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島海底扇貝死亡時間成疑 年投入千萬的監測系統仍“難測風云”?
每經記者 趙天宇 李少婷 蘇杰德
每經編輯 張海妮
獐子島海域處于世界公認最適宜海洋生物生長的緯度,因強大資源優勢,素有“海底銀行”之稱,但“銀行”也會突然“抽貸”,獐子島的蝦夷扇貝就因擁有神秘的“失蹤術”讓這座小島四年內在資本市場兩次掀起信任危機。
2018年1月30日晚間,獐子島(002069,SZ)突然披露扇貝存貨異常影響業績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于2月1日登上“海上田園”獐子島,并獲悉當地蝦夷扇貝早在2017年11月就開始大面積死亡,這與獐子島公開披露的信息大不相同,也引得外界對獐子島蝦夷扇貝真實死亡時間,以及獐子島信息披露合規性產生質疑。
對獐子島利潤貢獻不菲的蝦夷扇貝為何突然死亡?在前次“扇貝失蹤”事件后,獐子島曾年投入千萬元做海洋監測,為何仍無法預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了多位大連本地核心科研機構人士,試圖揭開獐子島“扇貝失蹤謎團”的冰山一角。
2017年11月開始出現大量死亡扇貝
每天8點有一班客運輪船,從大連港到獐子島港。獐子島這座被上市公司稱作“世外桃源”的小島,海水清澈見底,偶有漁船往來。2月1日16時,上市公司獐子島捕撈扇貝歸來的漁船正在碼頭裝卸,它們緊靠著一艘大船,一簍簍扇貝被吊裝到大船上。
不同于此時海面的風平浪靜,資本市場“風暴”起于2018年1月30日晚,獐子島宣布公司股票自1月31日開市起停牌,同時披露正在進行底播蝦夷扇貝的年末存量盤點,發現存貨異常,預計導致公司2017年度全年虧損,年度業績預測虧損5.3億~7.2億元。一時間市場嘩然,認為2014年“冷水團事件”或將重演,而隨著事件的推進,人們又對于上市公司是否知悉扇貝的真實死亡時間產生了懷疑。
2月1日,一位獐子島船員透露,2017年11月,他所在船只撈上來的扇貝確實存在大量死亡的情況,直至近期撈上來的扇貝還有不少死亡,但相比2017年11月的數量已經大減。另一位船員則表示,當日其捕撈上來的扇貝仍有三分之一左右是死亡的。而對于死亡的扇貝,公司的處理方法是“再扔回海里”。
需要說明的是,記者2月1日在碼頭僅看到一艘運輸船,并沒有目擊處理死亡扇貝的情況,但有獐子島村民向記者展示處理死亡扇貝的視頻。
有船員還表示,獐子島在2017年5、6月份的時候,捕撈上來的扇貝就已經出現死亡的情況,但那時候死亡的數量較少。
而上市公司獐子島在2017年10月25日公布了秋季底播蝦夷扇貝抽測結果,結論為“尚不存在減值的風險”。此后,獐子島還在2017年12月組織投資者海上參觀扇貝播種,同樣沒有發現異常。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11月13日~12月19日,獐子島第二大股東和島一號基金卻分四次拋售獐子島股票199.85萬股。
獐子島是否提前獲知蝦夷扇貝死亡情況卻瞞而不報?記者多次致電獐子島多位高管及證券部,但電話無人接聽。證監會系統相關監管機構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將圍繞“信息披露合規”問題對獐子島此次事件跟進調查。
海底養扇貝“靠天吃飯”?
獐子島如今出現存貨異常的,是部分海域的底播蝦夷扇貝。大連當地海洋水產科研人員向記者介紹,蝦夷扇貝是在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從日本引進的,屬于冷水品種,適宜的養殖溫度在15度左右。
按海洋科研人員的介紹,蝦夷扇貝的養殖方式在我國主要有3種:浮筏養殖、底播和吊餌。前兩種比較常見。其中,浮筏養殖的水域一般在水下1~5米,兩年即可收獲;底播蝦夷扇貝的生長周期更長,一般養到3年再收獲,個頭更大一些,營養成分也高于浮筏養殖的扇貝。
扇貝越大收入越高,扇貝在獐子島的業績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據獐子島2017年半年報,蝦夷扇貝占獐子島營收比重為29.42%。以2012年為例,獐子島在公告中表示,公司深水增殖區蝦夷扇貝規格較同年輪扇貝規格出現差異,直接導致公司養殖畝產的下降。
大連當地科研人員亦向記者坦陳,底播蝦夷扇貝所面臨的風險因素很多是難以避免的。采用海底播種的方式養殖蝦夷扇貝,除了從經濟利益上考慮外,還有一個比較主要的原因就是海底仍有很大空間,應充分利用,采取立體化的養殖方式。海洋牧業也和很多大農業品類一樣,很多時候也是要“靠天吃飯”,氣候變化對養殖也有很大的影響。
來自另一所專業科研機構的人員也用“靠天吃飯”來形容海洋漁業。該人士表示,養殖業在生產前需要根據生產能力計算出容量有多大、產量能達到多少,然后去補充苗種。“畢竟還是養殖,說白了還是靠天吃飯,因為環境要是變化大了或者有污染,養殖肯定受影響?!?/p>
2017年11月扇貝死亡是何原因導致的?對此,獐子島船員表示并不清楚。
隨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獐子島鎮人民政府所在地,希望了解2017年11月當地海區扇貝的死亡情況。相關工作人員稱,不能答復公司的經營情況,以上市公司公布的為準,對于其他問題,還需要相關部門批準后才可以答復。
獐子島于2018年2月1日披露稱,已成立災害應對工作組,并組織開展底播蝦夷扇貝存貨異常的原因分析。
為何獐子島在年終盤點出現存貨異常?記者了解到,相較春秋抽測,年末盤點是最有說服力的,這與采用的技術手段有關。日常抽測以視頻計量數量、以采集器采集扇貝測量規格的方式進行,而年末盤點則會加大力度,運用專門的科研船去測量。
年投資千萬難測天災
值得注意的是,獐子島船員描述的扇貝2017年第一次出現死亡的時間為5、6月,而這個時間與獐子島所處長??h海水溫度升高加快、海區浮游植物豐度比往年低等異常狀況,在時間上相吻合。彼時,遼寧省海洋科學研究院的科研人員發出預警,建議提前采收扇貝,以避免海區筏養蝦夷扇貝大規模死亡。
一位核心科研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極限溫度、養殖容量、餌料不足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蝦夷扇貝死亡。
當地海洋水產科研人員向記者介紹,蝦夷扇貝屬于冷水品種,適宜的溫度就是15度左右最好。雖然海水相較陸地溫差不大,但水溫升高會帶來綜合反應,環境不適宜就會造成蝦夷扇貝死亡。
值得注意的細節是,一些因素的變化當時可能會使海洋生物逐漸衰弱,但距離大量死亡仍有些延緩和滯后?!熬拖袢说昧耸裁疵。皇邱R上死,但最后如果什么都吃不下的時候,又不能打吊瓶,就處于極限了。”
其中,水溫升高對蝦夷扇貝而言是死亡的一大誘因。“我們也統計過,(2017年)達到夏季溫度的天數,比往年多了一些?!贝筮B市一位海洋科研人員向記者介紹,這對于蝦夷扇貝的生長或有影響。
另外,不同于筏養蝦夷扇貝可以很快打撈,底播蝦夷扇貝還面臨額外的問題??蒲腥藛T對記者表示,海底播種的蝦夷扇貝在實際打撈工作中,存在季節上的考慮。比如9月份去打撈的話,蝦夷扇貝正處在高溫的極限狀態,“你動它,它就死了,品相也不好,不好賣?!?/p>
這就凸顯了監測能力的重要性,而獐子島在這方面也早已投入建設。早在2014年,獐子島稱為加強海洋生態環境風險研究與控制,成立海洋牧場研究中心,每年投資不少于1000萬元,研究海洋生態環境風險防控體系建設、北黃海冷水團水舌波動對扇貝生理生態的影響等,但真正起作用了嗎?
責任編輯:李堅 SF163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