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周志懿
無論從哪方面來說,金融危機還是給了2009年的傳媒業特別是報刊業一個措手不及。
盡管這場金融危機對傳媒業的影響早從去年9月就已經顯山露水,但由于有上半年因奧運經濟拉動的廣告增長額墊底,2008年的傳媒業并沒有影響到傳媒人過年的好心情。
“變化似乎是一夜之間”。一位資深的報媒廣告部主任向筆者這樣形容他的感受。
實事求是地說,盡管今年以來也不泛一些逆市上揚、廣告得到增長的媒體,但從全局來看,從今年1月開始,傳媒業特別是報刊業廣告的下降的確幾乎是暴跌性的。無論上海、廣東等沿海城市的媒體,還是如長沙、重慶、烏魯木齊等西部地區的報媒,至少都有20%的下降。這當然還是比較保守的估計,若考慮現在報紙所載廣告形式的實際價值、考慮折扣率與到款率的多重因素,其實際下降額也許更高。
更令廣告部主任們心里發慌的似乎還遠不止這些。大洋彼岸的老牌報紙紛紛倒閉關門,曾經雄心萬丈全世界圈地的南非MIH集團董事會宣布停止全球投資,傳媒上市板塊紛紛降低利潤預期¡¡一時間,曾經為之爭論的“傳媒冬天”在現實中霎然而至。
戰斗在一線的傳媒人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雖然久經沙場,但行業如此大的跌宕起伏終究無法讓他們做到處變不驚。作業行業刊物,《傳媒》第一時間感受到業界的冷暖與需要。
“在經濟困難面前,信心比黃金和貨幣更重要”。溫家寶總理這樣說。
但對于飽受金融危機波及的中國傳媒業而言,我們首先要回答的就是,中國傳媒業受金融危機的影響究竟會有多大?何時會觸底?甚至,傳媒業再度雄起的機會在哪里?只有回答了這些問題,我們的信心才會充滿底氣。
本期,《傳媒》記錄了十位傳媒人及他們的單位面對危機的信念、謀略與行動。他們只是傳媒行業中的極個別代表,但反映的卻是來自傳媒業界、學界最真實的聲音和最深入的思索。而在字里行間,我們也驚喜地發現,面對巨大的困難,中國傳媒已經根據各自不同的媒體特性、資源結構和戰略需要,有針對性地采取了一些應對措施并初見成效。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寒冬終會過去,而傳媒人在這場危機中所積淀下來的智慧,也將成為中國傳媒繼續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