融入全球化的滾滾浪潮中。2001年,中國加入WTO,加速了深圳作為“世界工廠”的步伐。
當年,在深圳五洲賓館,任正非發表內部講話,歡送將士出征海外,向全世界進發。
因為對外開放,深圳港迅速崛起成為全球第三大集裝箱港,深圳也快速登頂為亞洲最大陸路口岸。
走出去,引進來。截至目前,全球已有超過290家世界500強企業選擇在深圳進行投資。
位于深圳南山蛇口的招商街道,是擁有中國第一個中外合資企業和中國最早工業區的地方,這里也被視為深圳國際化初始之地。經過40年的發展,這里聚集了來自100多個國家的6500余名外籍人士。
走在前面的人,必然遇見前所未有的問題。
招商銀行原行長馬蔚華說:“一個走在前面的城市,就一定會面臨許多‘前面的問題’。在探索的路上,會有很多矛盾,重要的是不回避矛盾?!?/p>
2008年,一場金融海嘯漫卷全球。已經深刻嵌入到全球產業鏈的深圳,也面臨著危機:低端產業急速退潮,城市產業空心化危機四伏。
2010年1月8日,深圳市委四屆十三次全會召開,核心議題是轉變發展模式。對土地資源有限的深圳而言,“倒逼”城市升級是轉型的最佳路徑。深圳以國際為鏡鑒,提出從“深圳速度”向“深圳質量”跨越,從此踏上了從“世界工廠”向“中國硅谷”轉變之路。
201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調研廣東。在深圳的第一站,總書記選擇了前海。在這里,總書記要求前海要“依托香港,服務內地,面向世界”,“實行比特區還要特的先行先試政策”,“打造最濃縮最精華的核心引擎”,一張白紙畫出最美最好的圖畫。
深圳前海,又一次在時代路口接受了歷史的選擇,又一次從一片灘涂起步,成為繼續探索改革經驗的新“實驗田”。
因改革而生,因開放而強。如今的前海,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對照國際最高標準、最高水平,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強化頂層設計和系統集成,構建政府、市場、社會協同創新體系,形成了制度創新的“前海模式”。
今年上半年,前??朔咔橛绊?,主要經濟指標全線飄紅,跑出多個“加速度”: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注冊企業增加值增長13.3%;在地“四上”企業增加值(不含金融業)增長21.4%;稅收貢獻增長1.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3%;實際使用外資28.89億美元,增長15.1%;進出口按關區口徑4640.76億元,增長21.4%。
“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沖刺”,前海承接了蛇口敢拼敢闖的創業精神,續寫著新的奇跡。
一項永遠也不會終止的使命
跨過新世紀,邁入新時代。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深圳特區繼續探索前行的使命,從來就沒有終止,也不會終止。
為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改革開放,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新格局,去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發布。
未來深圳的藍圖已經躍然紙上:到2025年,深圳經濟實力、發展質量躋身全球城市前列,研發投入強度、產業創新能力世界一流,文化軟實力大幅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和生態環境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
到2035年,深圳高質量發展成為全國典范,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世界領先,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創意之都,成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范例。
到本世紀中葉,深圳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于世界先進城市之林,成為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桿城市。
與40年前設立經濟特區一脈相承,這是一份厚厚的歷史重托。同樣,先行示范區也是一個“無人區”,前面的路無人涉足,仍需要深圳再次殺出一條血路。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不久前,深圳上半年的成績單出爐,GDP增速從一季度的-6.6%到上半年的0.1%,演繹“深V曲線”,成為四大一線城市中唯一正增長的城市。這背后,是創新的力量在推動。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樊綱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就是經濟特區的升級版。成為國家戰略中的“先行示范區”,深圳的任務更重,標準更高。中央對深圳的要求始終一以貫之,就是要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圍繞急需突破的重點和難點繼續先行先試,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制度,以“一子突破”求得“全盤皆活”,以“一馬當先”帶動“萬馬奔騰”。
歷史,總會在特殊節點給人以啟迪。時間見證了深圳特區40年輝煌巨變,下一個40年,朝著全球標桿城市進發的深圳特區更值得期待!
責任編輯:尹悅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