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恒大突遭清盤呈請,中國民企是否“大”勢已去?
來源:華商韜略
最新消息顯示:6月20日公告表示,正在積極推進重組并將于7月底前公布初步重組方案的中國恒大,已在香港被一家離岸公司起訴并提出清盤申請。
無論最終結局如何,這家曾經創造了一系列最快最大紀錄的民營大企業,都已給自己乃至社會造成了難以估量的傷害。
再加上此前的海航、安邦、華信、明天系……乃至曾經的“模范生”互聯網平臺大企業也都進入多事之秋。
近幾年,中國民營大企業可謂是問題頻出。社會上對民營大企業的反思,甚至反感也越來越多。不少聲音更將民營大企業和中小企業對立起來看,認為大企業抑制了中小企業發展,不利于科技創新與國家產業競爭力。
越來越多民營大企業都在龜縮,生怕被人喊一聲巨頭,大有一種“大”勢已去的感覺。但當下的中國,卻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真正有實力與競爭力的民營大企業。
1、產業攻堅突圍,需要大企業沖鋒。
談競爭力,只有規模不一定行,沒有規模一定不行;大不一定強,但真正的強必須大。無論做芯片,還是做衣服,都是如此。
尤其關鍵領域的攻堅,除非有電動車這種大家一起重新開始的機會,能夠去以小搏大,彎道超車,否則,作為后發者想要追趕先發者,只能是一場以大博大的戰爭。
以半導體為例,先后突圍的日本與韓國都是集中力量,用越虧越是加強規模效應的豪賭,才逼迫對手止虧出局,進而獲得成功。
缺乏集中力量的大企業,正是中國半導體當前最值得警惕的危機。
中國從事半導體業務的企業數量可能是全球之最,光2020年就新成立超過5萬家。但中國最大的芯片企業在世界戰場上也都是小企業,所有企業加起來,都敵不過臺積電、英特爾或者三星等任何一家。
而半導體恰恰是個一出手就世界大戰的行業,每往前走一步,都需要大巨頭的大規模投入做后盾。如果沒有類似電動車這樣集體換道的機會,而我們又不改變這種小而散的局面,捏出真正的拳頭,基本上可以斷定:
芯片這個仗,我們是永遠難打贏的。
2、提升國際競爭力,需要大公司打頭。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國家經濟競爭,首先是各國大企業與大企業的競爭,是各國大企業帶著整個國家的產業在全世界打仗。
全球產業發展與競爭,也是大企業之間的競爭。甚至是幾大企業,幾撥人的競爭。
比如,半導體,真正帶軍打仗并定勝負的,全世界也就那么幾個企業,幾撥人。
美國經濟為什么依然強大?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它的大企業依然強大。無論可口可樂、寶潔、耐克、星巴克,抑或微軟、蘋果、谷歌,這些企業依然掌握著世界產業方向,掌握著產業的最高附加值和利潤。
如果說美國是經濟霸權主義,那真正掌握權柄的人,一定有這些大企業。
日本這些年為什么疲弱?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它的大企業不再強大。雖然,日本已經在材料、零部件等領域建立強大優勢,培育出一批批隱形冠軍,但顯而易見,它的大企業沒落了,索尼、東芝、松下、夏普等一個個日薄西山,但卻少有新的大企業起來了。
如果說日本已經或者正在喪失經濟主導權,讓它丟掉權力的,就是它搞丟了大公司。
中國在建筑工程、家電、機械、平板顯示、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取得的國際競爭力,首先也要歸功于培育出了一批世界級大企業。
如若中國至今沒有像中國建筑、海爾、美的、三一重工、京東方、寧德時代、比亞迪這樣的世界性大企業,而是一堆中小企業,那我們在這些行業,將依然只是陪跑者。
3、中小企業發展,需要大企業帶動。
大企業會抑制中小企業發展,抑制創新,是現在比較流行的一種觀點。
若從同行相爭來看,這或許有一定道理。整個市場就那么大,大企業多吃了,中小企業就少了。但即便這樣,事實也并不成立。
以最受詬病的互聯網行業為例,我們曾先后認為三大門戶、BAT就是天花板,并且抑制了行業創新,騰訊一度被冠以“狗日的”,但還是不斷有新企業跑出來,甚至更快地跑出來。
放到產業鏈、產業經濟生態去看,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就更不是此消彼長、有你沒我的零和游戲,而是相輔相成、沒你就沒我的共生共榮。在很多領域,沒有大企業這個火車頭的引領,就沒有中小企業的成長。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制造業。在制造業,很多中小企業安身立命與發展壯大,機會就在于為大企業配套。如果它通過配套跑大了,還可以讓別人為它配套。
發達國家的產業政策驅動,很重要一條也是中小企業配套大企業、大企業帶動中小企業,大家一起往上打的路數。而且,首先是抓大企業,沒有大企業,拼盤也要拼出大企業。這正是幾大日本財團的來歷。
通過這種路數,這些國家既培養出一堆站在臺前的,具有帶動效應的,打遍世界的大企業,也帶出一批批從零部件到材料的隱形冠軍,乃至帶著本國服務業一起往外擴張,最終把整個產業經濟越做越強,越做越大。
某些希望通過看得見的手讓產業經濟結構更健康與公平正義的人,曾有一個浪漫美好的夢:“一鯨落,萬物生。”
事實證明,這是錯誤的。
在現代產業與市場經濟中,“大巢傾覆,安有完卵”才是殘酷現實。無論房地產,互聯網,還是制造業,都難逃此宿命。
大企業,就是現在經濟生態中的那個大巢。
中國必須加強中小企業,包括專精特新企業的發展,才能讓產業鏈更完善并強而有力地掌握在自己手中,但這必須有個前提:
培育更多有帶動性的大企業。
需要大企業的道理清楚了,但為什么強調民營,國企不行嗎?
答案很簡單,民營經濟不但是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也是最有活力和創造力的部分。
國企當然行,國企也應該并正在持續發展壯大,而且同樣帶動中國企業,包括民營企業做大做強,走向世界,但在很多領域,民企往往更具天然競爭優勢。我們現在的很多產業發展,都更迫切地需要這些競爭優勢。
新能源汽車產業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
相比燃油車,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成績,堪稱揚眉吐氣的偉大勝利:不但一雪前恥,贏得了產業發展的主動權,甚至已占據領先優勢,而且還從整車到零部件再到關鍵材料,一起逆轉與逆襲。
勝利背后當然有國有幾大汽的功勞,但比亞迪、長城、吉利、蔚來、小鵬,寧德時代、天賜材料,乃至更上游的贛鋒、天齊、青山等民營企業,也是有相當貢獻的。
責任編輯:李昂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