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面要80元,出租車漫天要價,安檢排隊太長差點誤機…你在機場是否遇到過這樣的問題?“首屆金跑道獎·國內機場口碑評選”正在進行!【點擊投票】為機場打分,你說了算!
“私營經濟應離場論”是“不懂歷史不懂經濟不懂全球化”的譫妄之語
文 | 劉遠舉(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多家智庫研究員。)
今天網上一篇《私營經濟已完成協助公有經濟發展應逐漸離場》引發熱議。稍晚,鳳凰網財經致電作者本人核實,確認文章為其所寫無誤。作者稱:“是我寫的,就不解釋了,太多朋友問起”。
關于這篇文章的相關截圖廣為傳播,但只看標題,就知道文章嘩眾取寵,是不懂中國歷史,不懂國情,不懂全球化之奇談怪論。
民營經濟是歷代領導人理論探索的結果
回顧中國整個經濟史,不難發現,私營經濟,是我們在付出各種代價之后,做出的歷史的必然選擇。
1978年,中國提出“要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企業、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這給了中國人經濟自由,也釋放了中國人創造財富、向往美好生活的欲望。
黨的十二大提出“鼓勵和支持勞動者個體經濟作為公有制經濟的必要的、有益的補充”。
1987年,“私營經濟”這個詞正式出現在中國的政治舞臺上,根據黨的十三大的說法,“私營經濟也是公有制經濟必要和有益的補充”。
這一時期,“草根創業”開始興起,柳傳志、魯冠球、年廣久等中國第一代民營企業家群體風起云涌。
鄧小平南巡之后,中國私營經濟的發展加速。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提出“三個有利于”——各項工作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黨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確提出“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把“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確立為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
2002年,黨的十六大提出“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黨的十七大提出“堅持平等保護物權,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新格局”。依靠中國私營經濟的巨大競爭力,中國加入WTO后,在世界經濟舞臺上嶄露頭角。
不難發現,中國的民營經濟,是中國歷代領導人理論探索的結果,也是我們在實踐中的必然選擇。所以,私營經濟離場,乃是不懂歷史之論。
提升經濟發展效率、融入全球化離不開私營經濟
從數據來看,當下的中國民營經濟,貢獻了中國經濟的半壁江山。
截至2017年底,中國民營企業的數量超過2700萬家,個體工商戶超過了6500萬戶,注冊資本超過165萬億元,民營經濟占GDP的比重超過了60%。
如果說國營經濟有著產業鏈、資金、牌照的優勢,更在于做大做強,那么,民營經濟則能充分體現中國人的企業家才能,應對各種市場變動,體現效率,并通過優勢互補促進國有經濟的發展與壯大。
強行讓“私營經濟離場”,可能會造成整個經濟運行中,資源配置的低效,對中國經濟的發展產生不良影響。這也是不懂中國經濟之論。
2012年以來,從黨的十八大提出“要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
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廢除對非公有制經濟各種形式的不合理規定,消除各種隱性壁壘,制定非公有制企業進入特許經營領域具體辦法”;
再到2016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民建工商聯委員聯組會上,強調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必須堅持“兩個毫不動搖”,重申非公有制經濟“三個沒有變”,進一步堅定了民營企業轉型發展的信心。
再到黨的十九大,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必須堅持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要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要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此外,還有“鼓勵社會投資39條”“促進民間投資26條”“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29條”等政策的出臺,有關方面重審一批涉及民營企業家的舊案,其目的不但在于為民營經濟發展營造更加公平、開放、寬松的環境,也在于堅定企業家信心,穩定企業家預期。
當下,中國有著龐大的生產力,不管是為生產力尋找出路,還是為推動全球命運共同體的需求,都需要中國經濟“走出去”。而私營企業作為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快速適應經濟全球化的規則與節奏,從這個角度說,私營經濟不能也無法“離場”。
應該看到的是,此種奇談怪論,雖然目不見歷史大勢,但卻可能是投機之舉,所以,以更大勇氣與智慧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是掃除此種奇談怪論的最好辦法。
責任編輯:王瀟燕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