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中國消費者報報道 當你第一次下載使用某應用軟件(APP)時,多半會被要求你通過微信、QQ或者支付寶授權一鍵登錄。對用戶來說,雖然很簡單,但有可能增加了個人信息泄露風險,甚至直接被SDK收集了更多的個人信息。
那么,SDK是什么?它是如何嵌入一款APP的?治理APP侵權為何要規范SDK?記者對用戶關心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采訪。
用SDK降低開發成本
“SDK就是軟件開發工具包。”知乎博主劉看山說,“用以輔助開發某一類軟件的相關文檔、范例和工具的集合都可以叫做SDK。”一項功能被封裝成SDK,就可以出售給不想從頭搞研發又需要這項功能的公司。
“APP都是一個一個的信息孤島,但各個APP需要和其他APP產生聯系,比如互相調用或者開放接口進行信息交換,由此會產生很多能與這個APP連接到一起的開發行為。”業內觀察人士馬繼華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說,“APP就會將一些需要的程序打包提供給開發者,這就是SDK。”
“對于APP來說,嵌入SDK是非常普遍的一個現象。”賽迪智庫網絡安全研究所所長劉權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說,“對于用戶而言,一個APP的身份認證、數據加密、支付、信用查詢、信息核驗、安全服務、數據統計等服務功能,被打成一個包,直接通過SDK調用第三方的應用。SDK在APP上的應用很多,其作用就是為程序開發人員提供便捷,通過調用別人做好的模塊,需要什么功能就按文檔來調用對應接口,具體功能不需要自己開發。”
國家計算機網絡應急技術處理協調中心、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此前發布的《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監測分析報告》顯示,從監測數據可以看出,一款APP平均會嵌入10款以上SDK,通過SDK實現認證登錄、消息推送、訪問統計等功能。更有甚者,一些自主開發水平較低的中小APP,甚至主要功能也依靠SDK實現。
SDK違規行為不易察覺
“SDK違規收集個人信息(設備Android ID)”“SDK違規收集個人信息(設備MAC地址)”“SDK違規收集個人信息(設備傳感器信息)”……工信部最新公布的侵權APP名單里,明確列出了SDK的違規收集行為。
“目前SDK應用存在諸多問題,如沒有明示SDK功能、收集使用信息的規則、目的、方式、范圍、用途等。”劉權說。
“第三方SDK收集行為不規范,引發的APP違規問題日益凸顯。”TalkingData法務合規負責人及數據合規官葛夢瑩告訴《中國消費者報》記者,“一是同類型SDK收集的個人信息范圍存在較大差異,缺乏統一標準;二是SDK的權限調用和聲明行為不規范。目前,手機操作系統并未提供單獨的SDK權限管理機制,而是由SDK直接調用APP的已有權限,部分SDK借此強制要求APP捆綁聲明權限,或者調用APP權限過度收集個人信息。”
“基于開發便利和用戶研究的需要,往往需要大量的手機用戶信息,因為在使用這些信息前往往不能判斷哪些信息有價值,所以就會過量地收集一些看起來不必要的信息。”馬繼華說。
比如很常見的一鍵登錄SDK,實現功能相同,但有的收集IMSI(國際移動用戶識別碼)、WiFi網絡信息,有的獲取系統設置項等信息,有的則需要WLAN狀態等權限,APP想要兼容多個登錄入口,就必須聲明獲取上述全部信息,這就增加了APP過度收集個人信息的風險。又如,用戶為實現訂餐功能授權APP調用位置權限,但技術分析發現,APP內嵌的廣告類、用戶畫像類SDK也趁機調用了位置權限。
應從技術上界定SDK行為
“SDK的問題相對比較隱蔽,用戶往往感覺不到,只是后臺的開發者、程序員們才能了解,但這種信息的收集也有可能被用于非法的目的。”馬繼華說,“因此,有關部門應該定期通過專業技術進行檢查測試,保護普通用戶的合法權益。”
“目前主要是靠APP主動去下載SDK的安裝包鏈接,再自行嵌入至其APP的代碼中,以實現相關功能。”葛夢瑩說。從SDK的版本層面說,有些是標準化的版本,有些是根據APP的要求定制的私有化部署版本。從SDK的個人信息處理行為看,有些是SDK僅作為技術工具,個人信息最終收集至APP的服務器,這種情況下,SDK和APP之間不涉及數據傳輸和交互等處理活動,就無需界定SDK的法律角色。但有些是SDK自行收集至自己的服務器,就需要從技術上加以區分。從SDK的角色來說,有些SDK是以獨立的處理者身份面向最終用戶的,例如支付類、地圖類,這種情況下,個人信息的處理行為就應該由SDK自行向個人用戶負責。有些SDK與APP是共同處理者,雙方共同決定個人信息的處理目的、方式,這種情況就可視為APP的一部分。”
“SDK作為個人信息保護的一環被關注的時間較短,相關標準和經驗較少。”劉權說,“從技術上講,應組織開發檢測平臺、軟件和工具,鼓勵APP廠商或服務商開展自我檢查或委托第三方進行檢測。從標準上講,應組織制定SDK信息披露方式及模板,將SDK功能、收集使用信息的規則、目的、方式、范圍、用途等問題清晰地逐一列出,以保證用戶知情權。”
國家計算機網絡應急技術處理協調中心相關負責人指出,部分頭部企業已開始重視SDK權限的管理,增加了SDK控制中間件等技術手段,用于管控各類SDK對系統權限的濫用。
多層面規范SDK行為
專家們認為,應該從技術、標準和法律層面規范SDK權限的管理,管控各類SDK對系統權限的濫用。
“從政策上講,應將SDK隱私政策內容加入APP隱私政策要求中,同時加大對違規企業的處罰力度。”劉權說。
“法律和標準層面上,SDK相關的國家標準已經在制定中。SDK作為個人信息處理者,需要遵循相關法律法規,在自身的隱私政策中及時、完整地披露。而隱私政策作為向個人用戶告知個人信息處理行為的必要載體,是用戶感知最為明顯的重要手段,不僅是APP所必備的,也是SDK廠商須對外披露的。”葛夢瑩說,“除了很多SDK沒有隱私政策的問題,隱私政策寫得過于晦澀難懂,也是一個廣受個人用戶詬病的問題。隱私政策的寫法、展示方式等,也需要嚴格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和國家標準,例如落實《個人信息保護法》要求的‘處理個人信息應當具有明確合理的目的’‘收集個人信息,應當限于實現處理目的的最小范圍’‘單獨同意’等。在合規的前提下還須充分考慮個人用戶的閱讀習慣,并且能夠切實保障用戶權利的行使,這些也是接下來APP合規工作的重點。”
如何防范SDK侵權
“SDK本身不是什么需要防范的東西,它就是一段代碼,APP里面也全是代碼。”葛夢瑩說,“實際上,APP是可以在嵌入之前做好SDK的合規性評估,并向個人用戶明確告知其所嵌入的SDK類型、收集的數據類型、處理的目的和方式的,APP對SDK是可以盡到謹慎的選擇和評估義務的,是可控的。目前都要求APP在隱私政策里公布SDK的類型、作用范圍等。”
“因為SDK的服務對象是APP,不是個人用戶,所以最終向個人用戶負責的應該是APP。”葛夢瑩認為,對監管者來說,首先需要從技術層面上判斷SDK的法律角色定位、處理個人信息的合法性基礎以及特定角色。以自己名義獨立提供服務的第三方才需要自己獲得用戶同意,自己承擔責任。例如支付寶這樣的SDK以及其他給企業提供服務的SDK,都是由被嵌入的APP一并獲得用戶同意,并且APP自己承擔責任的。其次要判斷SDK處理行為的合規性,可以利用官方的有相關資質的檢測工具做檢測,對SDK實際收集的個人信息與其隱私政策中所披露的內容進行一致性判斷,對比相關字段是否一致。如果檢測出SDK實際收集字段小于其隱私政策所披露的字段,則可認為其符合一致性。
據葛夢瑩介紹,工信部此前已經要求互聯網企業建立個人信息保護雙清單(已收集個人信息清單和與第三方共享個人信息清單),并在APP二級菜單中展示,以便用戶查詢。首批設立雙清單的企業包括騰訊、阿里、美團、快手、拼多多等39家。披露的內容包括已收集個人信息清單應簡潔、清晰列出APP包括內嵌第三方SDK,已經收集到的用戶個人信息基本情況,包括信息種類、使用目的、使用場景等。
馬繼華認為,此次專門提出對SDK的管理,也是保護個人信息向深度發展的體現。監管部門應該聯合相關開發企業、消費者代表等,制定個人信息最高收集標準以及相關的處罰規定。
責任編輯:李昂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