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丨趙建(西澤研究院院長)
理想狀況下,注冊制全面落地后,A股股價重新尋錨定價要分三步:理性化-港股化-美股化,分別對應著:理性回歸、價值回歸、專業回歸。當然這是理想狀況,現實可能有很大偏離。
注冊制在創業板落地當日,某股民的浮動盈虧變化
注冊制在打足了多年的預期之后,在科創板進行了一年多的制度實驗之后,終于在創業板落地。有人興奮異常,高呼這是中國資本市場的里程碑事件,從此以后中國正式進入注冊制時代。中國牛市也將開啟“注冊牛”。
這樣的標題黨式高呼,在中國的金融市場上似乎并不少見。在去年LPR成為主導利率,所謂兩軌并一軌的時候,有學者和媒體也是如此高呼,高聲贊揚中國的金融市場終于完成了利率市場化,正式進入了利率由市場決定的浮動時代。但是看看現在的LPR,一個幾乎好幾個月固定不動的所謂報價利率,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存在?(請參考本人前期文章《利率并軌與大類資產重定價》、《一文讀懂利率并軌對銀行、企業和個人的影響》、《央媽的心事》)
資本市場注冊制,中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并不是沒有。新三板,就是原生態的不折不扣的注冊制。然而看看這些年新三板的命運,有多少資金愿意青睞。說到底,以散戶為主的資本市場,再加上基民對基金過于短期和超額的回報要求,投資者其實內心里還是不接受真正的注冊制。審批制下,高堰塞湖的零和博弈,莊家炒作,杠桿博傻,這究竟是監管制度的落后,還是投資者自己的選擇?
由于存量改革遲遲難以推動,不得不在高層一把手的強力推動下再建一個交易所——科創板。科創板雖然也是打著注冊制的旗號,但是并不是完全的注冊制。可以說是有管理(審批權削弱)的注冊制,或者是以注冊為主的審批制。總之也算是前進了一步,但仍然沒有完全擺脫審批的影子。
從審批制向注冊制轉軌,說到底就是權力再分配的過程——將資本的“審核權”從證監會轉到市場主體,包括交易所和各類中介。其實也是一個從“人治”向“依法治市”轉變的過程。這意味著某些部門監管權力的削弱,也意味著動了某些人的奶酪。審批產生租金,注冊制改革意味著尋租機會的消解。可想,其中的利益固收有多么頑固,尤其是那些付出和收取租金的存量利益既得者,殼價值的受益者,如何來補償或贖買他們的損失?
這就是改革動力學。向前一步,利國利民,但是沒有具體的利益捍衛者,利益受損者卻是實實在在。所以改革總是容易后退,或者不進則退。如何打破這樣的剛性結構,唯有增量式、漸進式、贖買式改革。而這樣的改革,雖然風險小、短期成本較低,但是卻容易產生“四不像”的過渡物種。在這個過渡時期,很可能過去的尋租機會沒有消除,新的轉軌套利機會涌現,繼而培養出新的利益集團。
在股票市場這樣可以產生天量尋租機會的領域,每一步改革都充滿了艱難險阻。然而,大趨勢已經形成,注冊制的歷史車輪并不是幾個短期利益集團所能左右的。只不過是改革步伐的節奏,一切都是時間問題。當利益集團關系復雜,存量勢力極端頑固的主板市場,都被注冊制的外圍市場包圍的時候,你不注冊也得注冊了。此時,過度的投機泡沫將會逐漸消融(melt down)。甚至不排除高泡沫的板塊發生一次中型危機——當堰塞湖的閘門打開了,水將向哪里流?
因此注冊制,本質上是將權力向市場讓渡的過程,是“依法治市”替代“處長治市”的過程,這個巨大的體制結構變遷對資產價格沖擊也將是顛覆式的。它將帶來股票乃至整個風險資產的重新尋錨,或者說是系統性重定價。
從理論上說,注冊制是股票價格價值回歸的過程,價值投資將取代炒作和投機資本的過程。投資者需要重新尋找定價之錨,從阿爾法來看:是依靠盈利預期,還是資本利得。前者是所謂的基本面,價值投資;后者則是依靠對未來價格的上漲預期,這意味著上漲或下跌會產生同方向變動的預期,所謂的反身性原理。
依據價值判斷和理想情況下的沙盤推演,注冊制后的股票系統性重定價可能分為三步走:
第一步,總量層面的總體價格回落,道理很簡單:面一下子多了,水跟不上,自然價格被稀釋。或者堰塞湖堤壩被打開,水位自然降低。從理論上來說,這意味著一個系統性的殺估值過程。總量泡沫去偽存真,漸漸看到到底誰在裸泳。殼價值逐漸消融,這也將削去一大部分的溢價。這是一個理性回歸的過程。
第二步,結構層面個股間發生分化,逐漸形成二八定律甚至一九定律,即20%或10%的優質資產、龍頭企業被追捧,甚至被繼續炒作。但大部分平庸股票非常平靜,流動性幾乎干涸,不乏出現一些仙股,A股港股化,也是一個價值回歸的過程。由于漲跌幅限制的放寬和放開,波動會進一步加大,杠桿盤面臨的風險更大。
第三步,投資者層面將優勝劣汰,經歷一個殘酷的去散戶化過程,機構投資逐漸成為主體。由于波幅和回撤巨大,退市股票越來越普遍,非專業的散戶將很難再生存。機構投資者依靠專業的風控、行研和科學的選股及擇時模型,獲得了注冊制市場的生存機會。與此同時,一場殘酷的去散戶化運動將轟轟烈烈的展開,直到散戶最終以血肉模糊完成自身的投資者教育。而對專業投資者來說,隨著競爭的加劇,阿爾法越來越難賺,被動管理逐漸流行并占據主導,此時依靠貝塔成為普遍的行業現象,這是一個專業回歸的過程。同時,整個大盤指數越來越靠新興產業的獨角獸支撐,這個有點像A股美股化,比如美股指數主要靠蘋果、特斯拉、亞馬遜、臉書和微軟等新興獨角獸。
所以總結來看,理想狀況下,注冊制全面落地后,A股股價重新尋錨定價要分三步:理性化(理性回歸)-港股化(價值回歸)-美股化(專業回歸)。期間,是轟轟烈烈的去散戶化過程。可謂一將功成萬骨枯。
當然,以上三步走推演都是理想狀況和思想實驗,在現實中可能會有較大的偏離。比如在理性回歸、泡沫消融的過程中,為了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國家隊”可能會對沖維穩,對指數權重股和在關鍵時點進行托市,繼續支撐估值。
另外,并不是所有的投資者都喜歡價值投資,在整體價值回歸的過程中,局部仍然由莊家自組織成炒作區域(港股不乏更加凌厲的坐莊和炒作)。當然,從當前全球貨幣寬松和債務爆炸的背景下,價值投資本身也不斷受到投資者的質疑。專業投資者更熱衷于量化、對沖和高頻波段交易及被動管理。而且如果價值投資是絕對的,那金融資產的定價就過于簡單了——按照價值投資的原理,中國的股和房,美國的股,日本的國債等諸多大類資產,都沒有投資的價值。也就是在絕對價值投資的坐標系下,當今世界上絕大部分資產無法落入有效組合前沿。所以,注冊制并不完全意味著價值投資占據統治地位,最好的策略可能是價值投資和趨勢投資結合的新趨勢投資。
最重要的是,注冊制的本質是依法治市,注冊不是關鍵,關鍵是能否退出,一二級市場套利的終結;是監管層、交易所、市場中介、投資者的心智結構共同成長并匹配的過程。相對于審批制,注冊制——市場在資本資源分配中占主導地位的模式,是一個非常稀缺、異常昂貴的精致體系。它需要空間,更需要時間。
因此在演化和建構的沖突下,注冊制大概率像利率市場化中的LPR、匯率市場化中的“雙錨”一樣,仍然停滯在一個過渡物種上。或者積極的稱為“中國特色”的注冊制改革。
我們強調中國特色,要根據中國的現實情況實事求是的推進,這個是沒錯的。但是基本規律還是逃脫不了,不能因為過度強調特色而輕視一般規律的制約。不能因為某些暫時的、偶然的、局部的非均衡擾動,就理解為對客觀規律的顛覆。
注冊制轉軌中的資產定價,中間無論有哪些中國特色的調節,一價定律和套利均衡的基本規律恐怕很難突破。雖然很多時候,由于人為設置的障礙,這些基本規律并沒有絕對滿足,但是它會悄悄的反抗,以某種扭曲和異化來表達主觀人為對絕對規律的過度干預。
就像大自然,“水往低處流”,貨幣和資金總是尋找價值洼地;“樹長不到天上”,債務和泡沫的膨脹不可能沒有限度。一切只是時間問題,堅守的過程可以稱為信仰或信念。回頭去看美國大蕭條之前、日本房價崩潰之前和美國次貸危機之前的股市、房市評論和號稱資產價格永遠不會跌的新經濟、新范式的經濟學理論,哪個最終逃脫了價值規律的清算?從這個意義上,注冊制落地后股價重新尋錨的過程,也就是回歸樸素價值規律的過程,也是好賭的中國散戶們重新認知自我的過程。
(本文作者介紹:西澤資本(香港)首席經濟學家,濟南大學商學院教授,西澤金融研究院院長,曾擔任青島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平安銀行研究中心主任。)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